拆分三桶油,正在進行時!

拆分三桶油,正在进行时!

近日多個消息稱,醞釀數年的油氣管網獨立方案或將在今年年底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意味著,將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從“三桶油”中分拆出來,組建新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正成為現實。

事實上,新管網公司成立的信號一直在釋放。

2017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到“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幹線管道獨立,實現管輸和銷售分開”。但管網運輸和銷售分離的改革細化方案至今仍未出臺。

218年8月3日,國家發改委又組織編制了《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下稱“監管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監管辦法》指出,在保障現有用戶現有服務並具備剩餘能力的前提下,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應無歧視地與符合開放條件的用戶簽訂服務合同,按照合同約定向用戶提供油氣輸送、儲存、氣化、裝卸、轉運等服務。

8月25日,國家能源局會同有關部門起草和發佈

《2018年天然氣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提出,產供銷體系建設不完善、體制改革不到位制約我國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政策協同性不足、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天然氣行業發展階段性失衡。應構建中國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產供銷體系,加快天然氣體制改革步伐,儘快出臺天然氣管網體制改革方案,明確市場預期,鼓勵企業投資管網建設。

白皮書指出,當前我國管網建設速度放緩、互聯互通程度不夠限制資源調配和市場保供——

2014年到2016年期間,天然氣市場需求增速放緩,新建管網投資回報下降,建設資金削減,年均新增里程僅0.5萬公里。截至2017年底,中國天然氣幹線管道里程約77公里,僅相當於美國的15%,而管網負載程度相當於美國的兩倍。主幹管道之間、主幹管道與省級管網之間、沿海LNG接收站與主幹管道之間互聯互通程度較低,區域氣源“孤島”或LNG孤站多處存在,具備互聯互通功能的樞紐站和雙向輸氣功能的管道較少,管網壓力不匹配,富餘氣源和LNG接收站能力不能有效利用。截至2017年底,三大石油公司管網之間僅實現三處互聯互通,對資源調配和市場保供造成較大制約。

白皮書還指出當市場前存在的問題儘管供氣企業在企業層面開展了天然氣運輸和銷售業務分離的相關舉措,但離改革文件精神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部分省網公司還保留“統購統銷”的經營方式,制約區域市場化競爭格局的形成。

在8月25日的2018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將實施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積極推進油氣管網、LNG接收站項目等建設,加強管網互聯互通。同時,實施能源系統補短板工程,加快建設一批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此外,實施能源改革創新工程,深化油氣體制機制改革。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預計到2020年、2025年,我國天然氣主幹管道將分別達到10.4萬公里、16.3萬公里。按照每新建1公里天然氣管道投資800萬元計算,到2020年、2025年,我國在天然氣管道建設方面的投資需求將達到2400億元和6960億元。

據能源圈(Oneneng_club)瞭解,多項工作目前正在推進當中——

交通運輸部將在環渤海地區開建16個LNG碼頭:交通運輸部計劃2018-2022年在環渤海地區開建16個LNG碼頭泊位,覆蓋北京和天津市以及遼寧、河北和山東省,以容納大幅增長的進口LNG。

浙能聯手中國石化投資90億元LNG大項目:近日,浙江浙能溫州LNG公司在杭州成立,該公司將具體建設營運溫州LNG接收站項目,總投資約90億元,由浙江能源天然氣集團控股、中國石化天然氣公司和溫州大小門島投資開發公司參股共同設立。溫州LNG項目計劃2021年底建成投產,2025年達產,遠期工程達產後設計能力為1000萬噸/年。

我國將為應急儲氣設施建設提供補貼:發改委近日印發通知稱,政府將為投資建設調峰目的的天然氣儲罐提供補貼,標準是不超過儲罐總投資的30%,同時單位補助額度不高於2500元/水方。發達地區參照上述原則並適當調減補助標準,但最低不低於500元/水方。補貼有效期至2020年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