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告狀的原因和應對方法

宝宝爱告状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小喇叭:兒童心理成長課堂,集本號5年來全部的家長課程,並提供兒童行為的原因測試(免費)。

宝宝爱告状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三四歲的寶寶“愛告狀”

“媽媽,我們班的小朋友不聽話,我告訴老師了!”看著孩子自豪的表情,很多家長反而會不開心——這小傢伙,怎麼這麼小就學會“告狀”了?

其實,家長們不知道,這樣的反映正說明你的孩子到了一個秩序感形成的時期,通常在三四歲左右,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特別愛告狀。

北京教科院研究所副研究員廖麗英說,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會覺得規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一旦有小朋友違反了規矩,他很快就會發現,並且很興奮地告訴老師和家長。其實他的心裡絕非有什麼“惡意”,成人所理解的那種“是非精”實在是大大冤枉了孩子。

有趣的是,告狀的孩子很可能急急忙忙地跑到老師面前大喊一聲:“×××不聽老師話了!”可老師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又“蹬蹬蹬”地跑遠了。因為他的目的並不是讓老師去懲罰另一個孩子,而只是完成了自己心裡想做的事情。

所以,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秩序感和初步的規則意識的培養,十分“符合時宜”。廖麗英副研究員給家長們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五種孩子告狀動機

  1. 被別人欺負後,想尋求大人的保護。

  2. 檢舉他人,希望成年人對他的是非判斷做出肯定。

  3. 追求自我表現,想從成年人那裡得到肯定的評價。

  4. 做錯了事項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

  5. 是嫉妒他人,企圖利於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愛告狀是他們的年齡特徵決定的,大人對孩子事實求是的告狀要認真對待,及時予以正確處理。

五招解決寶寶愛告狀的疑惑

  1. 傾聽

    “告狀”時要認真,不要打斷或者斥責孩子,也不要偏聽偏信,先要弄清事實真相;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大人們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同時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


  2. 在瞭解事實後,大人們應根據具體的情況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狀”,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養成正確的是非判斷力;若是其他類型告狀,則通過耐心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


  3. 當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時,當父母的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並藉此機會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可以問問告狀的孩子:“你覺得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養成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4.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告狀時,應儘量

    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否則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助長孩子只看別人缺點、不看別人優點、搬弄是非等壞習慣。孩子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後,就不會動不動告狀了,而且對他將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有幫助。


  5. 敷衍甚至不管的態度,可能會導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更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挫傷孩子的正義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勵”孩子的告狀,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總是得不到發展,還會影響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相信只要父母、老師能耐心、細心地對待,孩子會很快變得不愛告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