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大家好,今日最大的新闻某过于木星新发现12颗卫星的这个新闻了,这么说来,看来学校教材需要修改了。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木星看上去,如同是一颗带有木纹的圆球「图片来自东方IC」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木星/木球?傻傻分不清楚「图片来自网络」

从望远镜里看上去,好美的木星。像及了一颗带有木纹做成的圆球,上面的大红斑更像是木纹上面的木结。

俗话说:看上去很美。是的,在美丽的外表的下面,其实掩藏了一颗恐怖的世界。

咱们初中都学过,木星是太阳系里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大概多大呢?足足能装下1200个地球。想想它有多大了吧?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木星与地球体积对比,感到我们渺小了没有?「图片来自东方IC」

木星是一颗气态的狂暴的星球,没有探测器登陆过,更没有人去过。所以这些都是科学家们通过观测进行预测的。那木星到底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不能登陆木星呢?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结构朋友们都耳熟能详了,从外太空进入便是大气层,然后就是坚实的陆地,地壳下便是几千公里的地幔,然后就是液态的地核。而木星则和地球大相径庭,假如你乘坐一艘能到达的木星的宇宙飞船来“登陆”木星,你的经受这样的一次惨绝人寰的登陆过程。首先,当你来到木星的轨道时,你会发现巨大的木星体积带来的强大引力,直接将飞船“拽”入它的大气层,童话里的漂亮木星变的如此面目狰狞,木纹状的是表面条状的大气层,强劲的飓风快把飞船撕裂,由于引力的作用,你的过载达到了2.5G~3G左右,压的动弹不得。当你穿越长达3000公里的木星大气层的时候,最要命的你还要碰到木星的闪电,强度是地球闪电的10000倍以上,如果被它击中,你和飞船将成为木星的大气层的一部分。当然,木星的大气层可不是地球的大气层,它是由氢氦构成。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漂亮”的木星大红斑,可是长达25000公里的木星气旋“风暴眼” 「图片来自东方IC」

当你穿越了漫长的大气层活下来的时候,你可以“登陆”了,不过你的飞船可要防“水”,因为你登陆的是一个深度约27000公里的液态氢的海洋表面,这里“空气粘稠”,压力巨大,可别扯在这片海洋里去钓鱼了,不过也说不定,宇宙之大,谁说生物只能在液态水里才能生存呢?。如果你的飞船可以潜“水”,当你潜入27000多公里深的“海底”时,你将看到的是金属的氢了,温度也高达30000多摄氏度,据说,这里离木星的内核还远着的。木星从外至内,随着压力的增强,氢气从气态到液态,到最终的金属氢,想想都后背发凉,不寒而栗。不过,能到这里,已经是在我们认知的物理学范畴内不可想象的事了。

木星同其它的行星一样,都有卫星,但木星有多达67颗卫星(包括已命名的52颗和未命名的12颗卫星),木星的卫星有大有小,小的直径仅有几公里至几百公里,最大的木卫三直径则有2600公里。朋友们最熟知的就是木卫一到木卫四了,这几颗卫星可是当时的牛人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的,木卫二(欧罗巴europa),很多科幻片都以此为题材,据NASA探测器探测,上面可能有外星生命。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木星的著名4颗卫星外形及表面图 「图片来自网络」

就是在今天,据《国家地理》报道,天文学家准备在搜索一颗假想的行星“巡天”时,却意外的发现了木星的周围还有12颗新卫星,这下木星卫星由原来的67颗增至79颗了。真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木星的卫星之所以难以观测,主要是因为小,且亮度低。打个比方就像让你在一盏亮着的大灯泡边上去找一粒灰尘一样的困难。

惊呆!就在刚刚,木星“多”了12个“子孙”!

木星卫星的三个大家庭轨道图以及Valetudo卫星轨道图「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发现的12颗小卫星体积仅有几公里左右,或者可以说是一颗“大石头”,最奇怪的就是其中一颗命名为Valetudo的小卫星。通常来说,根据木星卫星运行轨道及距离木星的远近,木星卫星分为三个群组,分别是距木星最近的伽利略卫星群、距离木星最远的外围逆行卫星群以及居于这二者之间的顺行卫星群。新发现的12颗卫星中,有9颗位于外围逆行卫星群,它们的轨道方向和木星的自转方向相反,公转时间大约为两个地球年。而这颗Valetudo的小卫星就在这个最外围的外围逆行卫星群中,但它却与其它的卫星运行方向相反,打个比方,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逆行,所以极有可能发生碰撞。

这次发现并非是刚刚发现的,是卡内基科学研究院科学家斯科特 S.谢泼德领导的研究团队在2017年春天就发现了,经过一年多的轨道确认,于今天正式发布消息,并得到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正式确认。

宇宙之大,随着人类的科技进步,眼界也越走越远,知识在进步,我们小时候课本上所学的,可能会被新的知识覆盖或替换,还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宇宙无疆,知识无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