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S上線破發80%,FCoin幣改宣告已死?

自上線以來,Fcoin就飽受爭議,伴隨著平臺幣FT暴跌,QOS上線即破發,Fcoin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QOS上線破發80%

8月4號下午4點,FCoin開放主板C。

QOS作為首發項目,打響“幣改第一槍”,正式上線Fcoin交易所。並按照1ETH:20000QOS的私募價格,暫定QOS/ETH的開盤價為0.00005。

QOS上線破發80%,FCoin幣改宣告已死?

按照早先規定,Fcoin 的 C 交易區和 A 股一樣,設置漲跌停限制,幅度為10%。

許多投資人認為:幣改伊始,QOS開盤拉幾十個漲停,理應毫無壓力。

然而,QOS除首日開盤漲至0.000055外,次日開板隨即跌停,且在8月5日23:45時,代幣出現破±10%漲停跌停現象。

令更多投資者想不到的是,QOS交易不久,盤面就出現4444.44數字的掛單。

按照業內人士看法:“買盤掛單4444手,是主力在告訴其他人不要染指這隻股。”

還有網友指出,某個時刻QOS還曾出現14842的神奇掛單,戲稱:你是不是二。

QOS上線破發80%,FCoin幣改宣告已死?

從QOS上幣FCoin主板C之後的表現來看:幣改不僅出師不利,首個項目連續三天已經跌破發行價41%,跌幅一度達到80.23%;

而且更嚴重的是,官方還在主板C隨意開放漲跌幅,與1個月前公佈的《幣改試驗區(主板C)1號公告》中的規則制定完全相矛盾。

這樣一來,眾多投資者對於近日首個幣改項目Bizkey的退出,QOS所謂的插隊,FCoin遭遇的幣改破發危機充滿猜測。

FCOIN幣改實驗

在一個月前,FCoin也發佈幣改試驗區(主板C)1號公告,表示FCoin幣改試驗區(主板C)首先面向三類項目:

1)大型互聯網平臺通證化轉型;

2)大型實體產業通證化轉型;

3)全球範圍內的通證經濟創新項目,特別是一帶一路全球數字經濟+通證項目,以及通證經濟全球基礎設施重大創新項目。

彼時FCoin幣改試驗區(主板C)的宗旨和目標是打造新生形態、具有藍籌特徵的超大型通證經濟體,建立區塊鏈新世界的價值投資信心。

如今回過頭來看,幣改的首次實驗不僅沒有重塑價值投資信心,反而還給FCoin帶來了更多質疑。

首個公示項目的Bizkey宣佈退出幣改

2018年8月6日,曾作為幣改第一個公示項目的Bizkey宣佈退出幣改,不上Fcoin交易所。

媒體曾追問其原因,其聯合創始人張曉航笑稱:退出幣改試驗的原因是Fcion公告太頻繁,規則經常改動,影響團隊睡眠。

這種回應,讓Bizkey7月曾在FCOIN幣改小組面前進行的一場數萬字的答辯的努力,顯得無奈又可笑。

而為了表面工作的進行,Bizkey聯合創始人及首席運營官Scarlett Zhang還是在8月5日表示:

“所謂幣改,是一所大學,而不是上交易所的捷徑;退出Fcoin幣改試驗區的公告完全是字面意思,並無其它含義;不過,承認QOS插隊成功。”

顯然易見,Bizkey心中還是認為FCoin幣改評審有失公允,QOS是通過插隊成為首個幣改項目的。

事發之後,當事雙方也曾對Bizkey退出幣改事件給出了一些理性的回應。但不可否認的是,Bizkey退出板上釘釘;另外,QOS的確就是並沒有經過Fcoin幣改小組的答辯和投票,就上了Fcoin的c交易區。

QOS插隊上了FCOIN的幣改C交易區

由是,在媒體的報道中,QOS被稱為關係戶,Bizkey之所以退出,是因為被截胡,張健是該項目的顧問,存在著幣改“獨裁”的嫌疑

那QOS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項目呢?

從QOS 的白皮書中可以看到,該項目的顧問有兩個,分別是Fcoin創始人張健和奧馬電器趙國棟。其原副總經理,原投資總監,原架構總負責人等出任QOS團隊核心,下轄數十家體系內金融、消費、科技、新媒體類公司。擁有大型互聯網平臺,上市公司背景。

表面上看,QOS的團隊很豪華,但大多數媒體對於FCoin幣改上第一個擁抱通證經濟的項目QOS,評價並不是很積極。

傳統的家電製造企業

QOS創始人張哲是前奧馬電器副總經理戰略發展部總經理,該項目顧問則是奧馬電器董事長、錢包金服創始人趙國棟。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奧馬電器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目前處於停牌狀態,其主營業務是生產電冰箱、電冰櫃;而奧馬電器也一直帶著“冰箱出口量行業第一”的冠軍光環。

收購“中融金”股份後,著眼於互聯網金融

2015年底,奧馬原創始人蔡拾貳將手中的控制權轉讓,前京東集團副總裁張國棟通過受讓股權的方式成為奧馬電器的控股股東,同時,奧馬電器以現金方式收購了趙國棟旗下企業“中融金”51%的股份,

中融金旗下主要品牌資產為P2P產品“好貸寶”,經過一系列的操作,被成功裝入上市公司,張國棟套現逾8億元,而奧馬電器則搖身一變成為了互聯網金融新貴。

由於近年來家電行業競爭激烈,奧馬電器在主營業務方面發展不甚理想,張國棟掌門後,奧馬開始“馬不停蹄”地參股和設立金融公司,業務涵蓋保險、小額貸款、基金等領域,佈局分為理財、消費、信貸,張國棟一心想把奧馬打造成一個金控平臺。

