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植髮」不一定真「禿」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劉清然跟隨父母走進問診室,小心把門關上後才落座。一米八的大個呈蜷縮狀,頭低著,與吳亦凡相似的臉龐藏在鴨舌帽下。醫師徐雅潔詢問病情。起初,他一言不發,由坐在身旁的父母代答。

劉清然今年22歲,念大四,課餘兼職做模特,還簽了經紀公司。平時排練、拍攝任務繁重,他常常晚歸。回到寢室,睡不著,索性打幾盤遊戲,天一會兒就亮了。這種生活狀態持續了四年。身體機能也悄然發生變化。他脫髮了。

最早,髮際線只是些許上移,將兩邊的頭髮修短,用長劉海遮住就好;接著,是頭頂的髮質變得柔軟,稀鬆,一低頭,頭皮清晰可見;之後,是整個頭部出現明顯的“地前海”形狀,他開始買各種款式的帽子,一直戴著。

紅外線理療燈、生髮養髮洗頭液、中醫梅花針、口服藥物……為了治療脫髮,90後劉清然嘗試了所有可行的保守方法,花了小十萬,無果。他變得抑鬱,和父母頻繁爭吵,到如今沉默寡言,最後通過朋友推薦,找來徐雅潔這裡,決定植髮。

禿頭,90後解不開的心結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數據來源:阿里健康《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

徐雅潔2014年加入雍禾植髮,成為一名治療醫師。她需要檢查劉清然脫髮狀況,讓對方把帽子摘了。劉不情願,半推半就才拿掉。

工作四年,徐雅潔對劉清然這種患者的情況習以為常。因脫髮導致嚴重自卑、抑鬱的案例不勝枚舉。在脫髮人群中,一種新現象是脫髮年輕化。一大批90後,甚至00後開始深陷“髮際線”的困擾,走上植髮之路。

患者李子豪來到徐雅潔面前時,整個人既氣憤又沮喪。一上來就是三連問,怎麼植髮?多少錢?今天能不能做?

可能受了刺激,徐雅潔心想。她一面耐心解釋植髮原理,一面安撫對方情緒,試圖瞭解原因。

“您也彆著急。植髮手術都得預約。您先回去好好考慮下。”徐雅潔說。

“不用考慮,我一定要做。”李子豪斷然答道。

“今天也不行。我得先給你做檢查,看看你頭髮掉到哪種程度,毛囊情況……”

一來二去的,“可能看我挺負責吧,他後來坦白了。”接受本刊採訪時,徐雅潔說。

那天上午,李子豪和女友大吵了一架,隨即分手。吵架時,女友數落他各種不是,不夠體貼、三觀不合……以及形象欠佳。

李子豪嚴重禿頂,才28歲,看上去卻像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來自女友的其他指摘,他都不在意,唯獨一句“你頭髮不好看”,如針扎一般。

每個人去植髮,原因各不相同。徐雅潔說,“多數植髮者都會有一個點,刺激他下定決心。”

對林鵬而言,他的關鍵點是結婚。如果一切順利,他會在今年國慶去見女方家人,年底舉辦婚禮。與女友相識、戀愛多年,兩人感情穩定,已經買了車房,正一起還貸。女友為人務實,多次強調不在意林鵬的外表。禿頭,卻是林鵬自己解不開的心結。

林鵬也是徐雅潔的病人。熟絡後,徐曾問到,“女友都不介意,你為什麼這麼在乎?”

林鵬則覺得,雖然女友不在乎,但她的父母、朋友、親戚,都會對自己評頭論足。不但自己尷尬,女友也尷尬。

作為90後,林鵬父親,爺爺都有不同程度的脫髮。遺傳是他脫髮的主要因素。但他從事金融行業,長期熬夜加班,相比於家中長輩,脫髮的年紀大大提前。症狀是頭頂髮量稀疏,一落座、低頭,便可看見頭皮,髮際線呈現M型。

徐雅潔遇到的更為“極端”的案例是,新婚夫婦拍婚紗照。攝影師修圖,近景和特寫照片,都把新郎的髮際線修正得完美。只是遠景的圖片,髮際線難以調整,怎麼修都感覺奇怪。新郎於是跑來植髮,手術14天后,重新補拍婚紗照。

IT、金融行業最易變成“地中海”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2017年9月,阿里健康聯合阿里數據,發佈《拯救脫髮趣味白皮書》。其中,植髮治療、護髮產品消費者的年齡數據顯示,90後佔比36.1%,即將趕超38.5%佔比的80後,成為擁有脫髮煩惱的主力軍。

