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葡萄酒10大要點

阿根廷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它雖然屬於新世界產酒國,但其實有著悠久的葡萄種植和釀造歷史。19世紀50年代以來,一個品種——馬爾貝克(Malbec)改變了阿根廷葡萄酒業的局面,讓阿根廷迅速成為世界名列前茅的重要葡萄酒生產國。

阿根廷葡萄酒10大要點

1、一個品種,一個世界

馬爾貝克(Malbec)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葡萄品種。1853年,阿根廷前總統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託(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立誓要改革阿根廷的葡萄酒工業。世界馬爾貝克日(Malbec World Day)正是為了紀念多明戈總統立誓的這一天而舉行的。世界馬爾貝克日是每年的4月17號。在短短的3年裡,這個節日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慶祝日。2013年,在馬爾貝克日這一天,全世界共有43個國家68座城市舉辦了142場慶祝活動。馬爾貝克日因此成為全球以單一葡萄品種作為主題的最大節日。

2、神秘的特濃情(Torrontes)

特濃情是一個非常迷人的芳香型葡萄品種,與維歐尼(Viognier)和瓊瑤漿(Gewurtztraminer)有相似性,但又有著自己別具一格的特色。目前這個品種已經成為了阿根廷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種,但它的起源仍不可知。

阿根廷葡萄酒10大要點

3、改寫歷史

以前,馬爾貝克是法國(尤其是波爾多地區)非常流行的一個品種,不過後來這個品種在法國徹底“失寵”。馬爾貝克在法國失寵後,居然在阿根廷迅速興盛起來。現在,阿根廷的馬爾貝克葡萄酒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國,其中包括法國。法國的波爾多現在還開始大量種植來自阿根廷的馬爾貝克葡萄藤。

4、不受病蟲侵害的溫室

19世紀70年代的時候,葡萄根瘤蚜摧毀了法國大部分的葡萄園,從而終止了馬爾貝克在波爾多的興盛時期。不過,不管葡萄根瘤蚜曾經有多肆虐,它都沒有真正影響到阿根廷的葡萄園,因此阿根廷成為了世界上最好的馬爾貝克葡萄藤的溫室。

5、馬爾貝克的起起落落

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雖然現在馬爾貝克已經在全球風行起來,不過它在阿根廷的種植面積曾經大幅減少。20世紀60年代,馬爾貝克的種植面積是50,000公頃;到80年代的時候,它的種植面積降到了10,000公頃。這主要是由於種植商們開始偏好種植白葡萄品種以及大面積地移除無利可圖的葡萄藤(包括馬爾貝克)。不過,進入21世紀後,馬爾貝克的種植面積又有所擴大,達到將近30,000公頃。

阿根廷葡萄酒10大要點

6、現代葡萄酒業的開端

阿根廷真正的旗艦品種——馬爾貝克是在19世紀50年代從法國引入的。1853年,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託立誓振興阿根廷的葡萄酒業後,法國農學家(Michel A. Pouget)在多明戈的授意之下,穿越大西洋,把馬爾貝克和其他歐洲葡萄品種帶到阿根廷。

7、荒漠綠洲

門多薩和它周圍的葡萄酒產區雖然都位於氣候和地理條件比較優越的地方,但門多薩市甚至整個門多薩省其實只是茫茫荒漠中的一片綠洲,這片荒漠每年的降雨量不到200mm。門多薩產區的葡萄園得益於早期移民所挖掘的水渠,它們可以把安第斯山脈的融雪水引入到葡萄園中進行灌溉。現在,為了滿足灌溉的需求,門多薩已經開發了更多現代化的鑽井。

8、高海拔產區

在全世界範圍內,海拔高於900米的地方由於溫度太低,一般不適合種植葡萄。不過,在阿根廷最重要的優質葡萄酒產區門多薩,葡萄園的平衡海拔高度就是900米,產區內的一些精品子產區,比如優克谷(Uco Valley),海拔在1,200米以上,比英國最高的山峰斯諾登尼亞(Snowdonia)還要高125米。阿根廷的另外一個葡萄酒產區,薩爾塔(Salta),海拔3,000米,也有很多非常成功的葡萄園。

9、古老的釀酒歷史

1551年,西班牙傳教士就開始在阿根廷種植釀酒葡萄了。在當時,法國波爾多最重要的產區梅多克(Medoc)還是一片沼澤地;西班牙里奧哈(Rioja)依然默默無聞;而波特和雪利酒還沒有誕生。

10、葡萄酒生產巨國

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阿根廷其實是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產國,從西北部的高原薩爾塔到南部的河谷地帶巴塔哥尼亞(Patagonia),都出產了難以計數的葡萄酒。阿根廷出產的葡萄酒有馬爾貝克、特濃情、黑皮諾(Pinot Noir)、維歐尼、霞多麗(Chardonnay)、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麗珠(Cabernet Franc)、伯納達(Bonarda)和丹魄(Tempranillo)等,這些葡萄酒風格多樣,給阿根廷人創造了無盡的財富。(The Real Argent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