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完人混元功的幾個注意事項——中國完人

練好完人混元功的幾個注意事項——中國完人

完人混元功:

先把動作路線搞正確,使動作合度,符合要領要求。在這個 基礎上大家要練開合。

完人混元功:關鍵就是開合(升降我們都不強調了),練開 合關鍵是要體會周圍這個氣。

真正能體會周圍這個氣了,說明你在外混元階段外 面的感觸功能強化起來了。你們現在坐在那裡慢慢晃一晃,好象在水裡的感覺。 外面的氣感比較明顯了,再用手拉氣,胳臂放鬆,胳臂和手一起整體的動,甚至 胸部都可以動。熟練以後一開,不光臂手要開,周身、整個一個人體要向周圍散 開;一合,整個人體向當中集中,往一線合。用手帶動全身開合。熟了以後再練 開合時還可以給自己選一個固定的位置,想開哪裡開哪裡。想開頭,手一開帶著 頭開;想開內臟,手一開帶著內臟開;

想治病,手一開帶著有病的地方開;沒病 的同志可以用手帶著在肚臍裡開合,在混元竅裡開合,在頭腦裡的中點開合。在 臂手拉氣的時候,在身體微微晃動的時候,動作越小越慢越好。要安靜,意念要 集中,要注意體察。拉氣,平時沒事隨時隨地可以做。

完人混元功:,它的精華 當中的精華就是拉氣和貫氣,把氣拉足了就往身體裡邊貫,往頭裡邊貫。平拉氣 的時候怎麼開合?我們講過掌心的含吐,掌心往外一突,往回一收,一突一收, 一吐一含,也是一開一合。練功的時候掌心一突,整個身體隨之往外一張,掌心 一收,身體隨著往裡收,一張一收象個大氣球。這樣練氣機變化就不一樣了。 在教新學員時不能一下子教那麼複雜,要循序漸進,一邊教一邊練,越來 越深,越來越細。練功夫只要專心致志地狠著練,就可以產生身體的內在變化, 當然和方法也有關係。

有的方法你練了多少年,同樣下功夫,功夫沒出來;有的 方法它比較正確合理,相對來說就比較高級一些,容易出功夫。在老師教功、查 功、講課時有繁雜和簡練的不同,這不是在一個層次上講的,就和看智能功的教 材一樣,不能鑿死鉚,要活用,現在能夠應用哪些就用哪些,用不上就別死追它, 先把它放過去,以後再看也許就看懂了會用了。

一本書讀一遍一個味道,再讀一 遍又一個味道,可能讀十遍十個體會,對一句話的理解也可能每遍都不一樣。

有 些話好象上次讀沒看著,其實是看到了但腦子裡沒有引起共鳴,沒起到信息效應 ——一種共振的效應。我在這裡講課,說不定那句話你聽了覺得“唉!真對!” 腦子裡一激靈,好了,你趕緊捕捉住身體裡面那一瞬間的感覺,能捉住那是一個 很好的身體變化,從精神到肉體的整體的變化。有這種感覺,這堂課別的都不聽 都值得。

還有時在練功中會突然出現身體異常舒服的感受,這時馬上把動作停住, 原式待著不動,認真體會這種舒服的感覺,體會全身的整體性,內、外的整體性, 把形體和其它都忘了。這就是過去講的“得意忘形”。“得意忘形”出於《莊子》, 不是個貶意詞,練氣功就是要“得意忘形”,得著這個意念、這個精神活動狀態, 把形體忘了,把別的什麼都忘了,就體會身體裡面這個感覺。

《莊子》一書中很 多語言是從氣功高度講的,是對高級氣功態下的狀況的一種描述,而人們是從一 般的世俗的語言去體會的,如“呆若木雞”,是說鬥雞在一時間出現精神非常凝定, 凝而定就表現出非常冷漠,這是形容練功的一個層次。所以同志們在練功的時候, 有了這樣一種內在的感受就馬上抓住,認真去體會它。在國外,內省心理學家在 內省時,可能出現高峰經驗,那種內在感受與氣功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又有很大 區別,他們把這個作為一個特殊的心理狀態,

完人混元功:是通過一定的辦法來達到這個 高峰經驗,並且還要進一步使它發生變化。我們要把這種自然狀態抓住定住,自 覺運用,認真體會,把它規律化。

完人混元功時:時要多體會這些東西。不要故意 找感覺,有了感覺沒抓住也別再去追,一追意識就亂套了,所謂“事過情遷”嘛。 佛家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個心,意識裡面處於 無象狀態,那個無象狀態本身又可以進入一個層次,你抓住這個無象狀態也可以 嘛。

我們在練完人混元功的時候,關鍵要練捧氣、貫氣,而且在向每一個部位貫 的時候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精神集中,貫得要深。這是個關鍵。貫氣,要往 裡面想,而且一定要內外連上,把手上的氣和身體裡面的氣連到一起。怎麼連, 用意念去連,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手怎麼動裡面也跟著怎麼動。中間的空間用意 念把它補上,做到形斷氣不斷,氣斷意不斷,形離開了,意念連著它。兩個手要 經常互相照顧著,連在一起,和身體連成一個整體,手一動,不能空著出去,要 有氣感。氣感是意念把氣聚起來之後出的感覺。意念和氣,關鍵是意念。至於形 體動作,由輔導老師幫助大家去規範。

再重複一下,練完人混元功關鍵要練拉氣, 練貫氣,拉氣要慢、要勻,要有時間性;貫氣意念要認真,貫得要深。整體的要 領是松靜,只有身體放鬆了,精神安靜了,才能更好地體會神與氣合的程度,體 會內氣外放,外氣內收這個過程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