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300勇士》:當貴族勇士遇上蠻族流氓

在古希臘2.0時期:邁錫尼時代結束後,古希臘進入了3.0時期:古風時代。在這個3.0時期,整個希臘比較2.0時期,幾乎沒有變樣,還是一堆城邦,但是這些城邦之中冒出了倆扛把子。

文藝雅典和威猛斯巴達

倆哥們沒事兒就幹架,突然有一天,一哥們大叫一聲:北…….北邊!幹架的都定睛往北一看,傻眼了——波斯人從北邊打過來了。

於是這哥倆馬上收工停戰,秒變好友,準備對抗來勢洶洶的波斯人。

波斯人和希臘人總共幹了三仗,史稱三次希波戰爭,百度百科上叫做波希戰爭,反正怎麼叫都行。

電影《斯巴達300勇士》講的就是第二次希波戰爭中有名的一次戰役——溫泉關戰役。

這裡說明一下,電影裡面說神諭講斯巴達不能陷入戰爭,其實真正的歷史是斯巴達被波斯人抄了後路,幹不過了,下令伯羅奔尼撒半島(斯巴達老家)的人都撤退,然後國王本人率領斯巴達300勇士死守溫泉關,最後全部戰死沙場。

針對這部電影,咱們就聊一聊《斯巴達300勇士》裡面值得思(tu)考(cao)的幾個片段。

貴族勇士斯巴達,斬殺使者算是怎麼個情況?

《斯巴達300勇士》:當貴族勇士遇上蠻族流氓

不僅僅是在中國,甚至在世界各地,都有著近乎相同的戰爭傳統: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尤其是斯巴達,這可算是個貴族群體了,幾句話不投機(好像這種情況沒有投機的),duang的一腳給人踹坑裡去了,這實在不是一個貴族應該做的。

與此同時,看過新版《三國》的朋友們也知道,周瑜在打赤壁之戰的時候,殺了曹操的一個使者;匈奴的一個使者也因為在曹操面前耍小聰明被曹操殺了。那今天咱就討論一下,這些使者到底幹了什麼才被殺害。

有句俗話說得好,no zuo no die ,不作死就不會死,歷史上很多被殺的使者,都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作死。

那就有人問了,當初諸葛亮給司馬懿送了件女裝,還讓使者帶了個話,是這麼說的:大都督(當時司馬懿是大都督)您大而智,壯而勇,立身巍如泰山,皮厚賽過城牆,喜怒無形,斷斷不會怪罪於我的。這不就是純作死型的嗎?但是人家活著回去見諸葛亮了啊。

這就涉及到一個原則問題:罵人不帶罵父母,辱人別動人老婆。

那咱們看這位波斯使者幹了什麼。

《斯巴達300勇士》:當貴族勇士遇上蠻族流氓

這屬於典型的作死。

所以,這件事情不能用普通的“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來解釋,使者是幹什麼的?就是個傳信的,一個合格稱職的使者就應該好好傳信,千萬別整么蛾子,看上哪家的小閨女長得不錯啦。這種情況就不是使者,就是個流氓,對待流氓,尤其這種幹了壞事還這麼猖狂的流氓,遇上咱們的威猛青年斯巴達,殺了那算是輕的.

當貴族勇士遇上蠻族流氓,結果很悲慘!

電影是這麼講的,斯巴達的國王最後實在不行了,就讓一個極具演說天賦的人去雅典搬救兵,自己就帶著幾個人跟波斯大軍打,打不過可是就不投降,也不撤退,那就只能拼了,結果一定好不到哪去。最後全部戰死沙場。

像這種貴族與流氓的案例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比方說,有一次劉邦和項羽相持不下,項羽想要逼著劉邦妥協,就把劉邦他爹抓來了,前面支起了一口大鍋,水燒的滾燙,老頭子都嚇癱了。項羽對著劉邦說:劉邦,你要是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爹放進鍋裡煮了!原以為劉邦會看在骨肉親情的面子上投降換回他爹,結果劉邦這小子說:項羽!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煮了我爹,別忘了分我一杯羹!這下子項羽是一臉懵那啥,原本項羽也沒想真煮了他爹,無奈,最後還是把他爹放了。最後,就因為劉邦的這股子流氓氣,平了天下。

中國有句俗話叫“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基本和上面差不多的道理。

斯巴達300勇士各個都是貴族,不能講和,不能投降,不能撤退,只能硬拼。人家流氓不管這些,只要能夠打贏,可以不擇手段。

所以記住了,讀書和健身,一樣都不能丟,讀書是為了讓自己心平氣和的和流氓說話,健身就是為了讓流氓心平氣和的和你說話。

《斯巴達300勇士》:當貴族勇士遇上蠻族流氓

古希臘民主制簡析

這節的內容嚴(zhuang)肅(bi)了,開始敲黑板!

為什麼溫泉關戰役,斯巴達的國王都不能調兵去對抗波斯呢?這個就要好好和你說說古希臘的民主政治了。

雖說斯巴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城邦,但也畢竟是希臘的一部分,民主思想的影響還是有的。

古希臘的政治我給大家總結了兩點:主權在民、法律至上

主權在民就是一切重大事務均需全民投票,法律至上就是法律至上。

全民投票要在公民大會上舉行,這個東西乍一聽挺好,細細琢磨你會發現,這個其實是挺糟糕的一種政治制度。糟糕到什麼程度,當時古希臘有一個叫做“陶片放逐法”的判決方式,陶片就是現在的票,“陶片放逐法”就是大家投票,票數達到一定程度,你就得滾出希臘城邦。

這個今天來看是絕對不公平的,可是當時人就信這一套。

古希臘還有一個會,叫做五百人會議。

據我目測,就是電影中的這個場景

這個會專門管執行公民大會上的決議的。所以想要發兵,就得爭取這些大佬們的同意。

最後,電影中的情節和真實的歷史還是有很大出入的,電影把歷史藝術化,但想要真正的瞭解歷史,還是要到書海中遨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