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申请在香港募集资金,在2018年全球IPO竞赛中给予城市杆位

小米2017年的销售额增长了三分之二,达到1146亿元,营业利润翻了三番,调整后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小米申请在香港募集资金,在2018年全球IPO竞赛中给予城市杆位

小米已经申请在香港出售股票,这个城市可能是2018年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并且在与纽约和

该公司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根据新的技术创业上市法规向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提交了首次公开招股申请。

虽然该申请省略了财务条款,但熟悉该计划的银行家们表示,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正在寻求筹集100亿美元资金,将这家八年历史的公司估值为1000亿美元。

这促使小米成为继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集团控股之后,由系列企业家雷军在2010年创立的小米,通过百度和京东,成为第三大价值中国科技公司。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小米的首次公开募股也将是有史以来的第15大,也是香港第四大IPO。

小米申请在香港募集资金,在2018年全球IPO竞赛中给予城市杆位

小米的上市申请似乎是对香港证券监管机构和交易所运营商的早期证明,它们共同推动了数十年来该市上市规则中最大的改革。

上海去年首次进入全球IPO市场,这座城市急于重新夺回顶峰,以维持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保持股票上市的收入。

自从阿里巴巴选择纽约在香港进行其2014年250亿美元的IPO以来,这对于一个在中国大陆走向金融世界的大门而言一直处于挣扎之中的城市来说,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举动,作为全球最大的股票销售。

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私募股权基金云峰资本管理公司是小米的投资者

上海和深圳的交易所官员在吸引小米和其他中国科技公司在中国进行资本募集方面特别积极,他们承诺通过快速审批,更轻松的监管和额外的激励措施。

为了与区域市场进行竞争,香港推行规则,让拥有多种类别股票的收入前生物技术公司和技术公司出售股权。从一开始就引起争议的新规则似乎取得了成效。

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李晓佳上周表示,除了小米之外,至少有十几家科技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对香港上市进行了积极询问。路透社上周报道,两家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表示,他们将把纽约IPO上市至8亿美元。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销售额下滑,但小米从七年前的初创企业转型为一家收入达1000亿元人民币(合160亿美元)的收入科技巨头,开局良好。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出货量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700万台,小米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5%。在市场份额和实际出货量方面,它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三星,苹果和华为。

雷被称为科技公司的“铁人三项”的公司,其销售收入的70%来自销售智能手机的收入,其利润微薄。智能设备和一系列家用电器占销售额的20%,而余下的则是互联网服务。

文件显示,小米2017年的销售额增长了三分之二,达到1146亿元人民币,海外营收超过321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三倍多。营业利润增长了两倍,达到了122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互联网服务推动,毛利率为60.2%。

根据文件显示,该公司净亏损439亿元,主要来自向投资者发行优先股,以及必须计入的投资公允价值收益540亿元。

这是许多科技公司实行的常见的首次公开发行前融资选择,这是资产负债表反映的非营业性支出。

剔除优先股和其他项目,小米的调整净利润几乎从2016年的19亿元增加到了54亿元人民币。

小米意味着中国的小米将使用其30%的IPO收益来开发其技术业务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IOT)中,设备和设备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

根据小米的报告,另外30%的资金将用于研发,而30%的资金将用于全球扩张。其余10%的资金将用于营运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