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與《東圖》的物慾至死不同,羅海燕們更願意將“很多很多的愛”擺在第一位,深知自由只能由自己來實現。

——遇言姐

《上圖》接近大結局,被之前尷尬的買包梗,簡陋的職場戲雷到,本來幾乎已經棄劇的遇言姐今天翻了一下後三集,竟然有點出乎意料的小贊。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看得出,《上圖》的編劇是亦舒的讀者,劇裡有兩個橋段跟《喜寶》很像。

第一處是馬德鍾飾演的蔡先生仿效奧納西斯,送給海燕一隻刻有THWL(To Harriett With My Love)的卡地亞手鐲。

如果羅海燕谷歌一下就會知道,奧納西斯是個流氓大亨,他的太太,情人,包括傑奎琳無有例外收到過這樣的禮物。

而在《喜寶》中,作為情人的喜寶收到的是一條刻有“duB”的古董紅寶石項鍊。它的前主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婦杜白麗。神秘巨賈勖存姿,從不絮叨禮物來歷,腔調擺得望塵莫及。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後來蔡先生的老婆給海燕解釋了手鐲上的字的含義是我愛你,但不能娶你。

第二處是羅海燕遇到有錢有品的老克勒林立。比起蔡先生,林立更像是一個縮微版的勖存姿,上了年紀,見慣風浪,志在必得,有著因財富所產生的鬆弛和慵懶。

這些男人連開場白都是那麼的相似:

我是一個老人了,我沒有太多時間。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林立送給海燕的定情物是一隻價值魔都兩室一廳的鴿子蛋,對應喜寶的那枚十克拉全美方鑽。此外,她們都收到一紙合約。

不同的是,1978年,21歲的姜喜寶在掙扎片刻後接受了這段關係。她說:

我絕不想回香港來租一間尾房做份女秘書工作,一生一世坐在有異味的公共交通工具裡。這是我一個墮落的好機會,不是每個女人都可以得到這種機會。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1988年的電影 喜寶 中,黎燕珊飾演的姜喜寶嬌嗲美顏

而40年後,35歲的羅海燕在幾乎就被老男人的“哲學”說服之際,恍然驚醒,轉身抽離。甚至在林立一擊不中再次以“結婚”和“事業”發起攻勢時,已經不再把自己當作一瓶待沽紅酒的海燕仍然沒有接受。

講真,就憑結尾這幾集,以物慾開頭但以超脫物慾終結的《上圖》,比《東圖》和《北圖》更為積極和友好。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東圖》從頭到尾貫徹“我要做一個令人羨慕的人”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北圖》的結尾最令我不能理解

我們需要對生活存有期待與嚮往

波伏娃的名言:

男人極大的幸運在於不論在成年還是小時候,他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通常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被幾代女性視為代言人的亦舒,充滿著矛盾與糾結,獨立強悍如她,仍然不能完全擺脫波伏娃所謂的“不可抗拒的誘惑”。

亦舒在《喜寶》中寫道: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

又說做女人要做得像一幅畫,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試完又試,卻沒有人買,待殘舊了,五折拋售還有困難。我情願做一幅畫,被一個人看中,買下來,不再易主。

這樣的話放到如今,是赤果果物化女性。

有些人的墮落是渾渾噩噩的,而喜寶這樣奮發、通透的女孩子,卻還是選擇了這樣一條不歸路,任由自己泥足深陷,沉淪腐爛。

講真,像喜寶、海燕這樣的女孩子,愛也想要,錢也想要,不夠十分傻又不夠聰明,是不合適給人做情婦的。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一開始的喜寶是一個窮困潦倒,心有不甘,奮起直追的女孩子。

她買單程機票去英國,讀的是野雞秘書學校,吃麵包抹不起白脫,連大衣都沒有一件。這樣的背景下,她硬是考入劍橋大學法學院。

她說服自己包養是完成學業的手段,青春不賣也會過去,她用金主給的生活費買下所有的參考書,在有一院子玫瑰的豪宅中苦讀。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然而,喜寶的信念很快被摧毀了。

就像吸過毒的人無法再感受到日常的樂趣。當喜寶發現自己的努力在勖存姿龐大的財富面前邊際效用約等於零,她對一切喪失了興致。她不再去上課,找人代寫作業,口頭禪是:

拿到畢業證又怎麼樣,能買到城堡嗎?

