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前陣子《邪不壓正》熱映,有顏又有型的彭于晏大秀身材,看得廣大婦女同胞不淡定了!

尤其是家有兒子的,誰不希望養出一個彭于晏2.0啊!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無論是在房頂上連續的奔跑、騎車,還是過招比肩的中國武術,彭于晏每一個動作都如行雲流水。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連姜文也對他的腹肌讚不絕口:哎呦,真性感啊!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但是,如果你認為彭于晏徒有一身肌肉,那就太天真了。

彭于晏的肌肉太耀眼,以至於大家忽略了他還有強大的頭腦。

一向苛刻的姜文對他在電影中的表現大加讚許:“

他很會演戲,李天然比他哥哥難演,有很多微妙的地方,彭于晏都處理得很好。他是能夠用靈魂指揮身體的人。”

彭于晏還是演藝界著名的“考證達人”:

  • 為了拍《聽說》,彭于晏花了幾個月學會手語,練得手都抽筋。他還會觀察各種角色,回家後寫成人物小傳。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 為了拍《海豚愛上貓》,他親自考取了海豚訓練師證書。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 為了拍《破風》,他又考取了自行車運動專業資格證。
  • 《翻滾吧!阿信》中,他學會了幾乎所有的體操動作。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 拍攝《激戰》,和真正的拳擊手每天練打9小時,學會了綜合格鬥,巴西柔術和泰拳。
  • 《湄公河行動》裡,他學會了緬甸語、泰語,還參加了泰國皇家御用保安特訓……

他挑選劇本的原則是:“我還是願意挑戰可以不太一樣,或者是可以做點功課、覺得很難、養分得到的會比一般的戲多的電影。”

他的學習力爆棚,幾乎每拍一部戲,就多一項技能。這樣的效率,是一個普通人花十年都不一定能掌握的。

一個明明可以靠臉吃飯的演員,為何有這麼強大的學習力呢?

最近,青欖君閱讀魏坤琳著的《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一書,找到了答案。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魏坤琳是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運動控制學博士,真正讓他火起來的是《最強大腦》中的犀利點評,“科學是我唯一的評判標準”成了他的標誌性名言。

表面看似一位斯文的科學家,魏坤琳卻常開玩笑說:“我本科是北京體育大學畢業的,所以我是教腦科學的體育老師。”如今,他也有了女兒,對於“如何養出聰明的孩子”這個問題,他一直堅持一個簡單的答案:運動。

魏坤琳教授通過長年的觀察研究,顛覆了我們對“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認知。他一直強調:“四肢發達,頭腦更發達。”

愛運動的孩子究竟有多賺?我們又如何讓孩子愛上運動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魏坤琳教授怎麼說吧!

一愛、運動的孩子學習好

先看看幾個著名大學的研究結果: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科學家測量了從4個月到4歲的孩子的運動能力,再看他們6年後進入小學的表現,發現當初運動能力較強的孩子,後來的記憶能力和信息處理速度都更好。

東芬蘭大學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也發現,在小學入學時,運動能力較強的孩子,在之後的3年裡,閱讀和數學能力也比其他孩子強。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孩子們的有氧運動量和他們的語文、數學成績有正相關的關係。

為什麼愛運動的孩子學習更好呢?

運動能力和認知能力息息相關,人運動的時候所需要激活的腦區,在很大程度上和認知活動的腦區是重合的。所以運動能力預示著孩子的認知能力。

運動還能增強孩子的心肺功能,給大腦提供更多的血液和氧氣,促進大腦毛細血管生長,使大腦更高效地運轉,人的體力和精神也會更充沛。

“還有一個很少人知道的秘密,”魏坤琳說,“有氧運動能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這是什麼東東?

