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無論珠峰腳下,還是舟山群島、南國島嶼,或者北方雪地,都有菜鳥飛過的痕跡。

文 ✎ 何可人

上海嘉定,劉先生在0點摁下“立即購物”鍵,為早就預備在購物車裡的咖啡、餅乾、堅果付了款。12分18秒後,快遞員敲響他的家門,2017年天貓“雙11”簽收第一單誕生。

寧波慈溪,茹女士捧著手機海淘,給自己買了一款韓國護髮精油。33分鐘後,她收到本年度“雙11”第一個跨境包裹時,還在繼續“剁手”。

貴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劉先生在網上給侄女搶了一床電熱毯。69分鐘後,他在“雙11”農村地區第一個送達的包裹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3箇中國人的“雙11”,收貨速度快得有些不可思議。當其他人還在瘋狂“剁手”時,他們已經率先收到了戰果。

11月27日,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微博上向300萬快遞員以及物流合作伙伴表達謝意和致敬,他說“這是世界貨運業的奇蹟,更是商業世界協同合作的奇蹟”。

奇蹟背後,是一連串驚人的數字。

11月11日8時8分8秒,500萬進口訂單完成清關,無數海外商品入境。

9時29分,訂單發貨破億,完成這一數字,比去年早了近3個小時。

16時,全國340個城市消費者已經簽收當天下單的包裹。

24時,“雙11”定格,天貓以1682億元的成交額霸氣收關。

然而故事並沒結束。線上的1682億元轉換成8.12億物流訂單,進入線下作業。

從天貓到菜鳥,接力開始:超級機器人倉群、自動流水線、貨運飛機、高鐵、無人機、貨車、菜鳥驛站、快遞員……到11月13日,一億單包裹,被天南海北的主人簽收。

如果以每年雙11簽收過億的時間點為參照,會發現菜鳥飛達這一高度用時越來越短:2013年是9天,2014年是6天,2015年是4天,2016年是3.5天,2017是2.8天。

誕生不過4年的菜鳥,羽翼漸豐,用速度與激情,交出了一份驚豔的成績單。

“今天我們做‘雙11’,就是為了給未來作準備。從這個角度講,‘雙11’是面向未來的新物流練兵場。”菜鳥網絡總裁萬霖告訴媒體。

經驗告訴他,今天的峰值會是明天的常態。這種趨勢下,未來每天10億個包裹很快會成為現實。這麼大的物流體量是全世界都沒有遇到過的。

據統計,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1萬億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物流市場;快遞業務量突破300億件(2016年313億件),穩居世界第一。

菜鳥不是物流公司,卻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構建了一張龐大的物流網絡,橫跨中國和全球,和全世界各大物流企業共同作戰。多年“雙11”運行下來,它們和菜鳥一起成長,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天量訂單考驗。

從人到機器人

史苗盯著眼前的大屏幕。時間開始倒數:10、9、8、7……

數到0時,他掏出手機,迅速對一組喜歡的數碼產品下了單。

2017年的“雙11”,比起能否搶到貨,他更在意自己的一個點擊行為能否順利從前端天貓,傳到後端的菜鳥系統。這一夜,消費者史苗還有另一個身份——2017年菜鳥“雙11”指揮官。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菜鳥網絡總裁萬霖

這是史苗第一次指揮菜鳥“雙11”全線。平時,他負責拿地建倉庫。2017年年中,菜鳥總裁萬霖找到史苗,對他委以重任:“今年雙11,要不你來試試?”

