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墳墓了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共享墳墓瞭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孤獨

“我想一個人靜靜”、“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孤獨的心必是充盈的心”……儘管我們樂此不疲地說著這些,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忍受長久、徹底的孤獨。箇中原因,恰恰是生而為人。梁實秋曾說,只有神仙與野獸才喜歡孤獨,人是要朋友的。

我們懼怕孤獨,生前如此,死後也如此。

最近風靡日本的共享墳墓,讓單身一族從此擺脫“墳頭荒涼無人陪”的困擾,一起呼朋引伴,生不同裘死同穴。

共享墳墓瞭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東京都荒川區町屋光明寺(圖片來自光明寺官網)

共享時代的一股清流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在席捲世界的共享大潮中,共享墳墓絕對是骨骼最清奇的那派。

這個新興行業,由日本東京都荒川區町屋光明寺的住持大洞龍德開拓而來。如今已開闢出1500個共享墓地,一個墓地最多可供六人分享。

任何新鮮事物的誕生,都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共享墳墓亦是如此。它究竟如何應時而生呢?

共享墳墓瞭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日本老齡化問題嚴峻

首先,日本的老齡化問題,在全球可謂“名列前茅”。越來越多老年人的湧現,讓該國的墓地面積與死亡人口比例日趨失衡,墓地價格逐年上漲。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2010年到2019年,日本死亡人口預計將達到1300萬人,所需墓地面積總和為650萬平方米,相當於139個東京巨蛋球場那麼大。怕是再沒有比“死不起”更令人頭疼的事了。而共享墳墓的出現,既節約了土地,又能解決經濟拮据的問題。它是寸土寸金下兩全其美的選擇。

其次,日本也是名滿天下的“單身大國”。選擇“一個人快樂到老”的男女越來越多。日本最新國勢調查結果表明,該國 65歲以上的女性有五分之一為單身,65歲以上的男性有十分之一為單身。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不得不考慮自己的百年歸壽事宜。日本中央大學的山田昌弘教授分析,其實他們不缺錢,缺的是伴兒。同時,同性婚姻也逐步獲得社會認可,像以往那樣男子繼承祖墳、女子葬入夫家的風俗,就變得不那麼現實。共享墳墓通通解決了這些問題,它是社會價值觀多樣化的產物。

共享墳墓瞭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共享墳墓的開創者大洞龍德住持(圖片來自光明寺官網)

開創者大洞龍德也坦言,共享墳墓的靈感其實來自於一位孤獨的女人,“如果能和朋友們一起入葬就好了”,當然,墓地費用承擔起來也不會那麼吃力了。

這項產業最開始的服務對象為LGBT群體(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後來不少高齡未婚女性及與故鄉斷了聯繫的都市移民也逐漸加入共享的行列。

共享墳墓的前世淵源

“共享墳墓”的誕生並非一朝一夕,其實日本社會很早便已出現它的身影。

近幾年,俗稱“共屋”的出租公寓如雨後春筍,在日本大地迅速湧現出來。腦洞大開的日本人,將“屋”的居住理念由生者擴大到逝者,從尋找“室友”延展為尋找“墓友”,三兩好友一起申請共同墓地的想法就萌生出來。

時光再倒回一點點,2012年初,東京都政府別出心裁,在可容納四萬人的小平陵園打造了一個“樹木葬”。“樹木葬”即在櫻花樹下挖一個深兩米、寬一米五的共同埋骨洞,可同時容納五至十人的骨灰盒。該陵園的“樹木葬”一期工程共設有500個共同埋骨洞,前來申請安葬者多達8000餘人。

共享墳墓瞭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在時間的長河中再次逆流回溯,自1887年始,大阪市天王寺區的一心寺就開始建造“骨灰佛”,佛像內部為中空,一次可以容納上萬人的骨灰盒。如今寺中已有14座“骨灰佛”。自2007年到2016年,日本共有約22萬人申請將自己或親人的骨灰盒放入其中。說起來,這該是“共享墳墓”最早的前世了。

回到當下,展望未來,共享墳墓的前景可以說比較光明。山田昌弘教授說,隨著日本上年紀單身人數的日益增加,跟別人合葬的需求今後會越來越多。

不論出發點是經濟還是價值觀,起碼有一點,共享墳墓讓單身者百年之後不再孤獨。畢竟,連沉浸於孤獨的大作家村上春樹都說,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

共享墳墓瞭解一下,這個由住持法師開拓的行業緣何風靡日本?

日本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