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叫做“汉学”或“

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 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 农学、 术数、 地理、 政治、 经济及 书画、 音乐、 建筑等诸多方面。

什么是国学?

为什么国学会兴起?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看。

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文化、哲学等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筑反映经济基础。没有物质作为基础,就没有资本谈精神。当一个国家的人民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教育、艺术、文化……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经济基础稳固了,精神文化才能发展。所以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近代中国由于战争、动乱和政治运动等原因,几代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学影响,中国文化都呈现相当的“西化”特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有了一定累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有了很大恢复,精神生活却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人们自然而然的会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根。

什么是国学?

国学兴衰更替的曲线规律,乱世时国学往往遭贬斥,凡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都是国学繁荣的时候,其统治地位都很稳固。究其原因国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来说 ,起到了安定民心、以文治国的作用。在当今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社会背景下,精神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学也就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国现在缺少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人们对很多常识性的问题看法不统一。因此国学热也是大从的内心需求。学也是一种信仰。人没有信仰,精神就无处安身,就无法明白真正的成功其实是内在的,与财富并无直接的关系。人们要有自己的哲学认知,才能安顿他的心灵,才能在他遭遇挫折时也有所寄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