“這個事應該還是很容易的嘛,都已經做了9年了。”一開始,史苗覺得沒什麼難的,爽快接受。

但很快,他就察覺被萬霖“忽悠”了。“這個事簡直是沒法幹了。”他笑著向《博客天下》說。

史苗的心情不難理解。“雙11”熱鬧了9年,成交金額從2500萬元增加到1682億元。龐大的金額背後,是對物流的巨大挑戰。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17年“雙11”,全國各大電商平臺當天產生的物流總訂單量為8.5 億個。其中天貓平臺的訂單就高達8.12億個。

此前,全世界任何地區、任何團隊,都沒有在短時間內處理過這麼多包裹的經驗。一場智慧物流的攻堅戰就此拉開序幕。

我們調了3000萬(平方米)的倉庫,300多萬的物流人員,在那一刻全部是已經整裝待命了。”史苗說。除此之外,18.8萬個快遞網點、兩萬多個驛站、20萬組自提櫃、2.6萬個物流村點、9萬輛幹線運輸車輛和90餘架全貨機,也都進入備戰狀態。全行業能力儲備比平時增加了三至五成。

這是菜鳥為2 0 1 7 年“ 雙 1 1 ”進行的前所未有的全行業社會化大協同。

其中,高科技智能倉和超級機器人的投入使用成為最大亮點。

“往年‘雙11’,你在倉庫看到的全部是人。”菜鳥智能倉負責人多塔告訴《博客天下》。在一個傳統靠人工操作的倉庫,平時工作人員有四五百之多。一個工人從早上7點工作到晚上12點,基本上要走8萬步——相當於40公里的路程。

除了辛苦,人工操作的倉庫裡,出錯率居高不下。“一些日用品,它的每種型號、它的包裝分辨係數區別不是特別大,比如紙巾,有些是8片,有些10片,通過簡單顏色來標識,對一些不是特別熟練的庫工來說,非常容易揀錯。”有時候一個作業環節亂了,隨後的環節會因此受牽連,一錯百錯,一亂百亂。

隨著超級機器人、全自動流水線 、機械臂投入使用,人機結合的狀態下,出錯率大幅降低。現在的智慧倉,全靠數據來識別,精確度基本上達到百分之百。同時,工人也不用在倉庫裡忙亂奔走,8萬步減少至1萬步。

對人力的解放,菜鳥倉庫的實際運營商們有切實感觸。菜鳥的倉儲運營合作伙伴、心怡物流CCO邢琳琳告訴《博客天下》:“以前人們一聽幹物流和倉配,往往覺得‘low low’的,能扛能搬是最主要的。”

隨著高科技在物流行業的普及,力氣不再是物流工作人員的必備要素。現在的校園招聘,他們喜歡去211和985院校。那些對機械和高科技感興趣、有想法的年輕人,會被他們吸納,成為新一代物流工作人員。

實際上,在2017年“雙11”之前,就有大批無人倉投入使用。如今,已形成遍佈浙江嘉興、湖北武漢、廣東惠陽、廣東增城、天津武清等地的無人倉群。它們由菜鳥自主研發的系統連接,是全球最大的無人倉群。

以惠陽無人倉為例,倉庫裡面有上百臺AGV移動機器人從容有序工作,它們或獨自或相互協作執行訂單的揀貨任務。與以往一些智慧倉庫只有幾十臺搬貨機器人不同,惠陽無人倉內機器人數量眾多,代表著中國機器人倉庫的最高水平。

機器人接到指令後,會自行到存放相應商品的貨架下,將貨架頂起,拉到揀貨員跟前。完成揀貨後,機器人再將貨架拖到貨架區存放。每一臺機器人頂起的重量可達500公斤,可以靈活旋轉,保持500小時到1000小時無故障運營。

一秒鐘已經太慢

細心的剁手黨們或許已注意到2017年“雙11”包裹上的細微變化。往年大小不一的包裹上,往往覆蓋著一張用大頭筆手寫的傳統快遞面單,2017年面單上所有的信息變成了電子打印。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菜鳥網絡副總裁、2017菜鳥雙11總指揮史濟苗,花名史苗 圖\阿東

