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在厂边搭起的棚棚店

开了20年,只卖小面

只有四张桌子

没有多余座位

下午两点准时关门

“隐藏在竹林间的棚棚店”

乘坐公交车在七村站下车,导航提示店就在100米之内,我们却圈圈绕绕找了半天,终于发现藏在竹林背后的——七村姊妹面庄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竹子从开店初期就插在棚外,随着时光流淌,竹苗已成长为绿荫,而这家由简陋棚子搭起来的小店,却始终如一地开了20年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这家店比我想象得到的苍蝇馆子模样还更加破旧,没有明显的门面,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字牌,贴在斑驳的土砖墙上。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店,如果不是当地人,可能真的要找吐血。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店面不大,仅仅是一条狭窄的过道,只能摆四张桌子,石板桌表面贴着红白瓷砖,部分瓷砖已经有些脱落。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几把电扇转动出徐徐的风,加上一桌一凳一碗面,客人们便心满意足地享受着慢慢时光里的美味。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吃面三部曲”

排队打作料

姊妹面庄的点餐方式比较特别,不同平时点好面就坐着等餐,而是自己先排队去老板娘那里打作料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除了有葱、姜、蒜、花生、芝麻酱等日常调味料,还有秘制的臊子油、辣椒油、咸菜,简简单单的几种调料混合出浓郁的香辣味。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这家小面的精髓就在于这猪肥肉炒的猪油臊子,隐藏在油下的是丰富的肉沫,肉香扑鼻。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辣椒油是由多种辣椒混合秘制而成的,热油翻炒后仿佛打通了辣椒的任督二脉,多远都能闻到一股麻辣的辛香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咸菜是用的炒过的老芽菜,很香,丰富了咸味的层次感。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加水挑面

打完作料就端到煮面区摆好碗,排队挑面,全程自助,倒也自在随意,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气息。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加的汤是简单的白开水。老板娘说以前也有熬过高汤,可惜局限于店面狭窄,仅能煮一锅汤,不够卖,掺水后味道又会不稳定,后来就

回归本质,慢慢在简单与平凡中琢磨出美食之道,用九种作料和一勺白开水也能煮出一碗又一碗的美味。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拌面

小面只分干溜和汤面,虽说只是一勺汤的区别,但

作料配比也有些差异,可见在细节之处的用心。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面条是用的普通碱水面,吃起来口感较普通,得快速搅拌,不然面变坨了就不好吃了。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但面条比较,干拌起来更加入味

。干溜虽然香辣味更足,但吃到最后会有点咸,吃起来并没有特别惊艳,就是普通麻辣小面的味道,根据我个人口味感觉有汤会更好一点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在臊子油的滋润下,一碗面条油亮发光,看得见的

肉粒颗颗饱满,与面条完美契合,每一口都能吃到浓郁的猪油香气,喷香麻辣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嬢嬢,麻烦加个蛋呀~”

“要得!”

我吃汤面必点一颗蛋,煎得焦焦脆脆的煎蛋吸收了汤汁的鲜香麻辣,一口下去,便唤醒了味蕾。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只开到下午两点”

老板娘以前是铁马厂的员工,后来厂里的效益不好,便在厂边搭了个临时棚子,和姐姐一起卖起了小面,现在姐姐年纪大了不方便来店里,侄女便过来帮忙。从调味到煮面的手艺,都是一家人在20年的时光里慢慢琢磨出来的,只开到下午两点也不是噱头,而是多年来的调休习惯。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一家朴素的小店,因为始终如一的用心,名气越来越响,也有人从外地慕名而来想拜师学艺,但七村姊妹面馆从未收过一名学徒,也不曾开过分店

随着城市道路的改建,这样一个简陋的小店随时会面临拆迁,但老板娘说:“

只要这里不拆,便会把这家面馆一直开下去。”这一碗小面,最简单,也最真实,这便是重庆小面最初的模样。

20年始终如一的真正的“小面”店!有机会你一定得去拔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