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內外兼修」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陝西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型高質量發展,探索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輸出強勁牽引力,折射出一個內陸省份正在從改革開放“末梢”向“前沿”加速蝶變。

今年上半年,陝西省GDP再次躋身“萬億俱樂部”,經濟同比增速8.6%,位居全國第5位。在經歷了能源價格下跌的“陣痛期”後,這個西部經濟綜合實力強省在落實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重新進入了全國綜合發展第一方陣。進出口增速和出口增速分別位居全國第2和第1位,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同比增長6.1倍……地處西部的陝西在2018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調研期間,《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採訪瞭解到,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與陝西省近兩年來專注於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此前持續數年的國際能源價格“跌跌不休”,曾經讓這個西部能源大省“很受傷”,但也催生了倒逼產業結構調整的外在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釋放新經濟潛能、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格局等舉措,陝西省經濟呈現總體向好、結構趨優、活力增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良好開端。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穩蹄疾

蘭炭,又稱半焦,是原煤在中低溫條件下乾餾熱解得到的固體炭質產品。蘭炭之名最早源於榆林市府谷和神木區域,以其在燃燒時產生藍色火焰而得名。蘭炭具有低硫、低灰、高熱值等性能,可部分替代煤炭或焦炭,在減少大氣汙染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經過多年摸索,目前我們的蘭炭生產工藝已經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生產線可以做到尾氣不外排,直接通過管道輸送到電廠發電,廢水也可以集中收集後實現再利用。而公司馬上將投產的新生產線,從原煤進入到產品裝車全部實現自動化,而且完全封閉運行,不會產生揚塵。產出的蘭炭不僅質量更好,還能節水20%。”陝西雙翼煤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永斌興奮地告訴記者。

能源工業是陝西省的傳統支柱產業,陝西省近年來持續推進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在生態文明建設引領下,陝西省能源開發開始向綠色、低碳、環保的高端化發展。在“西部能源基地”榆林市,一批全球領先的能源深度轉化項目在這裡“開花結果”。由原煤轉化而來的環保燃料蘭炭也已經形成完整產業鏈,並初步實現了“綠色”生產。

事實上,陝西省大型能源企業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故事眾多。地處延安的陝西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面對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的壓力,將23個採油廠合併縮減為13個,7萬員工降到5萬,有效實現了降本增效。

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明介紹說,各個採油廠從前是“各修各的站、各架各的線、各拉各的電”,採油廠合併解決了土地批覆、勘探糾紛等問題,道路、用電、車輛實現優化共享,有效推動了整體成本下降。以子長採油廠為例,噸油完全成本已連續兩年降低,實現了摺合約40美元的歷史最低水平。

長期以來,陝西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於能源工業。而前幾年煤炭、石油等能源價格不斷走低,使陝西經濟增長一度承受了很大壓力。陝西省省長劉國中說,解決陝西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關鍵在於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突破傳統發展路徑,破解結構性難題,而其中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以能源工業為主體的工業生產企穩回升,有效帶動了整體經濟形勢向好。陝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陝西各季度的經濟增速都穩定在8%以上。今年上半年陝西經濟同比增長8.6%,實現了2015年以來最好增速,顯示經濟增長走勢穩健向好,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業生產穩。

陝西省統計局總統計師張燁具體介紹說,2018年上半年陝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居全國前列,40個大類行業中有39個增加值實現正增長,64種主要工業品產量有39種實現正增長,工業生產形勢穩定向好。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繼續擴大到46.5%,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為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支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

培育“新經濟”積蓄髮展新動能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這裡有著眾多的眾創空間和新型孵化器,“創途在XIAN”就是其中之一。智能化停車管理“微泊停車”項目、旅途夥伴社交軟件“漫遊人”項目、高層次汽車俱樂部“車同道合”項目……如今“創途在XIAN”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此追逐夢想。

“創途在XIAN”的蓬勃發展,是陝西全力培育新興產業、實現動能轉換的真實寫照。2018年以來,陝西省圍繞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重點發力,上半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新動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鮮血液。

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經濟增長積蓄強勁動能,航空航天、汽車製造、現代化工等多個新支柱產業增速均超過15%。記者獲悉,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90%,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項目已在西安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預計將於2020年建成投產。此外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沃新能源汽車項目、比亞迪公司3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擴產項目也先後落地。

植根於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新業態也開始湧現。位於西安高新區的易點天下網絡科技公司通過互聯網數據技術,可以精準地將企業產品推送給用戶,以幫助用戶精準投放廣告的方式推動中國企業跨境出海。企業創立7年時間,全球客戶數量超過2000家,服務了國內大批企業“走出去”。

新型商業模式的出現,也開始讓傳統行業的轉型發展駛入快車道。位於西安航天基地的西安和碩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藉助大數據,搭建了能讓工業企業和貨運司機實時智能匹配的“佬司機”APP平臺。公司董事長孫軒向記者介紹說:“APP平臺提高了工業大宗運輸兩端的效率,把傳統貨運的中間環節去掉,目前已讓司機收入增加7%,企業貨主成本降低11%,傳統工業企業在降低成本後就會有更多可分配利潤用來提質增效。目前平臺用戶已覆蓋西北五省區超過25萬人。”

“三個經濟”構築開放新高地

6月13日上午,從比利時根特開來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沃爾沃整車進口專列抵達西安。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孫藝民向記者介紹說,2018年以來,從西安始發的“長安號”先後開行了綠豆進口專列、跨境電商專列和整車進口專列,班列開行數量和進出口貨值等多項指標在全國排名前列。目前“長安號”運營線路已達到9條,2018年將力爭完成1000列開行目標。

“長安號”不斷“提速”,折射的是一個內陸省份從開放“末梢”向“前沿”的加速蝶變。“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把地處西部的陝西推向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為此陝西省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門戶作用優勢,探索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為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輸出強勁牽引力。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去年底迎來了全年第4000萬名旅客,成為全國第8個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的機場。據西部機場集團負責人介紹,目前陝西共開通國際(地區)航線58條,通往47個國外城市,航線網絡覆蓋五大洲,開通了至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廣州等11條全貨運航線,承南啟北、連接東西的樞紐作用愈發明顯。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快速崛起,是陝西“樞紐經濟”發展的縮影。地處中國大陸幾何中心的陝西,近年來不斷加快國際航空樞紐、“米”字形高鐵網和高速公路網建設,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目前陝西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超過5200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大西、寶蘭、西成等高鐵相繼通車,鐵路營業里程達5300公里,基本形成“兩縱五橫三樞紐”骨架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邁向綜合性交通樞紐作用日益凸顯,全省四通八達、內暢外聯的綜合交通網日趨完善。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入,陝西省向西開放、輻射“一帶一路”的門戶作用也在加速顯現。2018年5月在西安舉辦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吸引了來自哈薩克斯坦、英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會。

而通過成功舉辦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活動,陝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的交流互動正在不斷加深。

讓各類要素加速流動彙集的“流動經濟”正為陝西經濟提供強大動力,也催生出陝西經濟的潛在增長極——臨空經濟。在位於陝西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陝西空港國際快件監管中心內,一批批來自國外的包裹陸續抵達:發往河南省汝州市的女包、江蘇省蘇州市的腰帶、福建省莆田市的童裝……琳琅滿目的國外貨品最快在2個小時內就能完成通關。空港新城管委會主任賀鍵說,流動經濟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物暢其流”,為此不僅要擴大“流量”,更要提高“流速”,兩者疊加才能創造更大的乘數效應。

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說,高質量發展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陝西追趕超越的根本路徑。陝西省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釋放創新潛能,加快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