這是菜鳥為速度做出的另一舉措——採用菜鳥電子面單。

一張薄薄的電子面單,是菜鳥對數據處理能力的體現,背後是中國快遞信息化水平的進步。

電子面單上蘊含的信息,除了始發地、消費者地址等傳統要素,還有一些隱秘內容,等待著系統識別。始發城市的中轉中心,到達城市的中轉中心,到達城市的網點,到達城市的小件員,全部印在面單上。以前這些內容需要靠熟練工手動填寫,如今被印成電子面單上的二段碼、三段碼。

一張濃縮大量信息的面單,能讓包裹被高效且精準地進行智慧分單,分揀準確度可達99.9%左右,更快速地出庫,發往消費者手中。

這是一個多贏的過程。除了消費者,商家獲利顯著:發貨速度變快,成本更低。“紙質面單不用了,節省成本。電子面單上附加了智慧分單,我們都給它做好了。估計一年幫行業省掉十幾億的成本。”菜鳥首席技術官王文彬(花名菲青)自豪地對《博客天下》說。

“雙11”期間,菜鳥的電子面單系統每天都要處理幾億筆的請求,這對菜鳥的技術團隊提出了極大挑戰。“商家可能要打印1萬筆訂單,提出一萬次請求,假如每一筆請求都需要一秒鐘,這對他們來講系統是非常慢的,這是不可接受的。”

一秒鐘,已經太慢了。在菜鳥的程序員看來,每一個請求響應大概是幾十毫秒的級別。高請求,高可用,是菜鳥對技術的要求。

“這套系統已經是中國最基礎、最關鍵的物流系統,是我們能夠為行業做的一些東西。”菲青說。目前,菜鳥電子面單的使用率,從2016年的六七成提高到了全行業的九成。

除了電子面單,2017年“雙11”期間,“智能打包算法”也在菜鳥的倉配體系中全面使用。

一張訂單裡往往包含數件商品,大小、重量、形態不一的物品,如何在不同規格的紙箱中科學擺放,以提高包裹打包效率,為行業解約成本?

像聰明勤奮的農民對待來之不易的耕地一樣,菜鳥的智能系統在包裹的每一個流通環節上精耕細作。

收到訂單,菜鳥算法工程師研發的“菜鳥智能打包算法”會立刻對商品的屬性、數量、重量、體積甚至擺放位置進行綜合考量,然後選擇長寬高和承重都匹配的箱子,並計算出所需箱子的數量,以及在箱子裡面如何擺放最節省包裝。

從成本看,箱子空間合理利用,可為每個訂單節省0.16元耗材費和0.12元配送成本費。以一個日均10萬單的倉庫來說,一年下來至少可節省1000萬元。

“目前我們所做的只是利用算法更好地將訂單與倉庫現有包裝匹配,下一步還可以實現包裝定製化,即根據倉庫內商品特性、結合消費者購買組合習慣,定製最適合倉庫使用的包裝,快遞包裝耗材有望進一步降低15%以上,這將為整個行業降低成本。”菜鳥高級算法專家胡浩源,曾如此展望自己未來的使命。

以2017年“雙11”當天產生的約8.12億個訂單來說,利用智能打包算法可節省4100萬個箱子,相當於保住53萬棵梭梭樹。

省的不止是材質,還有時間。

另外,菜鳥的技術團隊還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海量歷史數據,在“雙11”前夕預測“爆品”,對商品進行智慧倉配,提前將熱銷商品佈局在每個城市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實現了“單未下,貨先行”。

2017年“雙11”上海嘉寧劉先生收到的全網第一單,正是這種智慧倉配下的結果。

在菜鳥網絡,有200多名算法工程師負責利用各種大數據,計算出最優化的配送方式,幫助物流領域的各個環節提效節能,包括末端配送、倉儲、農村物流、國際物流等。他們或許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強的物流算法團隊。

通過海外倉和本地化運營的物流網絡,俄羅斯、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國和東南亞地區都陸續實現了72小時送達。

