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外加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加重等因素,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前不久,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明确力争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什么是近视?在孩子的视觉发育期应该如何防控近视?今天小编为大家再科普一下这堂近视防控课↓↓↓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视是指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视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主体,约占98%;而学生近视眼中,绝大部分是单纯性近视眼,约占97.8%,病理性近视眼仅占2.2%。而单纯性近视眼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不良的视觉环境及行为。

单纯性近视形成的两个阶段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① 生理性阶段(假性近视):可逆阶段

远视力下降只是一种现象,问题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眼轴尚未异常增长)。

② 生物结构改变阶段(真性近视):不可逆阶段

眼肌的功能性问题已演变成了眼睛生物结构的改变(眼轴已异常增长) 。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大数据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近视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听之任之,近视度就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而且在10~13岁时增长更快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视眼一旦产生,难以逆转,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乱投医”,重视对孩子的视力健康管理,从“认识”近视到“走近”视力健康管理。

1

更新观念,战略前移

1 生命周期的前移

即抓早抓小,从3岁起就为孩子建立《视力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动态管理维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

2 防控环节的前移

3 预防意识的前移

不仅是关注视力不健康和亚健康的孩子,也应对视力健康的孩子采取措施,落实“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让孩子安全、平稳渡过近视高发时期。

2

掌控眼屈光发育趋势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屈光变化最快的一个阶段,规律是沿着“远视→正视→近视”的方向变化,呈不可逆走势。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孩子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

孩子将来会不会发生近视?什么时候发生近视?近视后的增长速度如何?通过眼生物学监测可客观地反映眼发育状况。建议家长要从3岁起,每年带孩子进行监测。

3

了解眼生理功能状况

眼生理功能检测:就是针对双眼视功能进行的检测。通过眼生理功能检测和分析评估,对调节异常、集合功能异常、眼位异常等较为隐蔽性的视力健康问题做出判断,找出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眼生理功能异常指标,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提供依据。

4

针对性进行综合干预管理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培养视觉行为

好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好习惯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

■ 养成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

■ 严格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 多参加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运动;

■ 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坚持做好眼保健操;

■ 坚持定期进行视力健康三级监测。

▏加强阳光锻炼与训练

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每天安排25-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家长适当陪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增加学生在阳光下活动的概率。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放风筝等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能锻炼眼肌,有益于视力健康。

为什么在基本相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用眼要求条件下,有些孩子近视了?有些却不近视?因为,眼肌好、近视少。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科学采用光学干预,提供用眼保护

主要是利用光学干预的方法来减轻孩子近距离持续用眼时的调节、集合负担,提供近距离用眼光学保护,消除近距离用眼过度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诱因。另外,通过戴用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镜来矫正视力,控制近视加深的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注意这些方法也有适应症和非适应症,不是人人适用。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