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視力!教育部爲你科普這節課,送給家長和孩子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年來,由於電子產品的普及,外加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加重等因素,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前不久,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明確力爭到2030年,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

什麼是近視?在孩子的視覺發育期應該如何防控近視?今天小編為大家再科普一下這堂近視防控課↓↓↓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視是指眼在調節鬆弛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的折射後,焦點落在視網膜之前。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視是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的主體,約佔98%;而學生近視眼中,絕大部分是單純性近視眼,約佔97.8%,病理性近視眼僅佔2.2%。而單純性近視眼的形成,主要影響因素還是不良的視覺環境及行為。

單純性近視形成的兩個階段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① 生理性階段(假性近視):可逆階段

遠視力下降只是一種現象,問題出在眼肌上,眼球的生物結構並沒有發生改變(眼軸尚未異常增長)。

② 生物結構改變階段(真性近視):不可逆階段

眼肌的功能性問題已演變成了眼睛生物結構的改變(眼軸已異常增長) 。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大數據研究結果表明:

學生近視一旦產生,難以逆轉,如不及時採取干預措施,聽之任之,近視度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長,而且在10~13歲時增長更快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近視眼一旦產生,難以逆轉,因此,不能只“治”不“防”,更不能“病急亂投醫”,重視對孩子的視力健康管理,從“認識”近視到“走近”視力健康管理。

1

更新觀念,戰略前移

1 生命週期的前移

即抓早抓小,從3歲起就為孩子建立《視力健康檔案》,通過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干預、動態管理維護好孩子的視力健康。

2 防控環節的前移

3 預防意識的前移

不僅是關注視力不健康和亞健康的孩子,也應對視力健康的孩子採取措施,落實“早監測、早預警、早干預”讓孩子安全、平穩渡過近視高發時期。

2

掌控眼屈光發育趨勢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眼屈光變化最快的一個階段,規律是沿著“遠視→正視→近視”的方向變化,呈不可逆走勢。比較理想的情況是孩子到12歲後才由遠視眼發育成正視眼。

孩子將來會不會發生近視?什麼時候發生近視?近視後的增長速度如何?通過眼生物學監測可客觀地反映眼發育狀況。建議家長要從3歲起,每年帶孩子進行監測。

3

瞭解眼生理功能狀況

眼生理功能檢測:就是針對雙眼視功能進行的檢測。通過眼生理功能檢測和分析評估,對調節異常、集合功能異常、眼位異常等較為隱蔽性的視力健康問題做出判斷,找出導致近視發生和發展的眼生理功能異常指標,為採取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提供依據。

4

針對性進行綜合干預管理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培養視覺行為

好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好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

■ 養成正確的閱讀、書寫姿勢;

■ 嚴格控制近距離用眼時間;

■ 多參加有益於眼肌鍛鍊的體育運動;

■ 保證睡眠時間充足;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 堅持做好眼保健操;

■ 堅持定期進行視力健康三級監測。

▏加強陽光鍛鍊與訓練

學校嚴格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課時,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週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週3課時,高中每週2課時,每天安排25-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家長適當陪學生參加戶外運動,增加學生在陽光下活動的概率。特別是乒乓球、羽毛球、放風箏等活動,既可鍛鍊身體,又能鍛鍊眼肌,有益於視力健康。

為什麼在基本相同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和用眼要求條件下,有些孩子近視了?有些卻不近視?因為,眼肌好、近視少。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科學採用光學干預,提供用眼保護

主要是利用光學干預的方法來減輕孩子近距離持續用眼時的調節、集合負擔,提供近距離用眼光學保護,消除近距離用眼過度導致近視發生和發展的誘因。另外,通過戴用RGP(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角膜塑形鏡、周邊離焦鏡來矯正視力,控制近視加深的技術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要注意這些方法也有適應症和非適應症,不是人人適用。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保护视力!教育部为你科普这节课,送给家长和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