“‘雙11’是面向未來的新物流練兵場,是一場科技、數據協同的戰役 ,菜鳥在其中起著 智慧大腦的作用 。”萬霖說。

有報告預測,到2022年,我國包裹量一年將超過1000億件,至少需600萬人運送。而我國勞動力人口已連 續5年下降。要破解這一難題,智慧物流成為首選。

早在2015年,菜鳥網絡就推出大數據智能分單項目, 以替代人工分單 ,不但使包裹路 線達到最優 ,還極大降低了錯誤操作。

這套大數據被圓通 、中通 、申通 、韻達等一系列國內主流快遞公司陸續採用,包裹在分撥中心流轉的效率大大提升 。一些被視為扛著土槍土炮作戰的中國快遞公 司 ,也開始使用機器算法和人工智能來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倉配合理,線路科學,準備充分,讓菜鳥的這場戰爭打得更加從容。“你會發現好像大家在喝咖啡的形式在過‘雙11’,但背後大家還是蠻緊張在準備。”菲青說。

每年“雙11”,各大快遞公司都會根據菜鳥的預測數據,有針對性地增加臨時工、貨車以及航空租賃噸位。藉助大數據和信息化改造,它們紛紛“軟硬兼施”給自己升級。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菜鳥末端總經理梅鋒峰,花名九界 圖\阿東

菲青對此深有感觸。以前“雙11”製造物流脈衝,沒少被希望平緩爬坡的快遞公司吐槽。2016年開始,“儘管物流行業還會抱怨兩句人手不夠,但大家都會擁抱‘雙11’了”。

最後一公里

“我還有155個包裹,如果沒有菜鳥驛站,今年就瘋掉了!”這是青島一位40多歲的大叔對2017年“雙11”的切身感受。在這場購物大戰裡,大叔戰績顯赫,共下單158個包裹。11月12日,當菜鳥小二樹幟走訪菜鳥驛站時,他已經取到3個。

“哎,今年包裹怎麼到得這麼快!”大叔讚歎道。他告訴負責華北地區驛站的樹幟,“如果沒驛站,我這幾天都要在家裡隨時隨地等著收包裹,158個包裹。”

“快”和“不被頻繁打擾”,是樹幟走訪時聽到得最多的用戶感受。

菜鳥驛站正用一種智能共享的方式,為快遞員重複無效勞動減負的同時,提高消費者的收件體驗。它覆蓋了全國的社區和高校,它要負責的,是中國快遞的最後100米。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Ura來自波蘭,在菜鳥的德國法蘭克福GFC(全球訂單履行中心)工作,她每天處理海淘商品

這是痛點密集的100米。“雙11”期間快遞點的爆倉隱患、基層快遞員人手緊張、快遞員工作量翻倍、消費者對收快遞的糟糕體驗、因雙方不理解導致糾紛事件層出等,都是菜鳥驛站想要解決的痛點。

2017年,全國數萬個站點在“雙11”期間,承接了一億左右的包裹量。如果在一個快遞片區裡,一個快遞小哥平時一天送一兩百件,那在“雙11”,這個數字至少要翻三五倍。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這是一場包裹的洪峰,一年一度漫過大江南北,然後化為細流,潤入千家萬戶。菜鳥驛站成為抗洪第一線,它的洩洪分流能力,直接關係著“剁手黨”的購物體驗,和“洪峰”的危急程度。

如每年洪水季來臨之前,人們就要對堤壩視察鞏固一樣,菜鳥驛站的負責人們,也在“雙11”來臨前3個月,加緊對站點的排查。能增加多少貨架,是否有場地搭臨時帳篷,這些都是菜鳥小二對驛站進行考察指導的要點。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11月8日,澳大利亞悉尼的GFC倉內,數百萬件海淘爆款已經備貨完畢,在等待雙11的來臨

樹幟2016年12月入職,沒趕上2016年的“雙11”。談及2017年的“雙11”體驗,他的回答是緊張大過興奮。

樹幟的團隊對華北區進行了3輪、近9000次左右的排查。每個站點主要檢查三要素:能容納多少包裹,能提供多少人力,是否存在投訴風險。

在華北區域,80%的站點都是2017年新設。“雙11”對一個包裹驛站意味著什麼,並不是每個驛站負責人都有清醒準確的認知。樹幟記得,在青島排查時,一個2017年8月份剛接手驛站的新站長,對“雙11”的擴容需求不以為然,隨意應付。

