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銘記歷史 學習老一輩艱苦奮鬥的精神

8月20日下午,世界紅花蕎麥原產地旅遊觀光美食節暨全國媒體大V採風及旅遊踩線行專程來到定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參觀了革命先輩們留下的歷史遺蹟,用自己的記錄方式向世人展示具有優良傳統的定邊人民,如何在革命年代,用自己的雙手支持整個邊區經濟的傳奇故事,一起在夕陽下緬懷革命先烈。

定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銘記歷史 學習老一輩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一排排窯洞遺址下,彷彿能依稀看見當年三五九旅打鹽時"戰鬥"的豪氣場景,這些窯洞位置獨特,全部建設在保留完整的明長城上,可見由於當時物質條件匱乏,前輩們只能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自力更生,發展生產,也正是由於這種精神,才有了創造當時"中央第一財政"的奇蹟。

據瞭解,定邊縣長城是隋明兩代所修築,共計6道,5次修築,總長270公里,途經13個鄉鎮,50多個村,現有墩堠遺址384餘座。

定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銘記歷史 學習老一輩艱苦奮鬥的精神

1939年秋,八路軍1201師三五九旅四支隊及該旅八團的一個連,共兩千餘人在此打鹽,他們利用食鹽換回糧食、布匹、器械、藥品等物資,而後供給邊區根據地及前線。打鹽窯址位於鹽場堡鎮花馬池東,明長城上,定銀公路東側,沿長城南北近400多米,現遺有窯洞近百孔。1983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定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銘記歷史 學習老一輩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藍天下呼吸著古文化的氣息,感受當年革命先烈的"戰鬥"熱情。採風團佇立在紀念碑前下合影,用自己的獨特的視角表達對老一輩革命先輩的敬仰。

定邊三五九旅窯洞遺址銘記歷史 學習老一輩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助力扶貧的當下,繼承優良的革命傳統教育是每一個奮發圖強的中國人所具有的品質。對傳統的傳承和重視,相信定邊人民一定會在高速經濟發展的同時,有一個燦爛輝煌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