她墮落了,當一切垂手可得,她的生命力枯萎了,即使面對重啟的機會,也無法開始新的生活了。

羅海燕也曾同姜喜寶一樣,認為自己能在“合約”中保持精神的獨立,她在拒絕曖昧對象,碼農張天皓時說:

我的出生就像一瓶紅酒,放在超市和放在酒窖呈現的不一樣的價錢。

幸運的是,一腳踏入之際,羅海燕醒悟了,她最終拒絕了這個合約遊戲,沒有讓自己有機會被吞噬沉淪。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人之所以痛苦,慾望得不到滿足是匱乏,慾望得到滿足後是空虛。後者不比前者好些。

有一個女孩在《喜寶》的讀後感中寫:

感謝命運讓我出生在一個既不富裕又不貧窮的家庭,給予了我平平的相貌,讓我始終對生活存留著期待與嚮往。

遇言姐深以為是。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40年後,羅海燕不用成為第二個姜喜寶

《喜寶》裡提到喜寶在擁抱勖存姿時寫:

他的衣服穿得很厚,我聽不到他心跳動,但是那種無限的安全感流入我胸腔。

一個女人畢生可以依靠的,也不過只是她父親與丈夫。

《喜寶》的成書時間是1978年。彼時香港職場女性崛起,同工同酬剛剛寫入法律,但仍保留著諸多舊習與束縛。女性仍須依附男性而獲得安全感,金錢與父權賦予的安全感。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看到新聞,亦舒的《喜寶》又要翻拍了,郭采潔演喜寶,任達華演勖存姿

香港社會自50年代 低級文員職位向女性開放,70年代開始有女性高級秘書,庶務經理。然而,雖然職場女性崛起,但她們仍是弱勢群體。

那個年代走出來的女性,即便大氣磊落如施南生,仍然會說:在所有的光環之中,我最感得意的便是徐克的女人。生活中也叫他“老爺”;

伯克利遺傳學畢業的才女林燕妮在創業前是TVB 照本宣科的天氣女郎;

第一位被冠以“女強人”的周梁淑儀,港大畢業後只能在電視臺和學校做兼職;

1978年,全港只有5名女性大律師,餘若薇的客戶見到她時,驚訝的拒絕握手;

港姐們以嫁入豪門為目標,並沒有自己做豪門的覺悟;

更別提第一屆女性政府官員中,除了未婚的兩人,其餘4位皆冠以夫性。

在這種背景下,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孩如喜寶,

她的努力難以抵禦大環境的偏差,靠依附男性來達到階級晉升似乎是件必然的事。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誰又想到,40年後,社會格局摧枯拉朽式的變化了。馬家輝感慨:

在女權這方面,內地很難再向香港學習更多東西。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羅海燕這樣的女孩子雖然賺不到很多很多的錢,但已經可以賺到足夠的錢。

更重要的是,與《東圖》的物慾至死不同,羅海燕們更願意將“很多很多的愛”擺在第一位,深知自由只能由自己來實現。

這也讓林立這樣的老男人在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姑娘面前一再破功。一旦海燕們克服了“不可抗拒”的誘惑,不再受慾望的控制,所謂的“機會”也不過是個付之一哂的笑話。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從1978年到2018年,慶幸時代的進步使得羅海燕不用成為第二個姜喜寶。

活在大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學會獨立生活、追求真愛。以及,永遠不要放棄手中的選擇權。

不論卡地亞還是鴿子蛋,她終於不用活成第二個喜寶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