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5年到鄉村支教 她想教孩子們說好聽的普通話

連續5年到鄉村支教 她想教孩子們說好聽的普通話

朱莉花和小朋友一起展示繪畫作品。

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性格開朗的朱莉花一說話,總是樂呵呵的。這個暑假,作為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推普脫貧攻堅”的學生負責人,從6月底開始,她和小夥伴一起來到璧山區石河村進行普通話推廣,一待就是兩個月。

今年也是她作為志願者服務的第五個年頭,利用假期,她進入偏遠鄉鎮、村小,通過朗讀國學及詩詞等進行普通話的傳播。

因為夢想

做不一樣的支教老師

朱莉花是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裝潢專業2016級學生,出生於貧困地區,小時候,她看見電視上的主持人,很崇拜也很羨慕。高中時,她擔任校園廣播站的站長,正趕上一所少數民族小學缺助教老師,朱莉花的老師發現了她語言方面的天賦,就推薦她去試一試。從那時起,朱莉花就走上了支教這條道路。

在支教過程中,朱莉花發現,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平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溝通,很多孩子都不敢大聲說話,會普通話的孩子少之又少。朱莉花就將學習普通話作為主要授課內容,“說不定哪個孩子有天賦,普通話說好了,可以替我實現兒時未完成的夢想。”

“這裡的孩子成熟得讓我心疼。”今年暑假,在第一次上公開課的時候,大家圍坐在場地上,朱莉花問他們長大後想做什麼,她以為答案不外乎就是科學家、飛行員、考古學家等。

但其中一個男孩告訴大家,他想做爸爸,“做了爸爸,我一定要一直呆在孩子身邊,保護他。”另一個女孩說她想當老師,“如果我是老師,我就一直在這裡當老師。”

那次的交流給朱莉花極大的觸動,堅定了朱莉花支教的信念,“我力量很小,但是哪怕能給他們帶去一點溫暖,都覺得快樂。”

狀況百出

也要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朱莉花每次上課前,都要精心設計課程方案,準備課件。因為課上總會出現突發狀況,所以課前必須準備幾套教案,以備不時之需。

普通話課程最重要的是讓小朋友開口說話,因為生活環境原因,朱莉花發現很多小朋友,沒有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膽量。於是,朱莉花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她覺得,小朋友的天性就是愛玩,不如就讓小朋友在玩中學,所以,每節課她都會準備一些小遊戲。

通過遊戲,小朋友很快認識、熟悉彼此,這樣開口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當然,不是每節課都是順利的。

2017年的第一堂課給朱莉花的印象很深。一個奶奶帶大的孩子,從上課起就開始哭。朱莉花不停安慰他,可是無論怎麼勸說,小男孩就是不講話,反而哭得更厲害。

後來,朱莉花在課堂的最後幾分鐘,想了個辦法。她讓小朋友們找班歌,每個小朋友都要說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到了這個小男孩時,他還是不開口,朱莉花就讓大家鼓勵他。

後來,男孩終於開口了,悄悄地說了一句:《我的好媽媽》。朱莉花順勢讓男孩唱了一句,所有人都誇獎好聽,就這樣,在朱莉花的引導和同學的鼓勵下,小男孩慢慢適應了課堂。“有時候,適當的鼓勵是有必要的,會讓人有成就感,找到自信。”

“我不是專業的老師,但是我也要學會了解學生。”朱莉花認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最重要。

小時候,她因為做錯事時常會遭父母的訓斥。她深知,越是這樣逆反心理越強。所以每次遇見學生調皮搗蛋、不完成作業的情況,朱莉花都會耐心地問清楚原因,順勢去引導孩子,“我一直不相信‘黃荊條下出好人’這句話。”

總結經驗

不急於批評,先弄清原因

在支教過程中,朱莉花也在慢慢總結各種經驗。一堂課,總會有幾個孩子不隨著老師的思路走。朱莉花上課的時候,也會遇見同樣的問題。

一次上課,一個孩子就是不聽講,自己在一旁摺紙。朱莉花發現後,乾脆留出一些時間,讓小男孩到講臺給大家講解摺紙的方法,“這個過程,不僅讓他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讓其他小朋友學會了摺紙的技能。”

朱莉花的專業與美術相關,她巧妙利用自己的專業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一次課堂上,一個小男孩牴觸心理很強,在課堂上發出怪異的聲音。這是讓朱莉花最慌張的一次。下課後,男孩直接走向黑板,把上面的字擦得一乾二淨。

面對其他同學的告狀,朱莉花並沒有急於批評,而是仔細觀察男孩的舉動。隨後,小男孩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很長的畫,4歲多的小男孩,把植物大戰殭屍裡的人物全部畫了出來。這時朱莉花才明白,他發出的怪異叫聲也是遊戲中的聲音。

