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再苦再難也要領孩子見見世面!

見識、眼界有時候遠比知識重要,一個擁有開闊眼界和廣闊見識的孩子,往往比同齡孩子更優秀!觀察一下身邊的孩子,你會發現,有的孩子給人感覺特別「優秀」,他們彬彬有禮,寵辱不驚,性格活潑開朗,不怯場,還非常有主見,這種孩子將來在社會上必是比其他孩子要有經驗的,肯定會比沒有見過世面,思想狹隘的孩子優秀。

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再苦再難也要領孩子見見世面!

「見過世面究竟有多重要?」這個回答讓無數人產生共鳴:

會講究,能將就,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見過世面的她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

01為什麼有的孩子特別「優秀」?

前幾天和幾個好友聊到這樣一個話題:你見過特別優秀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都長什麼樣?

然後大家就紛紛列舉了身邊「優秀孩子」的父母們。

雖然大多數都是企業家、大學教授、高知人群,但也有一些家境很「普通」的父母。

好友A說,她就認識一位媽媽,來自二線城市。家庭經濟說不上富裕,也不是什麼書香門第,但是這位媽媽的孩子還不到5歲,就已經跟著媽媽遊覽了國內不少的名勝古蹟,以及周邊幾個國家。

平時週末常常跟著媽媽到所在的城市或周邊城市,發現各種好玩的,例如做彩陶、看人偶劇、徒步等等,很多大人都沒體驗過的東西,這娃兒都親身體驗過了。

所以雖然才小小年紀,他比身邊的孩子就更為穩重,來到陌生的場合不會怯場,來到熟悉的場合也不會人來瘋,並且很多時候,這娃兒總是好奇心滿滿,非常有主見。

比如,來到遊樂場,孩子們都想去玩摩天輪、海盜船,他卻想嘗試「畫個可愛的小丑妝」,原因是「我已經坐過摩天輪和海盜船了,我想化個妝,拍個照給爸爸看,看看爸爸還認不認得出我。」

好友B說,有位前央視編導的媽媽,現在在做家庭主婦。他們沒有買房,還住在單位分的一個只能居住的老小房子裡,物質方面也極為簡樸。但她工作經常需要出差到處跑,她就帶著孩子一起(從還未斷奶的時候)。

所以她的孩子雖然還不到6歲,卻像個「小大人」,不僅一點不怕生。在別人問她事情她如果不知道,就會禮貌地承認不瞭解,並給出「可以百度哦~」的建議;也可以在受到熊孩子誤解的時候,說「媽媽我不理他就是了。您不是說過,話要說給懂的人聽嗎?」

這樣的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差,後來見到她的孩子後,也證實了這一點。

我深深感覺,家教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正應了那句話:好的教育,就是要拼媽啊。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但他們的背後一定有「有眼界和高度」的父母。

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再苦再難也要領孩子見見世面!

02見識多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影響?

海明威曾說過:「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到過巴黎,那麼以後不管你去哪裡去,它都會跟著你一生一世。」

這句話現在還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最後都會成為你身體和思想的一部分。

以前去面試一對雙胞胎女孩的家庭老師,認識了一位非常知名的董事長父親。他的妻子在國外留學,所以他就既當爹又當媽。他告訴我,每次出差去國外,都會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他們在歐洲一路遊歷,去倫敦,去威尼斯,巴賽隆納,然後又去巴黎。

他的一雙女兒很開心,在倫敦自然博物館出來之後,說感覺今天2小時的參觀,收穫並不比在學校裡一學期的藝術課少。那位父親也說,雖然我們請了假,但我們行萬里路,都是知識。

他說:我們的父輩那一代人,是有貧窮基因的,他們沒有良好的物質條件,也沒出去見過世面。所以,一直到成年之後,都會有一種對生活的不安全感,害怕沒飯吃,所以拼命賺錢,希望出人頭地,拼命地用物質來裝點自己。而我希望,下一代人,不會是這樣。

所以,他儘可能多地讓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見外面的人。所以他的孩子們也不一般,你能感受到身上的那種平和和從容,也知禮節。

中國有句古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講的就是見世面的重要性。

如果說,讀萬卷書是提升思想認識的深度,那行萬里路就是開闊你視野的廣度。對此,我深感認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