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照顧生病孩子的媽媽,都是孫子

流感爆發,以為孩子能扛過去,每想到趕在最後一波中了招。

每個照顧生病孩子的媽媽,都是孫子

上個週末開始孩子有點肺炎,在婦幼打針。這一個星期,累的有種靈魂出竅的感覺。真心覺得當媽不易。

總共150毫升的藥,打完最多兩個小時。還有三支霧化,也就幾分鐘的事兒。但是從早上八點鐘出門到晚上六點到家,每天都得在醫院待一天。從上個週六開始到昨天,整整打了六次針了,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在醫院呆一整天,晚上孩子不舒服睡不著,得抱著哄著,一放下就哭鬧坐著都能睡著,但還惦記著孩子,一會又是一激靈。醒來一摸孩子,怎麼這麼燙手,耳溫槍怕不準,還得用最原始的水銀溫度計,測完孩子沒事,放下她又醒了。

孩子一生病,當媽真累啊,累的跟個孫子似的。低聲下氣的孫子。

孩子不配合。

扎針就得扎半天。霧化堅決不配合,非得等到睡著了才能做。孩子倔啊,警惕啊,越來越難哄睡,困得倆眼皮打架,困得哭鬧個不停,困得你得抱著他走來走去,也不肯睡著,十分鐘、二十分鐘……一兩個小時得耗著,眼看著終於睡著了,機器一湊近,她又撕心裂肺得哭起來!

灌藥也艱難,勸說是毫無意義的,好不容易灌進去一口,立馬吐出來,真的是掏心掏肺,吃一口吐一盆。給醫生一說,吐了?再喂一次。

孩子不配合怎麼辦?對小寶寶,能怎麼辦?再著急不能表現,再生氣不能發火。微笑、耐心、溫柔、包容……™把自己逼成神經病。

醫院裡也有扛不住的寶媽,面對孩子的不配合,忍無可忍,下手賊狠。一巴掌兩巴掌下去,聲震整個輸液大廳,孩子老麼實得聽話打針了,孩他爸、孩他爺爺奶奶不願意了,家庭矛盾一觸即發。

憑什麼打孩子!怎麼可以打孩子,孩子知道什麼?他生病也很難受,你這個做家長的怎麼這麼失敗,這麼沒有耐心。每個行注目禮的家長心裡都是這句詰問。那個打孩子的媽媽終於還是有點難為情,給孩子道歉。

只有失敗的家長才會動手,才會用打孩子來達到目的。

看了太多這樣的理念,是的沒錯,當媽的的確需要更多的愛和耐心,我也努力得不打孩子,用盡全身的力氣剋制自己的洶湧而出的洪荒之力。想當個慈愛的寬厚的媽媽,太難了,不光對著不聽話不配合的孩子得溫柔耐心,對每個人都得陪著笑臉。

打完孩子,得承受孩子他爸的怒氣;沒打孩子,但就在醫院同時也見過這樣的家長,孩子不聽話,怪當媽的平時太慣著了,口口聲聲都是你平時怎麼教的……真難啊,溫柔不行太寵了,上手不行打壞了。

在家如此,對外更是如是。

因為孩子的不配合,一躺下就哭,一哭護士就找不準血管,真是全身都被扎遍了。紮了這麼多天,孩子頭上、手上、腳上,能扎的地方都不能碰了,頭髮被剃掉了三分之一,腳青了一片,手上鼓針鼓得一碰就哭。心疼的要死,但是能怎麼辦?

給孩扎針的是護士,但是能罵護士嗎?不能。能提意見嗎?不敢。說到底,孩子還得指望護士給扎呢,不能有半點埋怨,你得陪著笑臉,假裝沒事,你得讓護士放輕鬆才能更好地找到血管,你著急苦的是孩子。

你一著急,孩子就跟著哭。這不就惡性循環。

為了孩子,有時真感覺當媽的都是孫子。處處小心翼翼,低聲下氣。

養孩子,打孩子吧傷害孩子自尊心,扼殺孩子天性,使孩子膽小反感對立;不打吧,縱容溺愛,讓孩子沒有同理心,不懂愛與被愛,將來自私自利,不能獨立,容易養出人人喊打的熊孩子。甭管你養孩子多麼辛苦,都是應該的,人人都能指手畫腳,點評你不會教育孩子。

給孩子看病,得尊重醫生,否則就是醫鬧,影響兒科醫生上崗率;送孩子上學,老師說的一個字不能反駁,害怕老師給穿小鞋,要麼對自己娃愛理不理。

孩子生這一場病,真的是深切體會了一把孫子的心情。

孩子生病好了,回到工作崗位,領導埋怨你怎麼請假這麼長時間;孩子說媽媽你好狠心,我還在生病;孩子爸爸爺爺奶奶說,孩子還沒好利索,怎麼就去上班,到底上班重要還是孩子重要。

天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