家訪中,朱莉花了解到,植物大戰殭屍是小男孩最喜歡的遊戲。發現了學生畫畫的天賦,朱莉花跟男孩說:“老師就是學習美術的,所以也喜歡畫畫,如果你保證上課不再發出怪聲,保證你畫的畫更漂亮。”這樣一來,小男孩變乖了,還會找時間和朱莉花一起畫畫。

總有收穫

堅持做喜歡的事會很快樂

朱莉花也曾經出現過困惑。支教的時候,在某一個地方呆一段時間,會給孩子帶去很多歡樂。但是走了以後,難免會讓小朋友心裡有落差。

有一次,一個小女孩拉著朱莉花說:“老師,一個月後你走了,我們怎麼辦?”朱莉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最後她決定,就算第二年不到這個地方支教,也會抽時間去看看那裡的孩子,“那是我和他們的約定。”

小朋友們的一點點進步,也是朱莉花堅持下去的理由。有一次,一個家長和朱莉花說,自己的孩子吐字不清楚,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說不清楚。朱莉花開始重視這個小男孩,鍛鍊他慢慢地講話,上課總會提問這個小男孩,並告訴他“媽媽在門外,聽不清楚,你要大聲一點。”一段時間下來,儘管小男孩講話不快,但是吐字已經很清楚了。

支教的經歷,也讓朱莉花逐漸成長。從高中到大學,這一路遇見的困難很多,朱莉花慢慢習慣一個人解決問題,這讓她更有擔當。最重要的是,現在朱莉花考慮問題很周到,比起以前,朱莉花自己都覺得進步了很多,“而且和孩子接觸時間長了,很多時候會保持一顆童心去生活,讓我忘掉很多煩惱。”

支教地區,村民們的純樸也是朱莉花喜歡的地方。每次上完課,朱莉花會去家訪,當地的村民都會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以表示感謝。

離開村子的時候,村委會主任會帶著村民出來送別,“這應該是村裡最高禮節了。”朱莉花說,自己是農村長大的姑娘,每次看見這種場景,都有回家的感覺。

感受幸福

周圍人給了無限的支持

朱莉花的父母說,女兒小時候,就想讓她做一名教師,現在做了一名支教老師,他們也是無條件地支持,“只要她喜歡,想做就做。”特別是女兒能堅持這麼多年,父母也覺得驕傲。前幾天,朱莉花的媽媽做了手術,為了不影響女兒上課的進程,她猶豫了很久才告訴女兒。

當地學校的一名老師說,朱莉花的到來,讓當地的孩子看到了很多新鮮的東西,讓孩子瞭解了外面的世界,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和朱莉花一同在璧山區石河村支教的蒲同學說:“莉花為人熱情,與大家相處得很融洽,支教的時候,經常幫我做事情。她對孩子們也非常有耐心,與她相比我自愧不如,離開的時候,好多孩子都捨不得她離開。”

讓朱莉花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是,有一次,當她結束支教準備離開,孩子們守在村小的門口,哭著問她:“你們還會回來嗎?”一個叫小鵬的學生突然拽掉了她衣袖上的紐扣:“老師,我以前打算唸到初三就出去打工,自從你們來了,我覺得唸書真好,我要一直唸到北京去,紐扣為證。”

一席話讓她振奮不已,要知道,小鵬是一個不僅聽課困難還公然搗亂的孩子,這更讓她堅定了每個暑期都要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同時也鼓勵周圍的同學一起加入。

朱莉花說:“孩子們讓我明白,他們就是我對的人,因為我已經確認過眼神。我無法改變那些貧困山村孩子的出身,卻可以通過教育改變他們以後的命運,而作為別人命運的燈塔,就是我的幸福。”

“我無法改變那些貧困山村孩子的出身,卻可以通過教育改變他們以後的命運,而作為別人命運的燈塔,就是我的幸福。”

延伸

全力以赴推普扶貧

朱莉花所在學院的暑期三下鄉指導老師陶達表示,今年學院申報的教育部和團中央聯合“推普脫貧攻堅”項目被選中,朱莉花作為活動負責人開展活動。

朱莉花說:“推普扶貧攻堅重點在偏遠山區,特別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任務還很重,需要更多的力量去支持和幫助那些孩子。我們團隊的每位成員在寒暑假和週末,都是全力以赴地做推普扶貧工作,但是人數有限,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一些貧困地區還存在著一些與語言能力相關的制約發展的問題,因此,開展語言扶貧,也是一項脫貧的重要舉措,推普扶貧攻堅,需要志願者們齊心協力,提高貧困地區孩子們的基本素質,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