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的5種變現方式!原來老家的地也能變成錢

​土地是農村人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但幾千年以來,除了能自給自足外,農村土地能給農民帶來的財富其實是極其有限的。目前,我國正在開展新一輪的土地改革,目標是要讓農村土地成為可為農民帶來更多收入的可變現資產。

農村土地的5種變現方式!原來老家的地也能變成錢

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文字

由於當前農村信息傳播還欠發達,很多農民朋友估計還不知道,現在農村土地都有哪些可以變現成錢的方式了?

①入市交易

過去農村土地是不允許交易的,“三權分置”改革之後,農村土地的所有權和承包權還是不能動,但經營權可以交易了,並且可以放到全國性的交易平臺比如土流網上掛牌交易。

現在很多農民把自己的土地出租給大戶,或者是企業、合作社等,價高者得,農民坐收租金,而有不會失去承包權。

②抵押貸款

國家從前幾年就開始試點承包地、宅基地抵押貸款了,而隨著新版《土地承包法》的出臺,農村土地抵押貸款很快就會在全國普及。也就是說,以後如果農民想創業但是又沒資金,完全可以用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抵押物,解決資金週轉的問題。

③土地入股

如今,土地經營權可以換算成“股份”,農民可以用自己的“股份”,入股一家合作社(比如說村裡的農戶在政府的支持下一起合作搞的),或者是有實力的企業。這些合作社或者企業盈利後,農民也就能獲得分紅。

④集體開發

現在農村的空心村越來越多了,同時國家又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所以,已經閒置的宅基地,就可以由村集體統一運作,招商引資,合作開發旅遊項目或者是發展民宿。一旦遊客多了,農民也能坐享分紅。

此外,國家現在還在試點集體建設用地入市,今後村集體可以利用集體建設用地來開發租賃房,出租給城裡人。

⑤有償退出

這種變現方式,主要針對的是已經在城市立足的農民。如果在城市已經有穩定的工作和住所,就可以選擇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償退出”。

目前各地政策不一,退出的價格根據當地經濟水平的不同也有差異,有的是一次性結款,有的是分期結款。但不管怎麼樣,如果承包地和宅基地本身已經閒置,選擇有償退出未嘗不是一件可以低成本增加收入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