“結果到‘雙11’期間瘋了,12號的時候他給我們服務商打電話,要哭了:‘我不行了,我沒有聽你們的話,後悔死了,你們趕緊過來幫忙!’”接到電話,驛站服務商當天派了5個人去支援,增貨架,幫忙入庫,通知用戶,這才解決了問題。

“雙11”後的10天裡,樹幟一連走訪了6個城市。在大連,他遇到了差點“潰堤”的險情:“雙11”第二天,大連某個快遞承包區沒有快遞員可用,包裹險些就得壓在倉庫,對商家對用戶,都會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

承包區負責人到菜鳥驛站求助,並將這批無人派送的包裹分發至40多個菜鳥驛站。危機最終得到緩解。

作為和消費者直接溝通的一線,天南海北的驛站,往往根據每個地方不同的風土人情,設計差異化的包裹送達方案。

是送貨上門還是自提?其中大有講究。重慶坡陡樓高,讓快遞員一層層一幢幢挨家挨戶送不現實,當地消費者自提習慣高,適合驛站自取;深圳和廣州,是中國所有城市裡面智能取件櫃密度最高的兩個城市,由於對外開放時間較早,消費者的隱私保護意識較高,對自助服務比較認可;北京用戶需求複雜,房租貴,設施成本高,目前驛站多設在通州和燕郊⋯⋯

“我們希望的是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快遞包裹的服務不應該只有一種。”菜鳥驛站總經理梅鋒峰告訴《博客天下》。

2014年到2015年,菜鳥驛站完成了近1800所高校的驛站建設。“我們把它做成了高校的一個基礎設施。”梅鋒峰說。

大學生素有網購習慣,一所兩三萬人的學校,一天的包裹量大概是兩千多,加上教師的,動輒三千以上。高校驛站的設立,既滿足了包裹收取問題,也能適應高校對時間、安全、秩序的要求。

目前,菜鳥驛站的設立覆蓋了90%以上的中國高校。浙江大學籃球場上的“包裹別墅”和專業機器人宿舍、江南大學鍋爐房改造而成的大學生創業驛站、深圳大學希望打造的最漂亮高校驛站、南京航空大學包下體育館做“雙11”驛站擴容,還有遠在新疆的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校區菜鳥驛站⋯⋯各具特色的高校驛站,成為尚無驛站的北大清華同學嘴裡“別人家的大學”。

除了幫助包裹跑完最後100米,那些堆積在“終點線”上的廢棄包裹箱,也引起菜鳥驛站的關注。

自11月12日起,菜鳥的一項綠色行動——“回箱計劃”,正式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10個城市全面升級。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參與計劃,每捐贈一個紙箱,可獲得一張天貓超市大力度優惠券;累計滿10個,菜鳥就會聯合公益組織,以其個人名義在敦煌周邊地區種上一棵梭梭樹。

這是菜鳥在綠色回收方面的嘗試。與以往被動回收方式不同,此次菜鳥聯合了中國造紙龍頭企業山鷹國際共同行動。那些回收的紙箱,經過消毒、加工後,將被製成包裝箱再次用於快遞行業。

“回箱計劃”率先在高校驛站裡推行。

“驛站是每天校園裡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增設綠色回收臺後,同學們對於捐贈紙箱特別積極,活動還沒開始,同學們都開始提前行動了,兩週時間,就回收了有400公斤紙箱,足足裝滿了20個編織袋。”上海財經大學菜鳥驛站站長葛均國如此描述“回箱計劃”在該校取得的效果。

