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洛阳:洛阳博物馆精品之河洛宝藏


河洛宝藏第六季:洛阳博物馆精品赏析赏析一

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的泥塑,佛面仅存双颊、下颌、鼻、口以及双眼的下眼睑部分,整个头部应有40—50厘米,如取立姿,身躯有可能达3米之高,是永宁寺所发掘最大佛,从其舒展光洁的面部,紧闭的双唇,微微上翘的嘴角,我们推测这张脸应是从容慈祥的,其笑容显得沉稳自信,表现了佛的雍容大度及恬静含蓄的气质,是北魏时期佛教已经趋向本土化,最终成为人们精神力量和审美理想的艺术体现。

1924年洛阳小李村出土。方彝盖作四面起坡的屋顶状,脊中有方形钮。彝通体满饰半浮雕兽面纹和凤鸟纹。盖和内底均有铭文3行12字:“叔牝赐贝于王姒,用作宝尊彝”。郭沫若认为此器“当是武王或成王时之器”,铭文中的“王姒”是“文王之妃太姒”,“叔牝当是文王之子,武王、周王之弟成叔武”。 文全意就是:母亲王姒赏赐给叔牝贝币,叔牝铸作这件青铜彝,感念母亲的恩德。


1963年,出土于洛阳北窑,的商代青铜器。母鼓铜方罍的盖内铸有铭文“母鼓”二字。应是鼓国女子嫁与母氏男子为妻的实物见证。这件商代晚期的酒器出土于西周贵族墓葬,推测可能是西周贵族参与灭商战争而获得的战利品。而西周初期,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营建成周洛邑,将一大批殷“顽民”迁入洛邑,并将代表天下的“九鼎”迁入洛邑,成周洛邑成为西周的又一都城所在。

4/4 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这件三彩黑釉马,膘肥雄浑,造型雄健有力,色泽质感及姿势神态均取得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在唐三彩中实属罕见。出土于1981年唐安菩夫妇墓。发现于洛阳城南的龙门东山北麓,为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合葬墓,是洛阳地区经过科学考古发掘为数不多的有确切纪年和墓主人姓名的墓葬。其墓中出土了精美的三彩器和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金银货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