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當AI越來越追捧,似乎所有的日常用品都在被冠以智能,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智能音箱,近幾年,不僅谷歌、亞馬遜、蘋果等國外廠商大舉進軍智能音箱市場,國內傳統硬件廠商和互聯網廠商更是爭相入局“圈地”,包括小米、阿里巴巴、聯想、京東等,相繼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

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亞馬遜Echo從2014年首次登場,到2016、2017年蘋果Homepod、谷歌Home、微軟Invoke的陸續“進場”,國內外廠商“圈地”的風潮更是越演越烈。根據業界透露的數據,單單在深圳就有200多家廠商在做智能音箱。一個小小的音箱能獲得眾多硬件廠商以及互聯網企業的“爭搶”,是因為它被視為智能家居的入口。

智能音箱已經越來越智能,用戶通過語音控制音箱,接受指令後,它能播放音樂或者回答簡單的問題,連接到家中的燈光、恆溫器、電視機等,同時還能像“朋友”一樣與用戶聊天,播放音樂、新聞、網購下單、叫車、訂外賣等。

然而當智能音箱越來越智能之後,隱私保護問題又再一次成為焦點。

去年7月2日晚上10點,美國新墨西哥州的 Bernalillo 縣警察局,接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911報警電話。

奇怪的是,電話接通後沒有人回應 ,只能聽見激烈的吵鬧聲、模糊的呼救聲和扭打、摔碎東西的聲音,情況聽起來似乎很緊急——是被綁架的人質偷偷打來的電話?還是倒在血泊中的受害者掙扎著發出的求救信號?

警方急忙根據線索趕到案發現場,發現確有其事。

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原來,在追蹤到的這所民宅中,一名叫 Eduardo Barros 的男子在其女友 Milana 激烈爭吵後,對她進行瘋狂的家暴。爭吵和拳腳不僅沒解決問題,反而讓憤怒升級,Eduardo 掏出了手槍,想要殺了 Milana。因為怕女友報警求救,他舉著槍威脅道“你報警了嗎(Did you call the sheriff?)”,“如果你報警,老子就要殺掉你(I'm going to kill you if you call the cops)”。

害怕極了的 Milana 奮力反抗,不僅是想要自救,更因為兩人的女兒也在家中, Milana 擔心正在施暴的Eduardo做出傷害孩子的舉動。她試圖大聲呼救,想讓鄰居聽見,卻無濟於事;手機也不在手邊,沒辦法報警;情急之下,Milana 想到了家中“有求必應”的智能音箱 Amazon Echo,她向智能音箱大喊“Alexa, call 911!(Alexa 是 Amazon Echo 的喚醒詞)”,期盼智能音箱能夠在此危難時刻讀懂她的無助,幫她一把。

誰也沒料想到,奇蹟確實發生了。

幾分鐘後紅光閃爍,警笛呼嘯——警察真的來了,比 Milana 預想得要快得多。

Eduardo 當即被捕,Milana 和女兒獲救了!雖然臉上受了點傷,但是 Milana 著實沒想到,情急之下的呼喊,居然真的讓自己脫離了生命危險。

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Eduardo Barros被捕

“真是意想不到!沒想到家庭智能助手的新技術不僅可以讓人們及時向警方求救,甚至還能挽救生命,”警長 Manuel Gonzales III 在聲明中表示,“Amazon Echo 驚人的技術絕對是在這次案件中挽救這對飽受家暴之苦的母女的大功臣。”

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然而劇情卻出現了神反轉,亞馬遜的發言人 Rachel Hass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澄清道:“在 Alexa 的使用過程中,如果用戶沒有將自己的通訊設備通過應用程序的方式關聯到 Alexa 上,通過 Alexa 直接向第三方撥打任何電話、設備或者服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更別說接通電話了。”

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Bernalillo 警察局看到 Amazon 的聲明,更是一頭霧水,並表示:我們沒有撒謊啊,這接到的電話是真的,案件是真的,報警電話的錄音也聽得明確。

吃瓜群眾也是一臉懵逼,既然Alexa不能報警,那這個報警電話是誰打的呢?有網友提出了一種細思極恐的解釋,有人利用Echo對用戶進行了監聽。如果這是真的該有多可怕,從 2014 年末正式發售 Echo 以來,其銷量已經超過了七百萬。

去年 3 月,著名爆料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公佈了大量來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CIA)文件,在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 CIA 和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MI5)合作開發了一個名為「垂淚天使」(Weeping Angel)的工具,該工具能夠遠程控制三星 F8000 型號智能電視,將其轉化為一個秘密錄音工具,在房間人員不知不覺情況下記錄談話。同時,該工具也可以入侵汽車、卡車等電子控制系統。

人們不禁懷疑起是否會有情報機構利用智能音箱進行監聽,科技媒體 Gizmodo 的編輯 Matt Novak 為此專門向 FBI 寫信求解釋,要求FBI“解釋清楚到底有沒有通過 Amazon Echo 等智能設備監聽民眾”。然而卻得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回答,FBI 在給 Matt 的回信中稱“對於您提出的關於運用智能設備來進行錄音和監聽的事情,我們不承認,但也不否認”。這真是一個“好”回答啊!

當AI音箱越來越智能,是否隱私也越來越少?

FBI 給 Matt 的回信

想要攻破 Amazon Echo 難嗎?根據Wired 報道稱,一位英國的安全研究員馬克·巴恩斯(Mark Barnes)找到了一項入侵 Amazon Echo 的方案,通過該方案能夠允許任何人在 Echo 中安裝惡意軟件,從而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監聽 Echo,並把麥克風監聽到的數據傳送到第三方設備上。如此看來Amazon Echo早已被破解。

當技術越來越成熟,相應的問題也會越加凸顯,我們應該如何把握住技術進步與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不論是當年的計算機,當下的電腦、手機,還是未來的各種各樣的類似智能音箱的家庭終端,人們需要的是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帶來更多的隱私保護,而不是讓更多的隱私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被盜走!

更多時事新聞,創業資訊,歡迎關注易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