上海財經大學的校園驛站,是最早報名參加“回箱計劃”的驛站之一。在以紅黃為主色調的驛站裡,一個印有“快遞紙箱回收處”的綠色紙箱格外醒目。許多同學在驛站領取了包裹後,把拆掉的盒子放到綠色紙箱。很多學生在一旁寄快遞時,又直接拿起回收箱裡別人丟掉的盒子循環使用。

上海財大驛站工作人員說,學生是最容易接受環保理念和培養環保習慣的人群,捐紙箱換森林的活動,深受大學生喜愛,很多同學去宿舍收集紙箱,再送回驛站,活動第一天已回收超過1000個紙箱。

“如果全行業都加入‘回箱計劃’,將有數億快遞紙箱被循環使用,僅‘雙11’,紙張成本就節省近億元。”“回箱計劃”負責人告訴媒體。

從2016年開始,菜鳥聯合全球32家合作伙伴開啟了綠色物流的探索,並在環保部的支持下,和各大快遞公司一起設立了首支物流行業的環保公益基金,把物流的綠色化正式納入國家行動。

2017年“雙11”是菜鳥發起的綠色物流行動的一次大練兵。除了“回箱計劃”,菜鳥還在全球啟用了20個“綠倉”——這是全球範圍首創的環保措施,綠色倉庫內使用的都是免膠帶的快遞箱和可生物降解的快遞袋。

同時,菜鳥還承諾將在西北綠化一片沙漠化的土地,種植10萬棵樹。屆時菜鳥將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綠色包裹森林。

20個綠倉、10萬棵綠樹、數百個綠色驛站,不過是菜鳥綠色物流的開端。以“雙11”為基點,推動綠色物流在政府部門、物流行業、商家和消費者中間達成共識,才是菜鳥的終極目的。

菜鳥的綠色計劃獲得了馬雲的支持。他在微博上呼籲:“過不了幾年,我們會進入到日均10億個包裹的時代。‘快’起來,但必須‘綠’起來!快遞包裝消耗的資源是驚人的,甚至今天不少包裝材料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希望物流行業的所有參與者,關注綠色包裝,支持綠色包裝,發展綠色物流。我相信,未來的快遞業,‘快’保證不輸,‘綠’才能贏。”

交付的美好

物流,顧名思義,是物品的流通。在梅鋒峰看來,這其實是一場人和人之間的交付,身處菜鳥末端的驛站,是一個小而美的存在,代表著人和人之間交付的美好。

驛站,不僅僅是包裹代收點,或者一樁生意的中轉站,而應該成為社會的一個基礎設施。這是菜鳥驛站人的初心:“我們的使命是讓消費者能夠及時、準確、舒適地取到每一個包裹。希望每一個包裹都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管是送到自提櫃,送到驛站,還是送上門。”

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驛站發揮最大的功能,釋放基層快遞員的壓力。

驛站華南區負責人伯採一直記得,2017年10月,一位快遞員因疲勞過度坐在電瓶車上睡著,不慎摔下來的意外。

他負責的廣州等一些城市,摩的、電動三輪車被禁止駛入,底層快遞小件員派送快遞,常常面臨車被沒收人被罰款。

“我們今天做這個業務,如果能夠解決他們派送的壓力,讓他們的工作變得更輕鬆一些,我覺得也是一件很好的事。這就是我們驛站團隊小夥伴說的,這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它不僅僅是一門生意。”伯採說。

在中國快遞行業,現實是包裹以30%的速度增長,而一線城市快遞員人數不但沒有增長,反而隨著人口紅利的流失而降低。

成為一家菜鳥驛站的站長,是許多快遞員辭職後的首選。在伯採負責的華南片區,廈門一家驛站的站長小呂,就曾是快遞小件員。開驛站後,夫妻兩人,再加一個幫手,平時負責小區500多件的包裹,和居民關係十分融洽。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珠峰菜鳥驛站,讓包裹能夠很方便送達海拔5300米的珠峰大本營,改變了喜馬拉雅地區的物流體驗

