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高考压力更大?

昨天上午,北京市正式公布了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虽然北京早已确定2017届学生参加第一届新高考,但具体实施方案一直没有公布!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在充分参考浙江、上海等试点省份经验的基础上,

北京——中国教育的最高地——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地!

在此需提醒广大高中生和家长、老师的是,“北京方案”的地位不同于浙江、上海等地的试点方案。就如同北京高考试题一直是全国卷命题和备考的重要风向标一样,北京方案对其他大多数改革省份具有极强的示范和标杆意义!如无意外,北京方案中的考试方式、录取方式,将成为未来3-4年高考改革的方向。

“北京方案”中,新高考到底考什么、考几次、什么时候考?如何录取?

一、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自2017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高考压力更大?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

1 考试科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所设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2 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1)考试内容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要求为依据。

(2)考试科目及对象

所有科目均设合格性考试,考试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

(3)考试时间及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时间

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学生在完成每门科目必修课程后即可参加合格性考试,做到随教、随考、随清。

★合格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

★等级性考试时间

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等级性考试成绩呈现形式

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当年总成绩。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高考压力更大?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科学确定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科学合理使用评价信息

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中及时、客观记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方面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学校每学期要对电子平台中学生本学期的事实材料和活动记录进行审核和公示。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招生学校应提前制定并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公正。

三、开展高考综合改革

统一高考招生改革

(1)统考科目

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2)英语考试

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3)成绩构成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高考压力更大?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

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

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4)录取方式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高考压力更大?

北京新高考方案正式发布,成为其他省份改革标杆

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2019年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

除统一高考外,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包括高职自主招生、单考单招等形式,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逐步使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招生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对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分别制定测试办法,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考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中职生在文化课笔试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

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

四、新高考让高中生压力更大?

面对这场高考改革,无论学校实力强弱,都是不小挑战。

新高考选科提供了35种组合方式,但是有些高中根据优势科目,只允许5到10种选择,很难说清,这是应试思维作祟,还是现实办学条件所限。

选课走班还意味着需求更多教室,而盘活、改造现有资源,却非一日之功。

同时,不少学校都出现理科老师富余,文科老师短缺的问题。在某高中,一位地理老师一周竟要上20多节课。

更迫切的是,“7选3”后,专业划分更加精细,对于未来,高一新生做决定的时间提前了。如果不做好生涯规划,很难保证,“7选3”得到的不是一个盲目的结果。

作为新高考先行试点的浙江和上海,已经迎来了新高考后第一批大学新生。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录取结果都较为平稳。

经历了第一轮新高考改革的学生坦言,考试压力并没有减少,同时,增加考试机会、填报平行志愿,反而对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高考在6月,而浙江的学考选考被安排在每年的4月和10月,取两次最高分,这就意味着从高二起就已经进入了高考状态。北京等地虽然没有增加考试次数,但英语听力也独立出来,有两次考试机会。机会增加,焦虑也在增加。

从改革初衷看,新高考是为了全面扩大学生的权利,但是在落地时,还是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

以浙江为例,一些学校强行替学生选择,依然沿袭了文理分班,对师资力量最强的科目集中强化训练;两次选考机会,导致很多学生在高一时就开始同时准备,到最终高考前,共要经历21次大考,战线越拉越长,疲惫不堪;而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对“全A”的要求,把本来只是毕业考试的科目,变成了硬杠杠,催生了大量培训班……新高考被严重功利化。

在这次高考改革中,除去最受人们关注的3+X变成3+3,以及这后3可自由排列组合选择之外,其实有一个指挥棒的调整容易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不仅看高考分数,还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就是会考的成绩。

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浙大等42所高校以及复旦等24所上海高校已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方式招生,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后者包括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

打破唯分数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素质,必然要求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除了参加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更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美国,不仅科技馆、博物馆对学生开放,不少社会企业、科研院所也向学生敞开大门。我们的教育要想不只育分,更要育人,除了大学、高校的努力,相应机构场所是否已做好准备?全社会能成为育人的场所吗?

高考改革,考试改革是一部分,但更重要是高校的真正改革,能从行政化中走出来,更自主的招生,有更多元的选择标准和考核体系,用更有活力,更自主的高校改革来倒逼我们的初高中教育真正变革,由应试变向素质。

改革高考考试方式只是治标,还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治本的终点离我们尚远,但我们至少正在行走的路上。未来,还有多远的路需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