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8月24日,由紫金傳媒智庫、南京市信訪工作專家智囊協會、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新時代的信訪:從矛盾化解到矛盾減生高層論壇”在南大舉行,本次論壇也是2016年國家治理與信訪改革論壇、2017年社會矛盾與社會治理論壇的延續。

矛盾化解是治標,矛盾減生才是治本

——新時代的信訪高層論壇在南大召開(上)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8月24日,由紫金傳媒智庫、南京市信訪工作專家智囊協會、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紫金傳媒智庫信訪與社會矛盾研究中心承辦的新時代的信訪:從矛盾化解到矛盾減生高層論壇在南大仙林校區舉行。

此次論壇共設5個單元,16位來自高校及信訪系統的專家及3名青年學者發表主題報告。每一單元報告結束,領域內的權威專家對報告內容進行深度評議。

*本公眾號將分上下兩期內容推送本次論壇的綜述。

開幕式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紫金傳媒智庫主任、高級研究員,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周曉虹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紫金傳媒智庫主任、高級研究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周曉虹主持開幕式。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慶葆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開幕式致辭中,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慶葆指出,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但隨著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社會成員利益訴求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由此帶來前所未有的大量的、種類繁多的社會矛盾糾紛。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要“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對新時代社會矛盾化解提出新的要求,即社會矛盾的化解,要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矛盾。信訪工作是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主要渠道,是中國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和完善是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也必須把工作重心從矛盾化解、事後處置前移至服務群眾、服務民生上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的發生。

朱書記指出,本次論壇主辦方紫金傳媒智庫及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中心,都是新形勢下我校人文社科領域組建的跨學科研究平臺,在社會治理完善、社會矛盾化解、信訪工作改革方面不斷創新,在南京市信訪系統各位專家支持下,積極參與信訪疑難案例的研判,開展信訪理論研究,在國家治理、信訪改革、社會治理等領域積累了豐碩的成果,為社會穩定和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次論壇是繼2016年國家治理與信訪改革論壇、2017年社會矛盾與社會治理論壇後圍繞社會矛盾化解和信訪改革的又一次深入探索,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可以共同攜手,為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早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

徐錦輝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開幕式致辭中,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徐錦輝表示,本次論壇整合了南京大學相關院系、南京地區信訪系統資源,邀請相關資深學者、專家及信訪人士,通過決策者、研究者、實踐者等視角去探索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矛盾和信訪改革,對信訪改革創新發展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南京作為我國重要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近年來改革開放取得了良好成效,2016年第一次邁進了全國萬億元GDP城市行列,今年以來繼續保持著良好的發展態勢,GDP、收入增幅引跑全省,但南京也面臨著各種矛盾風險隱患大量存在的挑戰。近期南京市委根據省委的要求,圍繞如何提升省會城市的功能、提升省會城市信訪工作效能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體現了省會城市的擔當和責任。信訪工作是社會治理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治理的強端,是聯繫群眾的末梢,近年來南京市政府始終把信訪工作當作一項重要工作,牢牢抓住民生,按照總書記對新時期信訪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斷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全力化解矛盾解紛,帶著責任改變信訪工作,以民生改善來促進發展。

徐書記指出,本次論壇主題是“從矛盾化解到矛盾減生”,不僅是對以往論壇的發展和延伸,也是近年來社會普遍關注的主流方向,化解是治標,減生才是治本,因此矛盾減生是信訪的重要工作和課題。他呼籲社會各界為解決社會矛盾到源頭立法、找到矛盾減生基本之策積極建言獻策。

第一單元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馮仕政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馮仕政主持第一單元報告。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周文彰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主題報告《把減生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放在首位》中,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周文彰教授提出了“要減生社會矛盾首先要減生各級地方政府行為、特別是基層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的觀點。周文彰指出,要減生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關鍵是端正執政理念,牢固確立並堅決執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的內涵和要求,概括起來,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奮鬥目標奔人民而去。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第二,手中的權力為人民所用。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第三,根本宗旨為人民謀利。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第四,工作好壞由人民評判。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第五,心中位置唯人民最高。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執政理念;第六,幹部跟人民是公僕關係。幹部是人民公僕,專門以為民造福為職業,接受人民的監督,因此要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根據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理念的六大內涵和要求,政府施政只要以人民為中心,就會產生以下效果:第一,政府就不會與人民爭利;第二,政府就不會用暴力拆遷;第三,政府就不會言而無信;第四,政府就不會動輒抓人;第五,政府就不會隨意判決;第六,政府就不會為了自己不被問責而層層加碼。只要在這六個方面,政府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就會減生絕大部分社會矛盾。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施政引發社會矛盾主要就是與民爭利行為、不公正行為、不誠信行為、暴力行為和不依法甚至違法行為。

