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又到讀書好時節

□楊紅冰

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春天來了,同時到來的也是一個上佳的讀書季節。當許多人忙碌於春天的迎來送往,或者沉醉於春天的踏青遊玩時,我則喜歡坐在書房外的陽臺上,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伴隨著一杯濃淡相宜的清茶,開始我一年中最充實的閱讀生活。

當然,就讀書本身而言,應該是沒有時空限制的。也就是說,一個自由的閱讀者,只要有讀書的慾望和讀書的時間,不論何時何地都是可以親近書本的。然而,對於一個崇尚生活從閱讀開始的人來講,這也是一種科學與明智的閱讀方式。而就我的閱讀感受來說,一年之中的最佳的讀書季節便是春季了。

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記得清代學者張潮在其名作《幽夢影》中開筆即言:“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別緻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很顯然,對於春天的閱讀,張潮的見解是能夠讓人認同的。他的“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一語的大意是:“各種(文藝)作品在春天裡閱讀,更能使人心曠神怡,胸襟坦蕩。”這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春天是最好的閱讀季節,無論什麼書都有可能在春天裡得到很好的閱讀。

在我看來,一個人的生命史,也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因為人生在世,你必須閱讀“大自然”這部永恆的經典和閱讀“人世”這本厚重的大書,以及參與撰寫“人生”這篇多彩的美文。只不過沒有與書本和文字結緣的話,心智沒有被充分激活與喚醒,一切往往處在視而不見之中,或者說表現為自覺不自覺的狀態。值得慶幸的是,雖然降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但憑著幾本被前人翻得破爛不堪的小說,自己還是開始了一個人的閱讀之旅。多年之後還清楚地記得,在那個乍暖還寒的山地之春,當我完全沉浸在曲波的《林海雪原》中時,春天的米花與風車,節日的爆竹和喜宴,全都對我失去了誘惑力。我因此成了一個不合群的山孩子,一個能將書本當飯吃的小書蟲……

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回望幾十年的閱讀生活,可以說每一年的春天,都是一個閱讀的好春天。而我在春天裡得到的讀物,也最容易體現“新”和“精”的特點。其原因是,新春裡的報刊,無論從內容到形(版)式,因注重推陳出新而富有朝氣和銳氣,此時對報刊的閱讀與瀏覽,可以適時獲得最新的信息與知識。而春天裡購買閱讀的書本,選擇的餘地也最大。只要你有點耐心和信心,就不難從圖書市場中找出過去一年裡值得閱讀乃至收藏的作品,畢竟塵埃落定之後才容易沙裡淘金。

實在記不清已歷經過多少與書本關聯的春天了。但我知道,為了充分享受春天的美好閱讀,當人們開始為每一年春天的到來而提早忙碌準備吃喝的時候,我卻少不了在書店裡認真選購春天的另一種“食糧”。畢竟在我的感覺中,除了確保身體必需的物質食糧之外,精神的“食糧”也同樣不可缺少。可以說,前者是生命存在的基礎,後者是生命質量的保證。也許就是這一點靈魂的操守與心靈的自淨,使我在喧囂的時代裡能夠保持著應有的平靜與坦然。記得清代學者朱錫綬在其《幽夢續影》中說:“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毫無疑問,在到處充滿喧譁與騷動的今天,“不濁”已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了。

因此,讀書不妨從春天做起。

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楊紅冰|又到讀書好時節

作 者 簡 介

楊紅冰,70後。入伍二十餘載,憑著對綠色軍營的熱愛,以筆當槍書寫火熱軍旅生活,先後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電臺發表文學和新聞作品2000餘篇。10多次被上級機關及新聞媒體表彰為“優秀新聞工作者”、“優秀編輯”、“優秀記者”、“優秀通訊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