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刘翔”不是一句客套话

“感谢刘翔”不是一句客套话

金羊网记者 赵亮晨

昨天,28岁的中国选手谢文骏在前6栏落后的情况下,在最后一栏完成反超,夺得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在完成个人两连冠的同时,他也实现了中国选手在这一项目上九连冠的纪录。

谢文骏守住了中国选手在亚运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刘翔退役之后,中国选手在这个项目上虽然难以再攀世界之巅,但男子110米栏仍然在中国观众心中保持着特别的色彩。

刘翔的荣耀属于过去,但刘翔这个名字带来的效应,仍然可以作用于当下、作用于未来。

谢文骏受困于伤病和年龄增长,为了继续突破,他仿效刘翔,冒险开始了“八改七”的技术革新——刘翔一度在伤后接近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巅峰,但最终跟腱的旧伤复发令他功亏一篑。

谢文骏各种艰辛遍历,才终于在28岁的年龄,以13秒34的成绩,重新“追平”了6年前的自己。

谢文骏赛后说,自己改技术是受到了刘翔的影响,“他当年做到的一直在激励我,我一直在努力向他靠近。”

一直努力向刘翔靠近的,不止他一个。

两天前,当苏炳添夺得亚运男子100米短跑冠军,正式加冕为“亚洲飞人”,他以一种有些罕见的姿势登上领奖台——身披五星红旗、双脚离地一跃而上——这不能不让人立刻联想起2004年雅典奥运,刘翔称雄男子110米栏冠军时,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

这是巧合吗?这是一次致敬。苏炳添曾经不止一次透露,自己一直以刘翔为偶像,2015年第一次“破十”之后,他说:“刘翔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他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他做到了。而且他跌倒后顽强地站起来再飞翔,我非常敬佩他,他是我的偶像。”

无独有偶,中国选手王嘉男在27日打破了尘封16年的赛会纪录,夺得男子跳远金牌后也说,五年前刘翔给自己的鼓励,是自己一直以来奋斗的重要动力。

记住刘翔,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记忆,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将来而进取。刘翔过去为中国田径带来的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时刻,以及他在世界顶尖水平竞争时的经验乃至伤痛,注定成为不止一代中国田径运动员的共同财富。至于刘翔身上存在的一些争议、因为专业壁垒和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外界的误解,相信终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苏炳添、谢文骏、王嘉男,他们感谢刘翔,决不是一句客套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