周文彰教授最後表示,總起來說,我今天想說的主要是這樣三層意思:第一,既要盡力化解社會矛盾,更要把功夫放在減生社會矛盾上;第二,減生社會矛盾首先要減生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第三,減生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關鍵是要牢固確立並時刻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童星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主題報告《大民生格局下的信訪》中,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認為,本次論壇的主題提出減生社會矛盾特別是政府引發的社會矛盾,關鍵在於端正執政理念,即關注民生。民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原來國家層面講的民生是狹義的,狹義民生有“5+2”的說法,五個領域是教育、就業、養老、住房、醫療,另外兩個是社會保障和精準脫貧,社會治理和信訪工作不在這個民生範圍內。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廣義的民生,除了“5+2”外,還專門講了社會治理,具體來說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的建設中,最能體現黨和政府人民性的當數社會建設,社會領域發展好了,能確保人民群眾分享國家發展成果,各領域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是為發展而發展。

童星教授認為,大民生格局下的信訪有兩個初心和思想指導:一是收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政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幫助受冤屈有困難的群眾解決問題。在大民生的格局當中信訪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信訪作為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樑,是最瞭解人民群眾當前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及迫切需要;第二、信訪作為一個綜合機構,涉及的民生領域最多,不像其他部門僅承擔某個民生領域的相關責任;第三、通過接待來訪、處理來信、解決問題,信訪部門最容易發現現行法律法規中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的立法;第四、在社會保障、扶貧脫貧方面,信訪可以通過科學的評價、減少存量等方式在狹義民生領域中發揮“兜底”作用;第五、信訪工作可以實現源頭治理,目前信訪兩種思路,一種就是防控、維穩,第二種是化解、避免,只有化解和避免才是引導我們去解決問題,從源頭治理,具體來說就是要建立長效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黨政主導群眾維權機制等。

馮仕政教授最後評議說,周文彰教授中肯地指出當前中國社會矛盾減生的關鍵是政府要端正執政理念,而童星教授從民生實務角度來觀察信訪問題,兩個報告一個講理念,一個講實務,相得益彰。“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很崇高,但如何落實到具體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以近日媒體上的熱點新聞——高鐵“霸位男”事件為例,簡要地分析了信訪制度建設和改革中的艱難和糾結。

第二單元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鳳陽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鳳陽主持第二單元主題報告。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紀豐偉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主題報告《社會矛盾預防與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中,國家與地方治理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紀豐偉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的現狀和影響因素;二是減生化解社會矛盾的主要途徑;三是社會矛盾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建議和思考。

紀豐偉秘書長指出,我國社會矛盾現狀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社會結構失衡造成利益矛盾糾紛;二是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矛盾加劇;三是因體制引發的社會熱點、難點的矛盾;四是市場資源配置的矛盾。造成這些矛盾的主要影響因素有:與轉型期不相適應的利益分配、體制管理、主觀與遺留問題;隨著對外交往增多,一些人盲目追求拜金主義、動搖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信念,甚至支持反派矛盾的陰謀;有的人違法犯罪報復社會、引起群眾的不滿和矛盾糾紛。

他認為,多元化減生化解社會矛盾的主要途徑有:調解、仲裁、調解加仲裁、公證、談判、中調、利用互聯網平臺解決解紛。構建社會矛盾的多元化解的思考和預防機制的建議有:一是加強領導成立機構;二是規範部門、共同參與;三是加強立法規範文件;四是要加強人民調解員的培訓和司法行政機關窗口單位的數量;五是加強調解立法;六是要強化社會治理改善法的條例,積極推行法治政府的建設,不斷改善制度和社會環境,不斷消除和減少社會矛盾因素,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七是加強心態干預,建立常態化的社會認知;八是建立社會矛盾糾紛長效治理機制,及時控制社會矛盾的發展。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

