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有一個適應和轉換的過程,此時,已經從以玩為主轉到以學為主的階段,在此後的一年內,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重中之重,這個階段學習是很輕鬆的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於做好了堅實的基礎。而這時也是年輕的父母最不重視的時候,只因父母不曉得,缺乏這方面的意識。通常經過了幾年的學習,還是做作業太磨不認真,就是因為此時沒有接受良好的訓練。只因習慣是一種能量,如果不能及時的擁有,後勁顯然就不足和艱難。以下是在幾個方面提出的建議,當然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所側重就能達到目的。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可以採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係,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過訓練,現在孩子回家後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

 三、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後向家長敘述:“媽媽(爸爸),今天在學校……” 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後家長要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並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在學校老師也是這樣來培養學生的,作業不多,但要求工整認真。

四、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不妨把各科教材分顏色包書皮,以達到易分辨和養成有條理的目的,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五、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六、培養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彙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此外,還應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用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愛動腦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等優良的學習習慣。在小學前是養成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而在小學一年級則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段,當然隨著知識範圍的擴大,會出現更多的東西,但基本的教義掌握了,隨之增加的內容也會自然歸攏到這裡來,當然還有更多的習慣需要練成,這時自己已經有了規範的能力,再加上老師和家長的監督是問題不大的。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從一年級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