這和張玉在2005年剛入行時的狀況一點都不一樣。張玉是雍禾植髮的創始人,他在雍和宮附近的一處小區內開始了創業路。他那時的客戶,90%以上都是男性,而如今,女性客戶已達到30%。“我們剛開始做植髮時,植髮是屬於功能型、治療型的,比如脫髮久治不愈,頭部有疤痕等。最近兩年,植髮開始從功能型向美學型轉變,髮際線高我可以做一做,美人尖也可以做一個,還可以植眉等。”

頭部可以折騰的毛髮,除了髮型、眉毛,還有鬍鬚,種植鬍鬚如今成為不少愛美男士的需求。一位單眼皮、尖下巴,長相酷似日本人的男生,三番五次找到徐雅潔,要求植鬍鬚。徐雅潔勸他謹慎,因為一旦植入毛囊,“這些鬍子就要跟著你一輩子。”對方態度堅決,最終如願,種植了絡腮鬍子。

“其實有很多的90後天生就是個大腦門,但是他認為大腦門不行,所以90後、80後、70後追求的不一樣。”張玉說。

90後植髮,為了美是一方面,真正開始脫髮的90後也不在少數,而且遺傳不再是主要因素。“以前,脫髮的患者幾乎都是偏向於遺傳,現在我們問患者,你的父母或者祖輩有脫髮的人嗎?回答很多都是沒有。”張玉告訴本刊記者。

好頭髮網創始人徐峰曾詢問超過500位被脫髮困擾的年輕人,很多人的理由出奇一致:“我爸爸也脫髮,但40歲才比較明顯,我20多歲就脫髮很嚴重了。”好頭髮網上線於2008年,長期聚焦脫髮、植髮等相關產業。

接受本刊採訪時,徐峰分析脫髮人群年齡大幅下沉的原因:甜食、辛辣食品,以及食物中含有的添加劑增多;頭髮燙染次數頻繁;熬夜頻次上升,作息不規律;生存、精神壓力變大等,都可能成為年輕人脫髮的誘因。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雍禾統計的患者數據也發現,脫髮群體中,IT行業最多,其次是金融行業。幾天前,徐雅潔接觸了一位脫髮患者。二十出頭的小夥,研究生剛畢業,在一家大型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就診時,對方直言,從考研、實習到正式工作,壓力如影隨形,頭髮大把大把地掉。如今,身邊還都是些優秀又有氣質的同事,這更讓他感到自卑。他的積蓄並不夠支付兩萬多的植髮費用,那就交了零頭,剩下的分期,每月還一千多塊。

透支信譽來植髮

“去年,財務發現我們的營業額中,竟然有20%左右的業績來自分期付款。使用分期付款來植髮的人,幾乎全是90後,他們竟然願意透支自己的信譽來植髮。”這一點也讓張玉非常驚訝,要知道,作為男性消費者為主的行業,植髮在此前一直是理性消費為主。

王帥也通過分期付款,支付了植髮的手術費用。王帥脫髮是家族遺傳,他爸一頭“地中海”。上大學後,他的髮量也日漸稀少。保守治療都試過,沒效果。他向父母提議,花三萬多植髮。母親是護士,一本正經地勸王帥不要植髮。

“明星、名人那麼有錢,他們怎麼不植髮?有效的話,還輪得到你嗎?”父母因此一致認為,植髮都是騙人的。再說,“麻藥打在頭上多疼啊。雖然是微創,那也是個手術。”

去年,剛畢業的王帥揹著父母去植髮,成為徐雅潔的病人。通過分期付款支付手術費用,清明節前後植髮,到今年春節回家,整整一年。母親看著兒子一頭茂密的頭髮,心生好奇,“你這頭髮是怎麼長出來的?”

王帥扯謊說,是用了朋友求來的祖傳秘方。

母親不信,執意要他把藥拿出來看看,想讓他爸試試。

王帥扛不住,才向母親交代實情。母親為此生了兩天氣。

植髮技術的誕生純屬偶然。

1939年,在日本,一位醫生為某個燒傷患者實施頭皮移植手術。皮膚是從後腦提取的。手術成功後,他驚訝地發現移植部位長出了新發。這便是植髮最早的Punch技術,一次性提取約8根頭髮的小塊頭皮,種植在脫髮區域。它長期用於解決燒傷、禿頂患者的無發、脫髮困擾。“Punch還是傳統的開刀技術。一臺手術持續五到八個小時,從患者後腦勺開刀取皮,再縫合,非常痛苦。”張玉說。