2017年“雙11”,驛站包裹量激增,連續好幾天,小呂都要忙至夜裡一兩點。小區的一位大爺心疼他,給他送來骨頭湯,其他居民也端來飯菜:“你們很辛苦啊,我們拿包裹,看你從早上到下午一直都沒吃飯。”第二天,老大爺又拿來老家剛下樹的柚子到驛站,請小呂嚐鮮。

目睹這一幕的伯採,覺得“驛站跟社區有一種有機的融合在裡面”。

發生在普通中國人社區裡的驛站故事,南北都有。負責華北片區的樹幟也有被感動的經歷。石家莊有一個驛站,站長已經60多歲,大家都喊他邊叔,邊叔少了一條腿,拄著柺杖。開驛站前,他和老伴沒有穩定工作。2016年,邊叔找到驛站服務商,表示想開一家小區驛站。

“我們當地的服務商對他做了一些政策支持,比如他開店的時候,對他店內的裝修、設備,提供一些費用支持,基本上沒讓他再掏錢。”樹幟說,“我們幫他找場地,然後又幫他把設備引進去,幫他聯繫快遞員,把包裹導進去,增加他們的收入。”

經營小區驛站一年多,老邊夫妻已學會熟練地在電腦上操作後臺包裹系統。周邊小區的居民跟他的互動也很好,驛站做到了零投訴。

現在,菜鳥小二去邊叔的店裡,“你跟他握手,他基本上就不太願意鬆手,他就一直握著你,就說驛站好”。

越來越多元的人群在加入驛站。

重慶一對“80後”海歸夫妻,從意大利留學歸國後不想上班,創業做驛站。起初他們在驛站裡開便利店,現在賣生鮮水果早餐,生意越做越大;鄭州一位醫生,放下手術刀後也在小區驛站找到了歸宿,經他手擺放過的包裹,被菜鳥小二讚歎“像俄羅斯方塊一樣整齊”。

小小見方的菜鳥社區驛站,吸納著不同勞動者的生活需求。當一些弱勢人群日益成為這個社會被不斷刺痛的敏感軟肋,當人和人之間的界限被拉開鴻溝,那些存在於不同階層社區中的驛站,成為了這個社會鮮活的基層生態的一大支點。

菜鳥式速度與激情:8.12億訂單、2.8天,等1秒鐘已嫌太慢

▵多遠的期待都會抵達--雲南西雙版納地區的菜鳥鄉村配送員,穿過吊橋,將包裹送到河對岸的大窩塘村

2016年,菜鳥驛站在珠穆朗瑪峰腳下開設了一座海拔最高的驛站。自此,珠峰周圍村莊的居民在網購時可將其選為代收點,免去了當地只有郵筒無法收取快遞包裹的煩惱。一座小小的驛站,竟成天梯。

除了翻山,菜鳥也能跨海。2017年“雙11”前夕,福建省莆田市山亭鎮湄洲島上生活的一位消費者,在農村淘寶上訂購了6箱百香果。無奈島嶼內交通不便,農村淘寶攜手菜鳥,派出無人機群組運,把6箱水果帶上天。菜鳥工作人員記得,那天湄洲島附近海域出現5級大風,浪很大,即便是海峽間的輪渡都顛簸不已。無人機在天上全程狀態平穩,9分鐘後,6箱百香果飛越近5公里的海峽,成功登島,到達消費者手中。

2017年11月,在中國的最北端,黑龍江漠河菜鳥驛站開通,緩解了某些區域快遞不便送貨上門的尷尬。

在撒哈拉沙漠以西400公里、三毛生活過的非洲加納利群島,消費者照樣可以上網購買中國商品。菜鳥與全球的80多家合作伙伴可以把貨物送到全世界22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加納利這塊西班牙的飛地。

至此,無論最高海拔的珠峰腳下,還是舟山群島、南國島嶼,或者北方雪地,甚至遙遠非洲的群島,都有了這隻菜鳥飛過的痕跡。

而這,也是菜鳥創立之初,馬雲對其“飛向千家萬戶”的美好期待。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