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新總理暫停中馬合作項目的底氣從哪裡來?違約的成本有多大?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8月17日至21日對中國進行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這是他勝選後的首次正式外訪。執政後的第一次出訪便選擇中國,展現出了馬來西亞新政府對中馬關係的看重。可馬哈蒂爾此次出訪北京卻是要談中資項目暫停一事。對於停止中資項目,馬哈蒂爾政府給出的理由是,中馬合作項目成本過高,許多項目對馬來西亞經濟沒有意義,只會加重其外債的壓力,讓馬國政府債臺高築。從以往的外交歷史來看,各國領導人出訪中國多數都是為了簽署合作項目。就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5月訪華之時,就與中國簽署了19份價值約2億美元的雙邊合作文件;還有法國總統馬克龍及英國總理特蕾莎梅2018年訪華時,也分別帶走了價值200億美元和128億美元的貿易合作大單。 馬哈蒂爾此次卻不走“尋常路”,並不是為了談“合作”,而是要和中國談“暫停”。那麼,馬來西亞到底有何“倨傲”的資本為他人所不為之舉呢?這也許還得從馬來西亞自身的優勢及其在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性做考量。

馬來新總理暫停中馬合作項目的底氣從哪裡來?違約的成本有多大?

馬來西亞倨傲的資本: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曾說過,“中國高度重視中馬關係,把馬來西亞置於中國外交特別是周邊外交的重要位置,願意繼續奉行對馬友好政策,深化中馬合作,造福兩國人民”。可以看出,北京對馬來西亞十分看重。而中國如此看重馬來西亞的最大原因正是它優越的地理位置。海洋是各國經貿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中國2013年提出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借海航路線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計劃。不少東南亞地區自古正是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組成部分,其中就包括馬來西亞位。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地帶,全境被南海分為東馬和西馬兩個部分,西南海岸的馬六甲海峽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咽喉,連接海上東盟與陸上東盟。所以,要想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進程,馬拉西亞自然無法忽視。除此之外,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較大,其進口石油的80%均必須由馬六甲海峽經過。一旦北京成功打通了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之路,馬六甲海峽港口貿易將出現巨大的變化,對新加坡“一家獨大”的石油運輸航道起到了平衡的作用。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中國不可能選擇放棄馬來西亞,海上絲綢之路更是無法迴避馬來西亞,這也是馬來西亞敢於提高要價的重要原因。在過去幾年中,為了贏得馬來西亞支持,中方投入了大量的戰略注意力和資金成本。2016年10月,馬拉西亞與中國簽署總值355億美元的商業交易;2017年,兩國又簽訂了一項34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截至2017年7月底,中國在馬來西亞累計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約35.52億美元。而這個數值在2018年也在不斷的上升之中。然而,馬哈蒂爾暫停項目的舉措讓中馬兩國項目面臨停擺。

馬來新總理暫停中馬合作項目的底氣從哪裡來?違約的成本有多大?

馬哈蒂爾任性的“代價”:從馬哈蒂爾的表述可以得知,馬政府是因為擔憂其外債過高而叫停中資項目,並沒有針對中國之意。馬哈蒂爾在2017年曾說,馬來西亞外債過高很可能會面臨破產的危機。那麼,馬來西亞國內的外債情況真的如馬哈蒂爾所言如此嚴峻嗎? 馬來西亞近十年的外債情況確實並不樂觀。2015年至2017的外債金額分別約是,2,098億美元(2015年)、2,152億美元(2016年)、2,155億美元(2017年)。而其2017年的外債金額還約佔馬來西亞國民生產總值的65.3%。在亞洲各國當中,馬來西亞外匯儲備金數額最少,不到1,100億美元,一旦美國繼續升息,引發資金外流,馬來西亞將無力償還此次債務。對馬來西亞經濟產生巨大的衝擊。由此看來,馬來西亞國內的外債真的十分嚴峻。然而,兩國的關係說到底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馬國雖然有苦衷,也有對中國提高價碼的優勢,卻難以此對中國“任性而為”。

馬來新總理暫停中馬合作項目的底氣從哪裡來?違約的成本有多大?

隨意暫停中馬合作項目,除了中國,馬來西亞來也會為此付出不小代價。中方2017年與馬來西亞簽訂的合作項目就約有340億美元,兩國在馬的合資項目也越達800億美元。尤其是不少項目都已在進行中,此時貿然叫停項目,馬來西亞不僅要承擔停擺的損失,還需面臨高額的賠償。據馬來西亞官方推算,若取消東鐵項目,馬政府必須支付高達約47億美元的賠償金,且需要在3個月內償還所有的貸款與利息。這些賠償金將讓馬來西亞面臨巨大的經濟重負,對其新政府產生不小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兩國貿易合作關係更是馬哈蒂爾無法“任性停工”的一大阻礙。中國已經連續九年成為馬來西亞的最大貿易伙伴,連續三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外資來源國,這樣的合作大勢也要求馬來西亞似乎並沒有擺脫既定合作軌道的理由。馬來西亞在大勢面前也許並沒有對華任性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