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洛陽:洛陽博物館精品之河洛寶藏


河洛寶藏第六季:洛陽博物館精品賞析賞析一

洛陽永寧寺遺址出土的泥塑,佛面僅存雙頰、下頜、鼻、口以及雙眼的下眼瞼部分,整個頭部應有40—50釐米,如取立姿,身軀有可能達3米之高,是永寧寺所發掘最大佛,從其舒展光潔的面部,緊閉的雙唇,微微上翹的嘴角,我們推測這張臉應是從容慈祥的,其笑容顯得沉穩自信,表現了佛的雍容大度及恬靜含蓄的氣質,是北魏時期佛教已經趨向本土化,最終成為人們精神力量和審美理想的藝術體現。

1924年洛陽小李村出土。方彝蓋作四面起坡的屋頂狀,脊中有方形鈕。彝通體滿飾半浮雕獸面紋和鳳鳥紋。蓋和內底均有銘文3行12字:“叔牝賜貝於王姒,用作寶尊彝”。郭沫若認為此器“當是武王或成王時之器”,銘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當是文王之子,武王、周王之弟成叔武”。 文全意就是:母親王姒賞賜給叔牝貝幣,叔牝鑄作這件青銅彝,感念母親的恩德。


1963年,出土於洛陽北窯,的商代青銅器。母鼓銅方罍的蓋內鑄有銘文“母鼓”二字。應是鼓國女子嫁與母氏男子為妻的實物見證。這件商代晚期的酒器出土於西周貴族墓葬,推測可能是西周貴族參與滅商戰爭而獲得的戰利品。而西周初期,周公平定武庚叛亂後,營建成周洛邑,將一大批殷“頑民”遷入洛邑,並將代表天下的“九鼎”遷入洛邑,成周洛邑成為西周的又一都城所在。

4/4 洛陽博物館珍藏的這件三彩黑釉馬,膘肥雄渾,造型雄健有力,色澤質感及姿勢神態均取得了力與美的和諧統一,在唐三彩中實屬罕見。出土於1981年唐安菩夫婦墓。發現於洛陽城南的龍門東山北麓,為唐定遠將軍安菩與其妻何氏的合葬墓,是洛陽地區經過科學考古發掘為數不多的有確切紀年和墓主人姓名的墓葬。其墓中出土了精美的三彩器和經由絲綢之路傳入的西方金銀貨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