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浦口公园这个剃头匠,大家也许都认识

全片4分鐘,建議WIFI下觀看

剃 頭 匠 老 王

上世紀還能看到的剃頭匠,如今大部分都在城市日新月異的建設中漸漸流逝,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但是,在浦口公園對面的路邊,我們找到了還在堅守這老手藝的剃頭匠老王,一鍋熱水,一把剃刀,"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老王說當年來浦口,是因為和小兒子生氣,和老伴兒從安徽老家跑出來,看中了浦口公園對面這塊地兒,安靜、涼爽、愜意,就在這剪起了頭髮,這一剪就是二十多年。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最開始,老伴兒在旁邊洗洗衣服,做個套圈、打槍的小生意,再後來就把老媽也接來了。現在老伴兒每天中午過來送飯,跟老王一起享受著家常美味。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從13歲開始學剃頭,到18歲出師自己幹,別人學三年就出師,老王想把手藝學到位,也想幫師傅多幹點活,就學了五年。現在他的兩個兒子、兒媳、三個女兒,還有孫子都會剃頭。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老王的手藝在浦口一帶是出了名的,回頭客多,地方好找,就在浦口公園對面的廣場上,來剪頭髮的多是家在碼頭一帶的老街坊,還有些是從南京坐船來的,甚至也有外地的。

老王夏天5點出攤,天黑了回去,冬天會出來的晚些,回去的早些,除了下雨他都會在這。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老王剃頭的這些物件都是用了幾十年的東西,和現在理髮店的那些不一樣。在他看來,剃頭最重要的就是手腕靈活,十多歲是學剃頭的最佳年紀,他說學晚了手就該硬了。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剃頭匠乾的是頸上工夫,拿的是利器剪刀,半點馬虎不得,一定要練到手上拿剪刀時,剪刀保持水平,不能左搖右擺,不然就會傷人傷己。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老式理髮不止是剃頭,還有修面、洗頭、掏耳、頭部按摩等。來剃頭的客人,都是看重了老王的手藝,才口耳相傳,紛紛過來請他剃頭。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過去剃頭匠沒有鋪面,十八般武藝,只需一根扁擔。他們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擔子的一頭是小爐子和銅盆,底下燜著細微的木柴火,隨時溫著熱水,給顧客洗頭洗臉用。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另一頭下面置些木柴,上面一層格子,格子上放著木頭臉盆和洗頭用的肥皂、菩提果;頂上的橫杆上掛著兩張乾乾淨淨的洗臉帕。有顧客上前招呼,便放下擔子,拿起推子,刀起發落。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老王剪個頭至少要半小時,他說不能求快,得剪到滿意為止。二十年間他剪頭的價格從最初的三塊漲到了十幾塊,現在一天下來平均能賺兩百塊。談到這裡老王露出了稱心的笑容。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老王說,小時候學剃頭是覺得比干農活兒輕鬆,後來幹著幹著就真心喜歡上了這門手藝。他用剃頭賺的這些錢養老伴兒、養老媽,不想給兒女們添負擔,只要自己還能幹就多幹幾年。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剃頭是項技術活,考驗耐心、考驗細心、考驗靈巧、更考驗一個人在歲月中的獨守,這種對於匠心的堅守,是古老中國的傳承,也是我們最應該尊敬的匠人。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尋 找 匠 人

浦口公園這個剃頭匠,大家也許都認識

如果您身邊有像王師傅這樣的老手藝人,歡迎給我們留言或致電。

電 話:58282696

聯繫人:魯老師

往期精彩回顧

江寶林:一個人的博物館

三號線,有的不止是雞鳴寺的櫻花

這幾條過江公交車,是否載過當年的你?

江浦最火的涼皮,大家瞭解一下

浦口野菜不完全指南,佛系春天必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