2002年美國植髮專家提出FUE無痕植髮技術,直接從後枕部活體獲得毛囊單位,打破傳統的切割頭皮獲得毛囊。FUE被引進後,國內植髮行業正式進入微創時代。

植髮微創技術解救了一大批脫髮患者。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2009年,新型植髮技術的出現,使得全歐洲的脫髮男士都拜倒其腳下。英國曼徹斯特一位專業植髮醫師表示:手術早被安排到年底,“等待手術者名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長”。因此有人說在歐洲,男人們除了害怕得重病之外,第二害怕的就是禿頭。

FUE無痕植髮技術剛被引入國內時,受到很多人質疑,直到有人先嚐試,然後被更多人親眼所見後,質疑聲才慢慢消散。“脫髮”這個被很多人稱為“不死的癌症”的症狀才有了“治癒”的可能。十多年過去,植髮技術日趨成熟,人們對植髮的憂慮依然存在,年長者尤甚,但這一情況,也隨著90後植髮大軍的加入、植髮機構增加宣傳力度而漸漸改變。

你好,我要和靳東一樣的髮際線

事實上,並非明星不植髮,相反,明星們是讓90後入坑的原因之一。

楊冪的髮際線,一直以來都跟楊冪本人一樣,是娛樂圈的熱點。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造型,可以看出楊冪當時的髮際線可謂是與天肩並肩。媒體輿論的評論,楊冪其實也挺在意的。她曾在自己的微博中,坦言自己是一個禁不起批評的人,揚言還要去植髮!

國外的明星中,通過植髮挽救形象的要數英格蘭的足球明星魯尼。這位85年出生的球星前後植過兩次發,有媒體報道稱,在魯尼的帶“頭”作用下,英國的植髮率上漲了25%。

有位明星最近成了徐雅潔的“病人”。他是歌手,並沒有脫髮困擾,只是覺得髮際線不夠完美,在經紀人的陪同下來到雍禾希望可以稍做調整。他來就診的那天是下午,術後休一天,他就要飛到湖南錄製節目。徐雅潔建議他,戴頂鴨舌帽,遮住手術在髮際線上留下的紅色斑點。

更多無脫髮困擾又愛美的年輕人找到徐雅潔,希望調整發際線。男生追捧的髮際線偶像是吳亦凡、靳東、周潤發、周杰倫。女生則是趙麗穎、劉亦菲。

一位內蒙古姑娘趁老公出國期間,偷偷飛來北京,調整發際線。她天生額頭寬大,平時用劉海遮住,不敢和老公一同洗漱。戀愛、結婚總共六年,她說,從未讓對方看過自己的額頭,理由是不能把醜陋的一面展現給老公。說起這件事,徐雅潔一邊驚詫,一邊感嘆,現在的年輕人,活得越來越精緻了。

雍禾植髮三里屯分部的院長張潔介紹,自2015年起,院部諮詢室和手術室使用緊張。手術室幾次增建,到如今增至16間。該分院每月接診近千人,做五六百臺植髮手術。患者手術必須提前兩到三天預約。據張潔估計,“手術室增加到三十間可能才夠用。”

不僅僅是私營的植髮機構,隨著脫髮人群越來越多、美學需求越來越強,很多三甲醫院都開始重視脫髮,北京的中日友好醫院、協和醫院,上海的華山醫院等,都設立了脫髮門診。

百度搜索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7年,植髮相關的搜索數量增長了114%。

也是在2015年,資本市場開始關注、調研植髮行業。從2016年開始,投資熱度出現明顯上升,2017年是近幾年的毛髮健康產業投資高峰期,投資數額高達數十億元。2017年9月,雍禾植髮獲得中信產業基金的投資。

整個市場在飛速發展,過去,向別人介紹自己時,張玉都說是幹整形美容的。“不說植髮。一說,別人認為你和他家樓下的理髮店、染髮店一樣。”今時不同往昔,現在植髮的認知度越來越高。

而90後的入場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這個行業。“如果從商業的角度,它確實是一個商機,因為這個90後群體非常龐大,他們消費的衝動性和潛力要比80後、70後高得多。”張玉說。

更重要的是,90後不會遮遮掩掩,他們覺得為了“變美”去做一些改變天經地義。

一位90後術後7個多月在社交媒體發了幾張自拍。她寫道:每個女生都是獨立而又性感的小妖精,以前的我,有些自卑,總是抱怨,為什麼命運分給我的粥總是比別人稀呢?可是自從做了髮際線,我不能說我的人生有了很大改變,說改變人生那太誇張,但是有了自信是真的,現在的頭髮也在生長中,每天靜靜等待著,給自己,給生活一個大大的笑臉。(應採訪對象要求,劉清然、李子豪、林鵬、王帥為化名。)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看天下427期封面故事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90后“植发”不一定真“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