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的種類

秸稈還田有多種形式,可分為5大類:秸稈粉碎翻壓還田、秸稈覆蓋還田、堆漚還田、焚燒還田、過腹還田

。秸稈粉碎翻壓還田,就是把作物收穫後的秸稈,通過機械化粉碎,耕地,直接翻壓在土壤裡。這樣能的優點有四:1、改善土壤理化性質。2、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充分的保留在土壤裡。3、提高化肥利用率。4、提高作物抗旱抗鹽鹼性。

秸稈還田的種類

秸稈還田按途徑分有直接還田和間接還田。間接還田包括一般堆漚還田、過腹還田。就地焚燒秸稈是不可取的。被焚燒的秸稈中含有的大量氮素飄入大氣中造成汙染,只留下田間一些灰分。同時焚燒時還影響交通,易造成火災燒壞樹木。

1.炭化還田

即將作物秸稈粉碎炭化後再施入土壤中。

2.過腹還田

過腹還田是利用秸稈飼餵牛、馬、豬、羊等牲畜後,秸稈先作飼料,經禽畜消化吸收後變成糞、尿,以畜糞尿施入土壤還田。這種方式最科學,最具有生態性,最應該提倡推廣。但過腹還田推廣的深度、廣度是遠遠不夠的。

3.堆漚還田

堆漚還田是將作物秸稈製成堆肥、漚肥等,作物秸稈發酵後施入土壤。

其形式有厭氧發酵和好氧發酵2種。厭氧發酵是把秸稈堆後、封閉不通風;好氧發酵是把秸稈堆後,在堆底或堆內設有通風溝。經發酵的秸稈可加速腐殖質分解制成質量較好的有機肥,作為基肥還田:各地研製試用了一批高效快速不受農時限制的堆漚肥新技術成果,受到農民的歡迎。

作物秸稈要用粉碎機粉碎或用鍘草機切碎,一般長度以1-3釐米為宜,粉碎後的秸稈溼透水,秸稈的含水量在70%左右,然後混入適量的已腐熟的有機肥,拌均勻後堆成堆,上面用泥漿或塑料布蓋嚴密封即可。過15天左右,堆漚過程即可結束。秸稈的腐熟標誌為秸稈變成褐色或黑褐色,溼時用手握之柔軟有彈性,干時很脆容易破碎。腐熟堆肥料可直接施入田塊。

秸稈還田的種類

4.廢渣還田

"秸稈氣化、廢渣還田"是一種生物質熱能氣化技術:秸稈氣化後,其生成的可燃性氣體(沼氣)可作為農村生活能源集中供氣,氣化後形成的廢渣經處理作為肥料還田、秸稈炭化、草灰還田,秸稈經不完全燃燒後,變成保留養分的草木灰作肥料還田。

5.直接還田

採取直接還田的方式比較簡單,方便、快捷、省工。還田數量較多,一般採用直接還田的方式比較普遍。直接還田又分翻壓還田和覆蓋還田兩種。翻壓還田是在作物收穫後,將作物秸稈在下茬作物播種或移栽前翻入土中。覆蓋還田是將作物秸稈或殘茬,直接鋪蓋於土壤表面

6.翻壓還田

秸稈粉碎翻壓還田技術機械化秸稈粉碎直接還田技術,就是用秸稈粉碎機將摘穗後的玉米、高粱及小麥等農作物秸稈就地粉碎,均勻地拋撤在地表,隨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爛分解。這樣能把秸稈的營養物質完全地保留在土壤裡,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了地力,而且改良了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危害。

技術要求:①要提高粉碎質量。秸稈粉碎的長度應小於10釐米,並且要撒勻。②作物秸稈被翻入土壤中後,在分解為有機質的過程中要消耗一部分氮肥,所以配合施足速效氮肥。③注意澆足蹋墒水。為夯實土壤,加速秸稈腐化,在整好地後一定要澆好蹋墒水。

適用條件:華北地區除高寒山區,絕大部分地區可採用秸稈直接粉碎翻壓還田。水熱條件好、土地平坦、機械化程度高的地區更加適宜。

7.覆蓋還田

這種方式就是秸稈粉碎後直接覆蓋在地表。這樣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達到保墒的目的,腐爛後增加土壤有機質。但是這樣會給灌溉帶來不便,造成水資源的浪費,嚴重影響播種。這種形式只適合機械化點播,但缺乏此類點播設備,這種方式有時也比較適宜乾旱地區及北方地區,進行小面積的人工整株倒茬覆蓋。

秸稈易地覆蓋還田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辦法,旱地作物播種覆土後,地塊表面覆蓋3~5釐米厚的作物秸稈。地表秸稈覆蓋率大於30%,覆蓋均勻,能夠順利地完成播種,保證種子正常發芽和出苗。

秸稈覆蓋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①直接覆蓋。秸稈直接覆蓋和免耕播種相結合,蓄水、保水和增產效果明顯。②高留茬覆蓋還田。小麥、水稻收割時留高茬20~30釐米,然後用拖拉機犁翻入土中,實行秋冬灌及早春保墒。③帶狀免耕覆蓋。用帶狀免耕播種機在秸稈直立狀態下直接播種。④淺耕覆蓋。用旋耕機或旋播機對秸稈覆蓋地進行淺耕地表處理。

秸稈還田的種類

8.焚燒還田

秸稈經焚燒,有效成分變成廢氣排入空中,大量能源被浪費,剩下的鉀、鈣、無機鹽及微量元素可以被植物利用,並且在燃燒過程中殺死了蟲卵、病原體及草子。但是焚燒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汙染、生態破壞,同時影響交通及百姓生活,已成為一大公害。我們堅決採取措施禁止焚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