它來源於大腦內部,神經營養因子是神經元生長與存活所必需的一種蛋白質,它可以幫助神經元形成新的連接,修復壞的腦細胞,促進神經元可塑性,並增加腦組織體積。

它就像大腦的肥料,有了它,大腦能長得更茁壯,你就會學得更快、記得更牢,還會感覺更快樂。

怎樣才能增加大腦裡的這種肥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氧運動。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實驗發現,人在高強度運動之後,哪怕時間很短,也能增加大腦裡的BDNF濃度,人在認知測試裡的表現也更好。

二、運動帶來的“福利”多多

除了強身健體、促進學習,運動還是預防孩子近視的最好方法。

60多年前,中國的近視率是13%,而如今青少年的近視率已突破90%。你也許會想,孩子的學習任務越來越重,但實際上,影響孩子近視的關鍵因素是戶外活動時間。

悉尼大學的凱瑟琳·羅斯博士做了一項有趣的調研:

他們找來兩組六七歲的孩子,都有中國血統,一組生活在悉尼,另一組生活在新加坡。研究團隊發現,生活在悉尼的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更多,但奇怪的是,他們的近視率只有3%;而新加坡的一組孩子近視率卻達到29%!

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原來,悉尼的孩子每週戶外活動13小時以上,而新加坡的孩子只有3小時。

為什麼戶外活動有利於眼睛健康?科學家們有不同的猜想和解釋。學界普遍認為,戶外運動能增加眼睛接收光線的時間,促進視網膜釋放多巴胺,從而保證眼球的正常發育。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TrueSport網站曾發佈一項報告,少年時期積極參與體育項目的好處數不勝數,其中包括:

  • 能力(competence)
  • 自信(confidence)
  • 人脈(connections)
  • 品格(character)
  • 同情心(caring)

我們還會發現,許多頂尖的領導者、明星名人,竟是運動員出身。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樣游泳運動員;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曾是網球運動員,還拿到過馬哈拉施特拉邦地區的網球冠軍。

總之,愛運動的孩子更自信、更快樂,情緒問題更少,運動為其奠定的許多人格特質將成為他們未來前進的動力。

三、如何讓孩子愛運動

運動的好處毋庸置疑,但家長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孩子不愛運動怎麼辦?

魏坤琳教授提出了幾點建議:

  • 1.不要功利地讓孩子運動

有些家長很重視運動,所以給孩子報了足球班、游泳班、跆拳道班。興趣班當然有好處,但是一定要以興趣為主,如果你逼得太狠,讓孩子覺得運動很痛苦,就會適得其反。

按理說,沒有孩子是不喜歡運動的,他們每天的玩樂和遊戲就是運動。但體育技能是必須通過拆解動作、反覆刻板的練習來提高的,未免有些枯燥。

連彭于晏也坦言:“毫無目的地去鍛鍊,會覺得很沒勁,但如果為了一個有意思的角色去鍛鍊,就會很不一樣。”

所以魏坤琳建議,對於孩子要放寬心態,只要有足夠的運動量就好,千萬不能強調什麼技能、達到什麼水平,甚至是逼他去拿什麼競賽的獎項。

什麼樣的家庭能養出彭于晏這樣的孩子?魏坤琳教授一句話道出玄機

  • 2.運動要以“好玩”為主

“奧運會”的原文是Olympics Games,運動原本就是遊戲發展來的。兒童時期就相當於人類漫長髮展歷程的原始人時期,相比於體育運動,他們更喜歡遊戲運動。

青欖君一位朋友很喜歡和他兒子玩球類遊戲,但他很少給兒子講規則,用手打足球、頭頂羽毛球的畫面時常發生,兩個人卻玩得不亦樂乎。他兒子就特別熱愛運動,在學校裡他是運動健將,不論什麼項目,總是一學就會,運動會還常常拿獎牌。

運動也有苦的時候,但是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成分。

  • 3.和孩子一起運動

育兒育己,孩子最好的榜樣就是父母。如果你從來不運動,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愛運動呢?

最理想的狀態是家長和孩子每天保持兩三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可是家長往往太忙,難以抽身。那麼,

你不如制定一個運動計劃,一週內固定幾個時間和孩子一起運動,跑步、打球、騎自行車,或者週末安排一天爬山、划船、放風箏。

這樣的計劃能給孩子建立起運動的習慣,也是親子間最好的陪伴,不僅孩子的大腦成長,家長的大腦同樣會得到養分。

從今天開始,和孩子一起運動吧!

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在全國率先推出《唱詩詞,品經典》免費公益節目,每天10分鐘,品詩詞,唱經典,讓孩子成長路上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