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功,先改姓名!成龍說先改姓,王菲和劉德說先改名!

人生就是那麼奇妙,有人前半生,經兢兢業業,勞碌一生,依然不得成功,而經過改名或改姓,命運發生了轉折,從此風生水起,大紅大紫。大家熟悉的明星,例如陳龍原名叫陳港生,王菲原名叫王靖雯,還有元彪、金庸、張國榮等這些明星,在沒有出名之前,並不是叫現在的名字。他們的改名是不言而喻的,在改完名字後開始變得大紅大紫。

下面明星,你認為哪個改得最成功?你喜歡那個明星的名字?

成 龍----陳港生

要成功,先改姓名!成龍說先改姓,王菲和劉德說先改名!

成 龍----陳港生

王 菲----王靖雯

要成功,先改姓名!成龍說先改姓,王菲和劉德說先改名!

王 菲----王靖雯

劉德華----劉福榮

要成功,先改姓名!成龍說先改姓,王菲和劉德說先改名!

劉德華----劉福榮

元 彪 ----夏令震

金 庸----查良鏞

張國榮----張發宗

馮德倫----馮進財

梁羽生----陳文統

孟庭葦----陳秀玫

羅嘉良----羅浩良

舒 淇----林立慧

秦 漢----孫祥鍾

鄭少秋----鄭創世

李小龍----李振藩

陳慧琳----陳慧汶

李 汶----李美琳

關芝琳----關家慧

葉 童----李思思

梁詠琪----梁碧芝

許如芸----許宏琇

梅豔芳----何加男

徐若瑄----徐淑娟

伊能靜----吳靜怡

楊千嬅----楊澤嬅

溫碧霞----溫啤霞

林正英----林根寶

伍 佰----吳俊霖

迪克牛仔--林進璋

尤 敏----畢玉儀

韋 唯----張菊霞

瓊 瑤----陳 喆

笑 林----趙小林

蕭 薔----蕭秀霞

蕭亞軒----蕭雅之

蘇 芮----蘇瑞芬

謝 賢----謝家鈺

鄧麗君----鄧麗筠

蔡依林----蔡宜凌

胡 瓜----胡自雄

江 蕙----江淑蕙

方文琳----陳美玲

許茹芸----許 宏

白雪仙----陳淑良

白 光----史詠芬

葉 楓----王玖玲

白冰冰----白月娥

陳寶蓮----趙 靜

徐懷鈺----徐曉春

趙學而----趙慧燕

薛家燕----薛家彥

王馨平----王傳音

牛 犇----張學景

李 行----李子達

鄧碧雲----鄧芍芙

陳 升----陳志升

李香琴----李瑞琴

彭恰恰----彭樟燦

黃乙玲----黃明珠

陳曉東----陳卓揚

黃乙玲----黃明珠

而國外電視臺通過調查發現,以及大學教授研究結果表明,要成功先改姓。

英國獨立電視臺(ITV)曾出品過一個著名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導演邁克爾·艾普泰德從1964年起以每隔7年為一個單位,用影像記錄下14個英國孩子人生的“時間簡史”。導演的初衷是想通過影片的觀察來研究英國的等級制度——富人家的孩子是否仍是富人,窮人的孩子又會否命運多舛。結果,不會撒謊的歲月用鏡頭來證明,社會階層確實是傳承而非努力得來的。

要成功,先改姓名!成龍說先改姓,王菲和劉德說先改名!

這個結論與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經濟學教授格里高利·克拉克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尼爾·卡明斯最近在學術期刊《人性》(《Human Natur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不謀而合。他們發現在英國,很大程度上,一個人的姓氏就決定了其社會階層—如果你的上祖出身名門望族,那麼未來你成為社會精英或有錢人的可能性就相當大。請忘記“知識改變命運,奮鬥造就未來”的勵志名言吧,因為這可能是無用的。

克拉克教授常年致力於人類社會學的研究,對於社會階層流動性,傳統的計量研究方法是根據上下兩代的社會地位和財富狀況進行跟蹤研究,計算出兩代之間的相關程度—所謂的代際相關性,若為1則說明完全沒有社會階層流動,上下兩代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完全一樣;代際相關性若為0則說明上一代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對下一代沒有一點影響。在0和1之間,數值越低,說明社會階層流動性越好。

但克拉克認為傳統計量方法有侷限性,於是採用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罕見姓氏為手段,跟蹤過去28代特定社會階層人群在跨越千年的時間裡其社會地位和財富的變化,以此計算出代際相關性。

英國的罕見姓氏和以連字符相連的雙姓一般皆來自於貴族家庭,由於貴族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有機會接受更好的精英教育,所以教授想到在頂尖名校的學生名冊中尋找研究的線索。教授把1170年(諾曼人征服英國)到2012年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歷年擁有罕見姓氏的學生名冊放在一起,這些罕見姓氏包括阿西爾(Atthill)、巴爾弗(Balfour)、布蘭普敦(Bramston)、曼德維爾(Mandeville)、達西(Darcy)和卡寧厄姆(Conyngham)等。研究發現,儘管800多年來,英國經歷了各種改變歷史軌跡的事件,但這些家族的代際相關性卻一直穩定地保持在0.8左右,英國上層和中下層社會之間在這百年以來並沒有太大改變。

