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每当小天才偶尔在外住宿的时候,总是能因为不熟悉的被子、不熟悉的枕头在床上碾转反复。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有很多人和小天才都有着相同的情况。那怎么办啊,觉总是要睡的吧。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很多经常外出的人会在行李里带上自己的枕头或者是床单。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很多人按照平常的思路想,是不是因为我白天喝的咖啡影响到睡眠了呢?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又或者是晚上在被窝里玩手机,一不小心就玩清醒了?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在你没有认识到认床的实质之前,睡觉前就算用热水泡脚焚香沐浴了也没用

大家在上学时有没有这样一个惨痛的经验:本来自习课的教室里大家吵成一团,结果突然之间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都陷入了沉默。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最怕空气突然的安静

这种现象呢我们解释它是因为人从原始就留下的对危险情况的警惕反应。这种反射是一种本能,不止人类,很多动物为了躲避被捕捉都保留了这种敏锐的反射能力。通俗一点讲就是“可以察觉到空气中的一丝丝杀气”。

首先,小天才对于“睡眠”想引出一个理论:睡眠不意味着大脑全部休眠了,它是局部大脑拼凑出的过程。即便你睡着了,你的一部分大脑还在工作。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那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就寝时,持续工作的那部分大脑在做什么呢?

布朗大学日裔女教授Yuka Sasak发现一些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鸭子、海豚、海狗)在睡眠中常常是半边大脑睡觉,半边大脑工作的。受此启发,她开始研究“在陌生环境里通常第一晚睡不好”(First Night Effect)的认床现象。Sasaski邀请了11位志愿者在实验室入睡,并且用扫描仪监测他们的脑电波、心率活动等。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结果是肯定的,即使实验室已经布置了柔软的枕头和被子,志愿者们仍然要用较长的时间入睡,并且是浅睡眠。

小组成员Masako TamakiJi Won Bang测量了他们的慢波活动——一种和深度睡眠有关的同步、慢性神经脉冲。结果发现有几个现象:

研究结果

1.这种慢性活动在志愿者的左脑明显更弱,但只在第一晚出现了这种不对称。

2.这种慢性活动在左右脑越不对称,那志愿者们入睡的时间也就越长。

3.研究小组没有发现这种慢波不对称性存在于整个左脑。在涉及视觉、运动和注意力的区域并不明显。

4.这种慢波不对称性只影响了默认模式网络——一块和无意识神经活动(比如白日梦或走神)有关的大脑区域。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这几个发现验证了Yuka Sasaki的守夜人假设,即在陌生环境就寝的第一晚时,人的一半大脑会转变为“守夜人”。像是原始时期人们堤防着猛兽一样,醒着的大脑负责警惕陌生环境里的杂声和危险讯息,这样可以让人遇到威胁时很快的清醒。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第二次实验时Sasaki挑选了新的志愿者,在陌生的入睡环境中又要求这些志愿者佩戴会发出模糊哔哔声的耳机。经过一晚的观测,组员发现志愿者们的左脑接受噪音比右脑更敏感,左脑的波动更加明显。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而在第三次实验里,Sasaki团队对耳机做了调整。他们让噪音一次只在一边声道响起,并让志愿者听到声音醒了之后用手指轻敲几下。结果表明,当噪音是从右耳传入时,人们明显清醒的更快。这也表明和右耳连接的左脑是在扮演“守夜人”。

那认床到底有没有办法缓解呢?小天才还是带来了好消息的。以上这三次实验中共同点是志愿者们到了第二天时,左右脑半球的活动差异会渐渐统一。也就是说,只要熬过第一晚,痛苦的认床就会自己慢慢消失啦。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那说了这么多,第一晚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认床毕竟是人类的动物本能,毕竟面对陌生的环境大家肯定会不自觉的产生警惕。小天才觉得,如果想要减缓认床现象,那大家还是把平时常用的床上用品能带的都带上吧。营造熟悉的环境是对认床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了。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之后出差恐怕都要随身带床上四件套

认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科学家从鸭子和海豚身上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