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瀏覽器本身就是一個僞命題,也沒有太大投資價值

昨天,宣稱擁有自主可控和安全瀏覽器內核技術的瀏覽器廠商“紅芯”高調宣佈融資2.5億元C輪系列融資,其中不乏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等知名VC參與。

當看到“紅芯瀏覽器”的融資新聞時,我覺得挺魔幻的,因為這就好比在汽車時代,一家宣佈要做馬車的創業公司還能融資一樣,著實不可思議。更讓人疑惑的是,竟然有熟悉科技圈投資的知名VC參與,當時我就疑惑,是這些VC的判斷力下降了,還是我的判斷出錯了呢?

今天,答案揭曉。網友瀧涯發現,紅芯瀏覽器的文件結構與谷歌瀏覽器文件結構基本上一模一樣,甚至於“屬性”裡的Chrome都沒有改掉,安裝文件裡竟然還有Chrome的LOGO。

国产浏览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没有太大投资价值

安裝目錄(左邊為“紅芯”,右邊為“Chrome”)

国产浏览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没有太大投资价值

主程序目錄(左邊為“紅芯”,右邊為“Chrome”)

紅芯瀏覽器創始人回應,他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用Chrome的內核不等於抄襲。在我看來這樣的回應是蒼白無力的。

第一,瀏覽器是上網的主要入口,這是說的PC互聯網時代,從1994年網景誕生至今已有20多年曆史。如今人們上網更多通過手機,手機瀏覽器已不是上網的第一入口,人們獲取信息主要是通過超級App和專門App,打開瀏覽器訪問網站的行為越來越少,因此許多手機瀏覽器,包括UC、Opera,都已轉型到內容平臺,在瀏覽器內嵌入信息流,做今日頭條在做的事情,Opera轉型成功其母公司在今年成功二次上市,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去開發一款新的瀏覽器,還能融資,不可思議。

第二,國產瀏覽器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紅芯瀏覽器此前一直宣稱他們有打造自有技術內核“紅芯Redcore”,面向高端製造、能源、交通基建、金融、政府軍工等對信息安全要求較高的行業,打造一億人的安全工作入口。如今被扒出來是用的Chrome內核,就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

全世界的PC瀏覽器一共只有5中內核:Trident內核(IE以及基於這個內核改裝的360安全、遨遊、世界之窗、騰訊TT等瀏覽器);Webkit內核(蘋果Safari、遨遊3);Chromium內核(谷歌基於Webkit再深度改裝的內核,除了Chrome,目前廣泛應用於Sogou、360極速、世界之窗極速、百度、淘寶、獵豹等瀏覽器);Gecko內核,即FireFox的內核;Presto內核,即Opera的內核。

PC時代只有IE、FF、Chrome、Opera和Safari使用自有內核,其他瀏覽器都是基於五大內核進行改裝定製,這就像國產手機的操作系統,基於Android定製各種ROM、UI、OS一樣,非原生瀏覽器基於原生內核可以做出各自的差異化功能來。手機端的瀏覽器,基本是基於Webkit內核,UC和QQ手機瀏覽器則用自有內核。

“紅芯瀏覽器”所做的跟其他國產瀏覽器沒有什麼不同,而且其他瀏覽器改裝得更徹底,至少安裝文件不會有Chrome圖標吧?安全瀏覽器的概念,360早就有了,360的一個重要業務也是面向信息安全要求很高的企業。另外,Opera雖然是芬蘭公司,卻早已被中國公司崑崙萬維收購,它應該算是自主內核的國產瀏覽器了吧?

既然大家都是基於五大內核定製,“紅芯瀏覽器”說自己打造國產瀏覽器內核有什麼意義呢?

而且現在瀏覽器早已不是互聯網競爭的主戰場,信息安全的競爭從來都不在瀏覽器層面,而是在芯片、操作系統和雲端,“國產瀏覽器內核”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Webkit、Chromium都是開源的,誰都知道底層機制,誰都可以進行定製,不存在信息安全風險,國產與不國產一說。真要說國產瀏覽器內核,UC不是早都有了嗎?遨遊3和QQ手機瀏覽器在五年前也已宣佈擁有自主內核了。

“芯片門”給我國敲響了警鐘,底層技術捉襟見肘,因此我們國家也在加強對底層技術研發的投入,在我看來,國產瀏覽器內核這樣的技術本身沒有太大投資價值,從0到1開發一個全新的瀏覽器內核不現實也沒必要,芯片、5G、操作系統、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車這樣的底層核心技術,才應該是投資的重點。

国产浏览器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没有太大投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