在西方,姓氏承載著豐富的人文信息,能夠反映出一個家族的職業、地位、社會競爭力以及財富。英國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有名字,沒有姓氏。直到11世紀,一些貴族家庭才開始用封地或住宅名來稱呼一家之長,如巴斯克維爾(Baskerville,莊園名字)、霍爾(Hall,禮堂)、肯特(Kent,英格蘭東南部),後又傳諸子孫,世代相襲,逐步擴散至平民,形成了姓氏。

一些與手工業相關的姓氏出現在12世紀左右,比如史密斯(Smith,鐵匠)、貝克(Baker,麵包師)、卡朋特(Carpenter,木匠)、米勒(Miller,磨坊主)等,這些姓氏侷限在擁有一定技能、社會地位高於普通勞動者的人群中。家境相對貧窮的家庭則根據個人特徵,如布朗(Brown,棕色)、懷特海德(Whitehead,白頭)或父名,如理查森(Richardson,Richard的兒子)作姓氏。

17世紀英國著名的日記作家塞繆爾·佩皮斯也是當時的海軍部部長,其家族在15世紀末晉升貴族階層後,榮耀就一直伴隨該姓氏。在過去500年中,擁有“佩皮斯”這個姓氏進入牛津或劍橋學習的學生比普通姓氏高出20倍。自13世紀以來,罕見姓氏出現在牛津大學的幾率幾乎是普通人群的8倍,到了15世紀,儘管對比值降低到了兩倍,但富有家庭在土地、房屋、教育以及醫療方面的優勢依然延續至今。

“即便在工業革命之後,接受教育不再只是貴族家庭孩子的權利,尤其是19世紀末開始,義務教育開始大面積普及,但進入名校學習的仍然多數是罕見姓氏家庭的子女。”尼爾·卡明斯說道。

此外,政治精英階層自13世紀以來則更加固化,“官二代”有91%的可能性繼續成為政治精英。在律師、醫生、公務員和大學學者中,這些貴族姓氏的相對比例也比平均數高很多。同時通過對個人所得稅的研究發現,帶有貴族姓氏的人群收入比普通姓氏高出很多。換言之,那些當年跟著威廉二世到英國的諾曼人後裔,經過了27代,依舊是法界、政界、醫界的常客。

除了大學名冊忠實記錄歷代學生的姓氏以外,遺囑是另一個能夠找到詳細、準確姓氏記錄的地方。在英國,大約從14世紀開始,任何已故人的遺囑首先要在郡法院登記並檢驗後才能生效,這些遺囑材料包括已故人的年齡、子女及其他親屬、職業、各類財產、收入、教育、社會地位等情況,這成為教授及其他眾多學者研究的基礎。

1858年,英國第一次建立了現代的遺囑認證登記制度。根據遺囑中列明的財產,克拉克教授從最富有的5%的人中選出了105個罕見姓氏,如雙姓布魯德內爾-布魯斯,然後從富有程度位列5%至15%的人中選出了76個罕見姓氏。作為對照,他們又從連續五年接受政府救濟的窮人名單中選出237個姓氏,分別跟蹤這三組人群在150年間的財富變化,發現雖然前兩組富人的財富不斷減少,窮人的財富逐漸增加,但代際相關性卻很一致,都在0.7左右。有趣的是,在過去百年間,遺囑登記的數據表明,上文提及的佩皮斯家族的人從祖上繼承的資產平均比普通英國人高出5倍。顯示了該姓氏在財富上的傳承也跟教育相吻合。

“如此驚人的代際傳承一定與家族文化、社會關係和基因息息相關。姓氏揭示出隱藏在社會地位與財富狀況表象下的社會競爭力。”克拉克教授指出,“如果你擁有一個罕見的姓氏,那麼你的人生就可謂站在一個‘事半功倍’的起點上,甚至你的姓氏已經決定了你的階層。”

“以前在社會學界普遍認為,英國只需400年就可以實現階層大輪換,但我們的研究卻發現2012年的英國與前工業時代相比,社會階層仍然相當穩固,只是人口的流動性增大了而已。這些結論都清晰並有力地衝擊以往‘富不過三五代’的思想。”尼爾·卡明斯說道。

因姓氏而高貴的還有......

溫斯頓·丘吉爾丘吉爾完整的姓氏是“斯賓塞·丘吉爾”,他的家族是斯賓塞家族的一個分支,到18世紀晚期時才在姓氏後面加入“丘吉爾”,這麼做是為了強調他們是約翰·丘吉爾—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的後裔。

戴安娜王妃戴安娜王妃出生於英國曆史上著名的貴族家庭—斯賓塞家族。戴安娜的父親曾任英王喬治六世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侍從官,母親擔任過王太后的女侍從,父親是子爵在1975年繼承了第8代伯爵爵位。

蒂姆·伯納斯-李技術奇才,享有“互聯網之父”美譽,畢業於牛津大學。以連字符相連的雙姓一般皆來自於貴族家庭,表示兩個家族強大的聯結。


要成功,先改姓,還是先改名?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