孔祥濤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主題報告《回顧與展望:我國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實踐》中,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研究員、資深社會風險評估專家孔祥濤,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大風險防範化解重要論述五個方面的深刻內涵和三個“一以貫之”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指出隨著全球化和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和發達國家一樣也進入了風險社會,社會風險呈現內外因素疊加等多方面特徵。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是黨中央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做的頂層設計,對於打贏三大攻堅戰、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孔祥濤研究員回顧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全國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走過的歷程、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兩個奇蹟”的取得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總結了各地的新鮮經驗。同時,也剖析了當前我國面臨的重大社會風險、風險治理工作存在的短板及深層次原因,提出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服務重大風險防範化解攻堅戰,擴面、提質、增效三大目標和規範化、科學化、社會化、專業化、法制化五大方向。他希望擴大學術界與實務部門的密切合作,探索形成中國特色社會風險管理理論、方法、制度體系,深化社會風險治理工作,更好地從決策源頭上防範重大社會穩定風險發生,從根本上減生信訪問題和社會穩定問題,有效維護群眾利益、公共利益和公眾權益,提高各級黨委和政府治理能力。他還結合風險感知理論和新時期“楓橋經驗”,分享了杭州九峰垃圾焚燒發電廠防範“鄰避”問題的成功案例,強調以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為牽引和必經法定程序,將我國制度體制優勢與現代治理方式密切結合,走出風險治理的“中國道路”。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中共南京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

孔祥勇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主題報告《堅持關口前移,推進新時代信訪工作著力點從化解矛盾向減生矛盾轉變》中,中共南京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孔祥勇,圍繞新時代信訪工作應該“怎麼看、怎麼幹”作了主旨演講。

孔局長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在四個深刻變化的風險疊加期:即新老矛盾增減失衡的風險突出,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態發展的失衡風險突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失衡發展帶來涉眾新型風險突出,經濟轉型、老齡化結構帶來的資源失衡風險突出。

孔局長指出,新時代信訪工作做好減生矛盾工作非常重要。一是減生社會矛盾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初心和使命的需要;二是減生社會矛盾是順應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的需要;三是減生社會矛盾是堅持法制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科學執政、依法行政、文明執法的需要;四是減生社會矛盾是展現新作為、防範重大風險,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需要。

對於如何減生社會矛盾,孔局長提出了五點對策建議:一是瞭解民情,構建民生民意的有效對接和反饋機制,從源頭上減生矛盾;二是集中民智,構建社會和民眾的互動平臺,從社會與民眾當中匯聚正能量;三是維護民利,構建矛盾化解的及時處置機制,從維權中促進矛盾的化解;四是凝聚民心,構建黨委執政、政府行政、社會協同參政、民眾評價監督的良好的機制;五是推崇民法,構建依法善治良治的機制,從法制思維和法制方式上實現信訪法制化。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海波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在主題報告《社會矛盾的結構性變化與適應性治理》中,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海波指出,根據十九大報告中“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論斷,在信訪工作領域,社會矛盾也在發生著結構性變化,社會矛盾的治理也需要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尤其是,在環保、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民生領域,一些現行的政策不能滿足老百姓對於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信訪部門需要主動識別、反饋這些需要,積極推動這些政策的變革和優化。為此,信訪部門迫切需要從當前繁重的接訪任務中解脫出來,將精力投向民意徵集和收集,從政策制定的源頭上減少社會矛盾,全面履行信訪工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功能定位。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正威點評認為,本專題四個報告從社會矛盾的預防化解,到對社會矛盾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再到以信訪工作為著力點減生社會矛盾,最後落腳在面臨變化局勢對社會矛盾進行適應性治理,在內容和邏輯上依次遞進,形成了一個閉環。信訪工作說到底就是在新時代格局下如何做好群眾工作的問題。通過改革和提升信訪工作,探尋從矛盾化解到矛盾減生的要素和路徑是本次論壇的主題詞,也是是信訪工作的新探索和重要進步。其中有兩個非常值得思考和關注的問題:一是如何給信訪工作一個合理的定位;二是如何把社會矛盾的化解引導到有序、合規、法制化的路徑上。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象明認為各位學者和領導都進行了個性的、有價值的思考,他也提出了四點思考:第一、如果站在更高的哲學層面來講,矛盾論裡面講矛盾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社會矛盾不僅僅是負面的,社會矛盾的存在也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法制建設、政治建設,推動了教育的改變,也推動了黨和人民群眾如何更進一步的接近;第二、對於社會矛盾的處理應更規範化、具體化,尤其是應對心理、文化、價值上的衝突等不能簡單化,要因人而異;第三、社會矛盾的減生和化解,要重視法治的研究、要有行動;第四、信訪部門在大結構體制社會矛盾中作為一個傳遞信息的參考,主管部門要承擔起責任。

專家學者齊建言,來看看他們都說了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