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行測言語理解備考:辨析詞語有「法」可依

在國考中,選詞填空一直是言語理解部分的必考題目,而這類題型往往讓廣大考生頭疼,因為該題型的準確率是要以大量的實詞和成語積累為基礎的,而且不僅要對於題幹中缺少什麼意思的詞語進行分析,更要對選項中給出的近義詞究竟有什麼細微的差別進行辨析,所以選詞填空對於實詞和成語的積累固然是十分重要的,而積累也並不是漫無目的的積累,在此,中公教育專家為廣大考生提供積累詞語的方法,以及在面臨近義的實詞和成語時如何能夠找出它們的差異角度,快速的進行辨析。

方法一:語素聯想法

首先要想要想用好此方法,其定義我們必須要做到理解,對於此方法涉及到兩個關鍵詞:“語素”、“聯想”,語素的意思即為:最小的音、意結合體,也就是說當一個字或短語具有獨立的讀音以及完整的意思,就稱之為一個語素,例如:家、筆、尷尬、忐忑均屬於一個語素。理解了語素的含義之後我們一起來了解語素聯想法,即通過對近義詞中不同語素進行辨析,進而找到二者之間的差異並積累詞語的方法。也就是說當我們遇到辨析不開的近義詞,我們可以拋開兩詞之間相同的語素,而對於它們不同的語素進行分析,例如亂用和濫用,兩詞意思相近,且都有一相同的語素“用”,所以我們著重對於不同的語素“亂”和“濫”進行分析並展開聯想,“亂”我們可以合理的聯想成:胡亂、混亂,“濫”我們可以合理的聯想成:氾濫、多的意思,所以通過對於不同的語素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二者的側重角度是不同的,“亂用”側重於不正確使用、胡亂用方法;而“濫用”則是過多的、大量的使用,所以通過分析兩詞不同語素的側重含義能夠將兩詞的差異放大,從而選擇一個最適合填入空缺處的詞語。上文我們還提到,語素聯想法不僅可以辨析詞語也可以積累詞語,因為我們在做實詞和成語的積累時,並不是去死記硬背每一個實詞的含義,而更重要的是要去積累近義詞間詞義的差距,所以在積累詞語時著重去分析不同語素的含義進行一個高效率的積累。

方法二:遣詞造句法

遣詞造句法顧名思義,即把近義詞放到自己熟悉的語境中,進行遣詞造句,然後仔細分析兩詞的不同,進而辨析詞語的方法。例如:安靜和寧靜。我們可將兩詞分別造句,“一到夜晚小區裡特別安靜”,“戰爭是人們的生活不得安寧”;所以通過把近義詞放到我們熟悉的語境中對於二者的差異進行揣摩,所以我們可以得知“安靜”側重的是聲音小。而“寧靜”不只是聲音小還有整個環境不被打擾、擾亂之意,所以兩詞的差別就變得十分明顯。所以當我們在做選詞填空這一題型時,遇到知道大致意思但是辨析不開的一組近義詞時,我們將兩詞進行造句,放到我們熟悉的語境中來體會兩詞的差異,進而辨析詞語。

對於以上兩種辨析方法,中公教育專家希望廣大考生能夠仔細揣摩,將其運用到積累和辨析詞語中,相信掌握熟練後,一定能夠突破選詞填空這一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