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餛飩擔子

冬天到了,天冷了。我常常想起鼓樓街邊的餛飩擔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還住在鼓樓傅厚崗,那時的冬天比現在冷,常常會有零下七八度的天氣。特別是到了晚上屋裡沒有空調,沒有取暖器,和我一起住的也是個年輕人,他在醫院實習中醫,我在業餘時間複習考試。晚上他揹他的湯頭歌,我揹我的“魚我所欲也。。。。。。”到了八九點鐘,肚子咕咕,手腳冰涼。飢寒交迫呀,搓搓手,跺跺腳。我們兩個小跑來到鼓樓廣場,在鼓樓廣場附近常常會有些餛飩擔子。挑擔子的常常是安徽漢子。他那擔子我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很神奇。小小一副擔子所有煮餛飩的家當都能擔起來,甚至還能帶上兩個小板凳。擔子一頭下面燒著柴火,上面的鍋裡冒著熱氣,另一頭幾層小抽屜,裡面有肉餡,餛飩皮,作料,小湯勺,陶瓷碗。。。。。。看著這溫馨的餛飩擔。身上一下暖和起來。挑擔的漢子熱情地招呼著,手裡一邊嫻熟的飛舞著。一會兒小盤子鋪了一層小餛飩,掀開鍋蓋,


溫暖的餛飩擔子​鍋裡一分為二,一邊煮餛飩,一邊熬老湯。擔子另一邊擺幾個小碗,舀一小勺豬油,鹽。在舀上骨頭湯。餛飩出鍋。再撒上蔥花蝦皮之類。。。。。。一碗熱騰騰的餛飩端給你了。濃白的湯,翠綠的蔥,漂浮的蝦皮,透澈的餛飩。。。。。。還沒吃口水就出來了。趁著熱乎,呼著寒氣。連湯帶水嚼著小餛飩呼嚕嚕灌了下去,頓時一股熱流順著嗓子眼暖到胃裡,那個爽,那個香,那個舒服,那個難忘。。。。。。回到家燙個腳,回味著小餛飩一覺睡到天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