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出大事了!美國人下狠手:要求賠錢!

自7月26日上市掛牌以來,拼多多幾乎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平臺上的假貨和山寨品一直備受質疑,讓這家三歲的公司焦頭爛額。

但事情還沒有結束。拼多多又攤上大事,這次是美國人出手了。

美國六家律師事務所宣佈,將代表投資者們展開對拼多多的集體訴訟,以追回投資者們因此蒙受的損失。

拼多多出大事了!美國人下狠手:要求賠錢!

圖片來源 / 圖蟲

當地時間8月1日,包括羅森律師事務所(Rosen Law Firm)在內的多家律師事務所宣佈,將代表拼多多的投資者對拼多多提出集體訴訟,以對潛在的證券索賠進行調查。

羅森律師事務所表示,拼多多可能向投資大眾發佈了具有重大誤導性的商業信息,正在準備集體訴訟,以追回投資者所遭受的損失。

Pomerantz LLP則表示,調查涉及拼多多及某些高級職員或董事是否從事證券欺詐或其他非法商業行為。

此外,Schall律師事務所、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Bronstein,Gewirtz&Grossman,LLC、Howard G. Smith律師事務所、Faruqi&Faruqi,LLP也均發佈了訴訟公告。

拼多多出大事了!美國人下狠手:要求賠錢!

圖片來源 / 圖蟲

各家律所都在其聲明中附有表格鏈接,邀請購買了拼多多股票的投資者們加入集體訴訟。股民只要打開網頁,簡單填寫個人信息和聯繫方式,就能作為原告之一參與到對拼多多的訴訟當中。

上述律所多在聲明中指出,2018年7月31日和2018年8月1日,媒體報道稱,社會輿論熱議拼多多購物平臺上涉嫌銷售侵權假冒商品,中國國家市場監管局發佈加大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力度的通知,要求各地監管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網絡交易平臺(網站)。根據這一消息,拼多多的美國存托股票價格在2018年8月1日的盤中交易中大幅下挫。

拼多多在7月27日上市後一度暴漲逾40%,但隨後幾個交易日不斷下跌,截至記者發稿,拼多多下跌逾6%,逼近19美元的發行價。

值得注意的是,羅森律師事務所、Pomerantz LLP、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Bronstein, Gewirtz &Grossman均曾在2015年參與調查阿里巴巴平臺“假貨”事件,但與當時略有不同的是,中國工商總局當時表示,淘寶白皮書只是會議記錄,不具法律效力。Pomerantz LLP當時表示,將代表阿里巴巴投資者,調查阿里巴巴公司及其高管涉嫌違反美國證券法。

上述多家律所也多次參與對中概股的訴訟,2014年遭遇做空的世紀互聯、聚美優品等中概股的“集體訴訟”名單中,均有Pomerantz LLP等律所的身影。

上市5個交易日就遭遇集體訴訟,也使拼多多成為中概股首例。

據瞭解,六家律所分工明確:

羅森律所在公告中稱,正代表拼多多股東對潛在的證券索賠進行調查,原因是有指控稱拼多多可能向投資者發佈了具有嚴重誤導性的商業信息

Pomerantz LLP表示,正調查拼多多及公司某些官員、董事是否參與了證券欺詐等非法商業行為;

霍華德史密斯律所和Bronstein, Gewirtz & Grossman LLC兩家律所則都表示,拼多多及公司高管可能違反美國聯邦證券法;

Faruqi & Faruqi LLP沒有指明調查的具體內容,但表示“鼓勵那些損失超過5萬美元的投資者聯繫該所”;

紹爾律所宣佈正在調查拼多多是否違反美國《證券交易法》的10(b)和20(a)條款以及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頒佈的10b-5規定。

對於拼多多的問題,目前分為三種評價。

1、拼多多以消費升級之名,行售偽劣貨之實,是在作惡。

儘管黃崢強調平臺的假貨“沒有那麼多”,但不可否認,拼多多總是給人以低價低質的印象。這不僅是因為大家調侃的“五環內視障”,恐怕還與拼多多自身的推薦算法有關,比如拼多多首頁推薦的多是 9.9 元的“月亮之上”洗衣液、8 塊錢的藍牙耳機;同樣是搜索手機,比起淘寶和京東,拼多多的搜索結果總是讓人心生疑慮。

有評論說:“五環外需求”這個概念成功的轉移了群眾視線。一分錢一分貨,各取所需,這道理從來都沒錯。可是明目張膽的山寨,不管這是不是五環外需求,是缺德,是違規。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abidas、小米新品、松下新品。你說這是不是騙子。就算八環外騙子它也是騙子。

2、使用拼多多的人願意買山寨貨

黃崢說過,“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有好水果吃”,讓偏遠地區的人民實現了消費升級。

有人蒐集了拼多多上一眾消費者的“土味”曬單,嶄新的電視與簡陋的房屋顯得格格不入,卻也能讓人從中感受到質樸的鄉鎮人民的真情實感。

拼多多出大事了!美國人下狠手:要求賠錢!

這種觀點認為,掌握網絡話語權的都是不屑用拼多多的精英群體,而真正使用拼多多並從中受益的三億人(拼多多給出的用戶數據)主要在廣大鄉鎮地區,他們很少對外發聲,因此拼多多在網上的評價才會呈一邊倒負面的局面。

精英們一味指責拼多多山寨、劣質,是“何不食肉糜”。即使拼多多上的產品全部換成正品,以其用戶的收入水平也難以負擔。拼多多的用戶未必不知道自己買到的東西有問題,但他們就是願意買山寨貨,對山寨產品的需求不會因拼多多的消失而減少,所謂存在即合理。

3、中國還有低收入人群,這才是比拼多多的假貨問題更值得關注的事

魅族的李楠,他認為手握話語權的中產們與其站在道德高地指責拼多多,不如關注這一現象背後的問題。拼多多假貨氾濫還能做大做強乃至上市,揭示了一個更重大的事實:中國還有低收入人群,這才是比拼多多的假貨問題更值得關注的事。

跨越“有沒有”的階段,直接套用“好不好”的價值觀的評論,是在用中產階級價值觀,評論20年前的自己。

人民日報海外版這麼評拼多多上市:

需要明確的是,低價產品不一定都是低質產品。低價是市場需求,低質是商家失責,售賣假貨則是違法行為。不管是拼產品,還是拼市場,拼到最後,一定是拼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