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解讀|爲何7月重慶土地市場熱度不在,出現「0」交易現象?

據財政部的財政收支數據,2018年上半年,全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6941億元,同比增長43%。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共購置土地11085萬平方米,土地成交價款為5265億元,分別增長7.2和20.3個百分點。

從全國大數據來看,土地市場行情較好,反觀重慶土地市場,根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不完全數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共計完成商住類土地交易58宗,出讓面積709.75677萬方,同比增長5.5%,成交價款為696.6792億元,同比增長13.77%。

如果說2018年上半年重慶土地市場與全國土地市場均呈現“穩定升溫”狀態,那麼7月份最新數據顯示,全國300城共成交土地2087宗,環比增加了5%,同比增加了7%;成交土地面積8781萬方,環比增加了9%,同比增加了13%。反觀重慶土地市場,出現了“0”出讓現象。作為新一線城市的重慶出現7月土地市場“0”出讓現象,據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應該從重慶樓市大市場環境和重慶的土地新規層層升級這兩個方面來看待。

2018年上半年,重慶主城區累計成交住宅1389.76萬㎡,同比上漲0.9%。從全國範圍來看,2018年上半年70個大中城市的成交量重慶也居首位,遠超排名第二第三的西安和青島。重慶房價穩中有漲,截止2018年7月,重慶主城新房均價為13555元/㎡(數據來源於中國房價行情網站)。在供應方面,市場主流逐漸由剛需升級為改善,細分目前面世的項目,各家房企的高端系和top系也集中在近二年陸續登陸,面對上揚的房價,需要更好的產品來匹配讓消費者買單,數據也說明大平層等改善型房源的推出成交均有所上漲。

而自2017年至今,面對土地市場,重慶市政府共計出臺了5次土地新規,詳情如下:

數據解讀|為何7月重慶土地市場熱度不在,出現“0”交易現象?

從種種新規的升級來看,參與土地競拍,對於拿地房企自身實力的資格要求變得越來越高,而2018年上半年的土地樓面成交均價已經達到近5569元/㎡。

而且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一邊是重慶樓市上半年銷售情況較好,房企需要配合政府響應落實“房住不炒”的號召,遏制炒房導致的價格上漲,一邊是地價逐漸的攀升導致開發成本變高,房企需要保障自身的盈利,這就要求房企對於拿地的風險把控愈發精準。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析師認為,7月重慶出現土地市場“0”出讓現象,從政府出臺的新規來看,是在“房住不炒”大方針下對將出讓地塊的“住”的屬性進行了明確化,更多的從購房者的角度出發,尤其是最新的要求地塊開發的項目“限期預售+不得分期開發”,實質上相當於將地塊的開發風險選擇了讓房企來承擔,保障購房者的基本利益不受損失,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也是無形中對拿地房企的實力進行了劃分,從側面也將促進地產市場健康長久的可持續性發展,遵從“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實力不足以承擔開發風險的房企將逐漸退出市場,避免更多的的房屋糾紛產生。從房企自身來看,因為地價的價格上漲,勢必增加了開發成本,開發成本的增加將導致房企必須提高最終的產品價格來保障盈利,然而推出的高溢價產品市場是否有購房者買單,這是一個未知風險,所以會造成房企在參與土地競拍時有了更多的衡量,顯得更為謹慎,這也是近二年土地市場頻現聯合體拿地這一現象的一個很大原因。聯合體拿地不光可以分擔資金壓力,更是可以共同承擔未來的開發風險,共同開發聯合精品項目,從一定程度上講,對於購房者也是一個好事情,將同時享受多家房企的特色融合產品,也將促進產品的更加宜居性。這都是樓市一個良性發展的現象。

所以,面對重慶7月土地市場“0”出讓的現象產生,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析師認為這僅僅是一個市場年中階段性的調整期,畢竟8月3日既有新地塊推出。而且2018年1-6月重慶共計出讓58宗商住用地,出讓土地面積709.75677萬方,可建體量為近1360.8085萬方,目前已經推出的項目所佔體量不足五分之一,所以未來重慶樓市房屋貨源充足,購房者無需恐慌無房可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