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人有兩件最怕的事:怕已婚卻打光棍,怕被老闆欠薪

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灣頂的省重點工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的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人頭攢動,運輸車輛來來往往。每天近3000名建築工人頭頂烈日,堅守在施工一線。

粵港澳大灣區自去年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備受矚目和期待。與之相連的,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虎門二橋、深茂鐵路、佛莞城際等一大批世紀工程如火如荼地展開,數十上百萬建設者從全國各地匯聚到南粵大地。

這些建設者大多是農民工,以工地為家,遠離家鄉親人。建築工程行業普遍採取的層層轉包形式使得這個領域的勞動關係比較複雜,勞資糾紛高發。面對這些問題,廣東省總工會對全總“農民工入會集中行動”進行細化和深化,在八大群體入會基礎上,結合廣東實際,推進重點工程項目工地建築工人入會。近日,記者走進建築工人群體,瞭解他們的生存狀況和這個群體職工的需求。

跟著項目走南闖北

未婚的難找對象,已婚的過著分居生活

8月20日早上6:30,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測量工長鬍旗偉扛著全站儀來到施工現場,測量項目展廳的每層標高。今年28歲的他已經跟隨湖北中廣建築安裝勞務有限公司走南闖北幹了10年,做過武漢火車站、西安北站、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廣州東塔等10個項目。

“一直在工地上飄著,最難的就是找女朋友!”胡旗偉告訴記者,他18歲從湖北建築工程學校中專畢業後便在工地從事測量工作,一直跟隨項目奔波。“工地女孩少,親朋好友介紹的都嫌棄我在工地上,眼看就要奔三了,家裡也在催!”

相對於大多數的建築工人,胡旗偉算條件好的:跟勞務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並繳納了社保。去年做完湖南醴陵陶瓷國際會展館的項目後,胡旗偉就被公司派到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項目。“這個項目的宿舍有空調,比以前待過的工地好很多。”他表示,該項目一期今年9月建成投用,二期不知道承建方還會不會跟公司籤合同。如果不籤,下一個項目又不知道去哪裡了。他無奈地說,雖然勞務公司會按時發放工資,但是一直在工地飄著也不是辦法。“我學歷不高,好工作難找,如果有合適崗位的話,會考慮去固定工作地點的單位,畢竟要考慮成家了!”

來自湖南湘西的李大海比胡旗偉大一歲,高中畢業後來到佛山,在工地一干就是10年。“我是鋼筋工,一直跟著鋼筋班組幹,一天300多元。雖然工地辛苦,但是為了養家,也要幹下去。” 李大海告訴記者,他老婆孩子都在家鄉,他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現在工地上很多我們這個年紀的工人,大家都是十多歲就出來了,因為學歷不高又沒有技術,只能重複著父輩的生活。”

建築領域欠薪高發

層層分包、開發商欠錢、“包工頭”捲款,導致農民工拿不到“血汗錢”

相比這些年輕的建築工人,老一輩建築工人的學歷更低,有些甚至不會說普通話,但是為了給孩子掙學費,給家人“掙好生活”,他們背井離鄉,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被欠薪的經歷。

近年,我省工會輿情監控系統統計發現,全省勞資糾紛案件中,欠薪引發的佔比達70%,其中又以建築領域的欠薪佔比最高。

前段時間,廣東“工人在線”平臺接到投訴稱,陽江海陵島某酒店工程項目承建商惡意欠薪500多萬元。該項目承建商回應,開發商的工程款未到賬,無法支付工人工資,導致工人掛著橫幅討薪。該項目部有水工、木工、架子工、塔吊工、消防工等20多個班組,工人總計被欠500多萬元工資,“每天都能接到工人討薪的電話,可老闆連最基本的生活費都不願意發。”該項目次承建商張小冬表示。外架工馬建民今年60歲,來自江西遂川。2016年10月,他和老鄉葉祖考一起來到該項目部工作,如今酒店外牆的架子已經拆除完畢,而他今年1月至今的工資一直未拿到。“被欠了27000多元,連吃飯的錢都沒有了。”馬建民無奈地說。

這種被拖欠工資的經歷,抹灰工廖任峰也遇到過。來自湖北棗陽一個小山村的廖任峰今年48歲,在孩子兩三歲時便跟隨“包工頭”做工程。7年前,女兒上大學後,為了掙學費,妻子謝正林也跟著出來了。去年,他們夫妻二人跟著“包工頭”與11名老鄉一起來到佛山星港國際廣場工程項目。“我們每人一個月一般發1500元生活費,其餘的工資在學校開學前或過年前結清。”廖任峰操著湖北口音說,外出打工這20多年,他經常擔心“包工頭”卷錢走人,自己的血汗錢“打水漂”。遇到這種情況,多數只能不了了之。

粵試點建設重點工程項目工會

工程建到哪兒 工會服務跟到哪兒

“要結合建築行業與項目工地的特色,建立健全工資支付保障、勞動合同簽訂、社會保險繳納、勞動安全衛生和生產生活環境等權益機制。”在省總召開的全省重點工程項目工會建設現場會上,省總黨組成員、經審會主任馮建華表示,要切實發揮工會維護職工權益的監督、預警、防範、處置等作用。

記者瞭解到,廣東工會今年在一批重點工程項目試點建設工會,主要選擇公路、鐵路、機場、港航、水利、城市建設工程等投資金額高、建設者人數較多、項目工期距完工仍有2年以上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工地。

“要實現工程建設到哪裡、職工勞動生活在哪裡、工會服務就跟到哪裡的全程跟蹤服務工作模式。”馮建華指出,在開展重點工程項目工會建設時,要通過組織勞動競賽,充分激發廣大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創新創造潛能;要做好職工訴求調查,及時瞭解掌握職工真實需求;要堅持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平等協商與集體合同制度;要在思想、技能、管理、身心、人文等方面促進職工素質的全面教育與綜合提升。此外,發展項目工地職工入會,不僅要重視業主單位、總承包單位的職工加入工會,還要重視分包單位、合作單位、承建單位以及勞務企業的職工加入工會;不僅要動員有勞動關係的職工加入工會,還要動員勞務工、農民工等加入工會。

■示範

虎門二橋在260米高空設立職工小家

虎門二橋和深中通道是省交通集團所屬的建設項目,是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核心區的重要過江通道。其中,虎門二橋共有參建單位60餘家,近3000名參建工人;深中通道共有參建單位150餘家,近16000名參建工人。這兩個項目相繼成立了建設期工會聯合會。

虎門二橋工聯會開展了“流動職工小家”建設活動,將“流動職工小家”從地面延伸到260米的塔頂橫樑上,完成了國內首例“空中職工小家”的建設,讓在高空作業的職工有一處吃飯休息之所,也解決了高空作業如廁不便等難題。

來自四川的工人沈才春告訴記者,從橋底坐電梯上到260米的高空,單程要10分鐘。“有了‘空中職工小家’後,我們午飯就可以用塔吊運上來,節約了去項目部宿舍的時間。”

深中通道工聯會根據項目設有總施工營地和多個分營地的特點,擬定了1個職工服務中心、3個職工之家、6個職工小家的“1+3+6建設者之家”的建設方案。工聯會凝聚各方力量,組織農民工參加安全生產培訓和“安康杯”競賽等活動,形成人人講安全、層層抓安全的良好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