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很多人其實不清楚,華語流行音樂的起源地其實是在上海,在民國時期,上海被譽為“遠東巴黎”,在現在的黃浦區曾經有很多的歌舞廳,民國時期出現了很多的著名女歌手,像周璇,吳鶯音,姚莉,可能她們的名字大家會覺得陌生,但她們的歌曲大部分人都應該聽過,比如《夜上海》、《玫瑰玫瑰我愛你》。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但華語流行音樂在上海的曙光只是曇花一現,真正讓華語流行音樂開始成為一種主流文化,還是得從中國臺灣說起,是臺灣讓華語流行音樂重現榮光,並且再造輝煌。

1953年鄧麗君出身於中國臺灣,誰也沒有想到,這位祖籍位於河北省大名縣的一位小姑娘,日後會成為華語流行音樂的標杆,正所謂,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得益於臺灣地區經濟的增長,其音樂文化和影視文化也相應的發展起來了,1967年鄧麗君正式出道,七十年代,憑藉《甜蜜蜜》和《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炙手可熱的歌曲紅遍大江兩岸,非但如此,她的歌聲在日本和東南亞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如果那時候有文化大使這樣的稱謂,我想“華人音樂文化大使”非她莫屬。

八十年代開始,香港音樂慢慢崛起,藉助於影視劇的傳播,以粵語為代表的香港流行音樂開始在華人圈流行起來,湧現了一大批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手,像張國榮,譚詠麟,林子祥,羅文等等,那個年代恰好改革開放,大批年輕人都選擇去廣東打工和創業,而通過這些年輕人,粵語歌曲迅速的就在內地流行起來。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縱然那時候香港出現了這麼多著名的音樂大師,但臺灣流行音樂還是力壓香港一頭,因為八十年代臺灣地區出現了兩位足以媲美鄧麗君一樣的人物,那就是被人稱為音樂教父的羅大佑和音樂大哥的李宗盛。

羅大佑和李宗盛的音樂不僅影響了當時的華語樂壇,現在他們的歌聲依然還回蕩在整個華人圈,當時流行音樂還不像現在這麼注重版權,大批歌手都是直接翻唱日本歌手的歌,音樂界有句話叫做“日本的中島美雪和玉置浩二養活了一半的港臺歌手”。拿來主義好用,且不要承擔代價,那一時刻抄襲成風,以至於beyond的黃家駒說,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但即使這樣,羅大佑和李宗盛兩個人堅持原創,持續為整個華語音樂輸出優質歌曲,像大家耳熟能詳的《童年》、《明天會更好》、《光陰的故事》是出自羅大佑之手,《真心英雄》、《愛的代價》、《當愛已成往事》便是出自李宗盛之手,更加不可思議的事情是,李宗盛的歌曲現在特別受90後年輕人的喜歡,正所謂“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此二人的貢獻還遠不僅僅於此,他們還跟滾石音樂有著不解之緣,而目前滾石音樂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是華語流行音樂的旗幟。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其實滾石音樂公司是在1980年,由段鍾沂、段鍾潭兩兄弟成立的,之後沒多久,就說服了羅大佑和李宗盛的加盟,眾多打破華語音樂銷售記錄的唱片都是由該公司發行,李宗盛和羅大佑製作。從該公司出走的藝人有張震嶽,周華健,梁靜茹,五月天,林憶蓮,劉若英,張信哲,任賢齊,莫文蔚,伍佰等等,而這裡面的每一個人日後都成為了華語音樂的中流砥柱。

九十年代期間,香港出現了四大天王,分別是張學友,黎明,劉德華和郭富城,這十年間,香港所有跟音樂有關的獎項都由這四個人壟斷,或許香港音樂已經不給新人機會,又或許香港音樂抄襲成風,注重原創音樂的beyond遠走日本發展,不幸的是在一次演唱會中,beyond主唱黃家駒從舞臺跌落身亡,這一年是1993年,他才31歲。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臺灣流行音樂在九十年代依然風光無限,為了與香港音樂競爭,臺灣唱片界也組成了一個四大天王,分別是齊秦,周華健,王傑,童安格,與之不同的是,香港四大天王除了主攻音樂,在影視界也有一定的發展,臺灣四大天王都是原創型歌手。到了九十年代末期,從美國歸來的王力宏和陶喆帶來了新型的音樂風格R&B,這種風格一出現就備受年輕人的好評,從此以後,那幾年各大音樂榜單幾乎都是他兩的名字。

進入21世紀之後,周杰倫的橫空出現,讓兩岸三地的年輕人都開始迷上了這個口齒不清晰的小男孩,20歲就出道的周杰倫之前寂寂無名,之前為劉德華,張惠妹寫的歌都以看不懂,邏輯不通給退回來,吳宗憲讓其發片也是敷衍一下而已,誰料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華語音樂徹底進入了周杰倫時代。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此時大陸的音樂開始慢慢的崛起,由湖南衛視舉辦的《超級女聲》一時間在整個華人圈開始被熱烈討論起來,2004年小試牛刀,但到了2005年,已經到了一個全民關注的一個節目,李宇春是被電視機前幾百萬的觀眾用手機短信一條一條投票投出來的,這個有點中性的女子甚至還開始引領主流審美,她當時的人氣可比現在的鹿晗,蔡徐坤,楊超越要高得多,可惜的是,就算之後湖南衛視再舉辦《超級女聲》和《快樂男聲》,也再也出不來一個李宇春。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周杰倫的地位縱然這麼穩固,還是有很多的人在衝擊他的位置,林俊杰,吳克群,潘瑋柏等歌手都是在2000年之後出現的歌手,他們的歌曲也曾經一度很火,臺灣甚至還出現了以蔡依林,張韶涵,孫燕姿,蕭亞軒為代表的四小天后,當時中國臺灣音樂已經幾乎快要佔據整個華人圈了。

得以於大陸互聯網的發展,2008年之後,一大批網絡歌手開始出現,以許嵩,汪蘇瀧,徐良為代表的三個人被大家親切地成為“QQ音樂三巨頭”,他們不開演唱會,不發新專輯,他們的歌曲只在網上傳播,也是那個時候,非主流這個詞開始在90後年輕人當中傳播開來。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但從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整個華語流行音樂似乎開始停滯了,現在能說得出幾個有代表作品的原創歌手,也就李榮浩,薛之謙和毛不易這幾位,除了毛不易是90後之外,其餘兩位年紀都快到40歲。

曾經如此輝煌的華語流行音樂,如今真的要面臨斷代危機嗎

唱片行業不景氣,以至於很多歌手都轉型做演員,最近憑藉《烈火英雄》和《中國機長》大火的青年演員歐豪,其實是一個唱歌選秀比賽的亞軍,李易峰陳偉霆等演員也是歌手出道,但為了生計也都紛紛轉型做演員,五月天當了20年的華語音樂第一天團,除了其本身夠優秀之外,後繼無人也是一大因素,新生代歌手質量普遍不高,幾乎沒有什麼傳唱度較高的作品,長此以往,華語流行音樂可能真的要斷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