與此同時,奧馬電器也早早入局區塊鏈。奧馬電器稱,2016初公司就已經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併成立創新小組;而且,其還參與了央行數字貨幣的原型設計。

在2016年,就有媒體稱其為區塊鏈概念股,而在今年初,區塊鏈概念火爆之際,奧馬電器股價曾上漲6.93%。

業務轉型並不理想

不過,奧馬電器在互聯網金融和區塊鏈行業的“苦心經營”並未獲得顯著成效。雖然一直在向投資者講述在互金和區塊鏈領域的佈局,但奧馬電器實際財務報表則顯示,其超過95%的利潤依然來自於賣冰箱和酒櫃。

2017年,奧馬電器旗下錢包小貸在增資1.5億的情況下,依然虧損逾5000萬,而其佈局的錢包金服2016年虧損了6259.78萬。

雖然發放貸款收入增加了21倍,但佔比不足總營收的2%,而營業成本卻同比劇增超過47倍。另外,應受賬款激增,佔了總資產比例的22.94%,而這背後也潛藏著巨大的壞賬風險。

由此可見,奧馬即便在互金領域攻城略地,實際收效甚微。

技術毫無亮點

有區塊鏈媒體這樣描述:“白皮書寫著是一條公鏈,技術上沒發現什麼亮點,團隊是傳統領域奧馬電器過來的,有區塊鏈經歷的只有張健一個顧問。”

在技術方面,QOS提出了一種雙鏈架構,其白皮書顯示,QOS分為獨立的業務鏈和解決業務鏈互操作的QOS基礎鏈。

在QOS公鏈體系中,主要三類角色參與其中:業務參與者、服務提供者、QOS基礎驗證人。服務提供者在業務鏈上為業務參與者提供各種服務,代幣的狀態信息是在基礎鏈上記錄完成,由QOS基礎鏈驗證人負責打包新的區塊鏈。

專家表示,事實上這種雙鏈架構概體系並不新鮮,已有多個項目採用類似雙鏈設計方案,比如Lightchain、SECchain、UGchain、HCASH等。

新幣破發引發的風波

7月21日和22日,QOS官方給出來的比例是1ETH:20000QOS,並且用了一個很新鮮的配售模式,交易所定向配售25000個ETH,將按照FT的持有比例進行額度分配,持有超過10000個FT(以持有Fcoin快照為準)的社區用戶均有資格在額度範圍內自由參與本次募資。

顯然,許多投資者並不認可這種私募方式,後來,通過官方中和,場外一直溢價收購F碼和QOS,收購F碼的價格大概為0.5倍到數倍,按照0.5倍來算的話,也就是起碼QOS上市之後價格上漲150%才能保本,收購QOS大致比例為1ETH:10000-15000QOS,7月30日下午4點,私募完成(62%),隨後 QOS既然一路破發。

破發+漲跌幅超過限制,也就自然而然地引起了眾多投資者的不滿。

為了彌補用戶損失,Fcoin在6號凌晨1:49發佈公告《關於QOS/ETH漲跌幅超過限制說明》同時承諾將補償受影響用戶的損失。

不過,Fcoin補償計劃是補償用戶損失等值的FT,並且要鎖倉3年。這對於一些投資者而言,這種“白條補償大法”似乎沒有太多意義,用戶要想拿回本金,還是要回到二級市場拋售,而一旦鎖倉三年,這一筆套現又變得遙遙無期。

而張健似乎也被眾多質疑和指責攪渾了頭腦,腦子一拍,隨即宣佈,QOS將成為官方上幣的最後一個項目,接下來FCoin將放棄上幣權,同時彌補QOS上幣破發的損失。張健在回應裡稱:QOS不是漲跌停板的問題,具體原因比較複雜,不做解釋。

至此,首次幣改實驗以“一地雞毛”收尾。

通證經濟的困難

其實,從一開始,FCoin問題就不斷,因為高額返現被薅羊毛者洗劫,到後來社區用戶抱怨FT、FI等幣價大跌,以及創業板出現大量破發幣後,FCoin的社區自治之路就坎坷難平。

原本期望通過幣改進行新一輪的追趕,卻不料出現關係戶、規則變更頻繁、幣改工作並不順利的問題。

而張健本人也承擔著FT幣價波動的壓力,期望通過幣改為自己的代幣進行價值充值,卻在首次嘗試遭受質疑,並引來一身腥

QOS上線破發80%,FCoin幣改宣告已死?

對於文中闡述的具體問題,QOS上線破發、Bizkey項目宣佈退出,都反映了FCOIN造勢能力的不強,FCOIN自出身就不被看好,至於幣改的負面新聞,更是被市場放大,輿論導向並不合適。

另外,QOS有著明顯的操盤痕跡,上線一路破發,下單數字如此巧合,其中極少代表著市場的意願,極可能代表著大戶意願。

最後,對於傳統行業奧馬電器的幣改,筆者認為沒有什麼可以批評的,窮則思變,傳統行業不行,然後想著改變,總比害怕變化來得強吧?

而據相關數據顯示,這個QOS最大的亮點則是有著眾多的切實的落地應用場景,這也正是其他區塊鏈項目缺乏的,認為QOS不配做首個幣改項目,哪麼輿論認為哪個傳統互聯網企業配呢?真正做的好的傳統互聯網企業,又怎麼願意屈尊一個幣改試驗區,為別人的通證提供價值支撐呢?

至於FCoin,對於一個後起之秀,希望通過改變打法站在頂峰,自然要遭受更多的考驗。不過,照搬股市的那一套在幣市來,可能效果並不會很好,特別是所有的嘗試,都企圖為FT價值作支撐,這種初心到底走不走得通呢?

至於幣改已死的論調,恐怕為時過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