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留聲」韓國首席媽媽的育兒經(視頻版 下篇)

各位家長朋友熟悉的原創專欄[雁過留聲]升級為視頻啦!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節省流量,在WIFI下觀看哦

本期發佈的內容是《韓國首席媽媽的育兒經》的下篇,回顧上篇可點擊《[雁過留聲]韓國首席媽媽的育兒經 (視頻版 上篇)》

理想,不止於大人物

原文的小標題為“尊重小人物,爭做大人物”,我不太同意這種提法。什麼樣的人可稱為“小人物”?又要到什麼程度才能說是“大人物”呢?“尊重”看起來是在體現修養和禮貌,但從骨子裡頭透著一種“瞧不起”的感覺。我個人覺得,全惠星對孩子們的教育並沒有這層意思:

全惠星買來一本《林肯傳》讓孩子們閱讀。然後,全家開會討論讀書心得。林肯的父親想當一個農民,所以,他就成了一個好農民。林肯想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所以,他就成了一個偉大的總統。願望,決定了這對父子人生的差距。她問道:“你們希望做林肯呢?還是做林肯的父親?”孩子們當然希望做林肯,可是,又感覺辦不到。全惠星說:“美國沒有更多的總統位置來讓所有人去做總統,但是,美國有眾多的議員職位,足以使得好多年輕人美夢成真。在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都有足夠的位置在等待著成功者的到來。

全惠星的這句話跟中國古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是一個意思。一個人要有理想、有追求,但大人物畢竟鳳毛麟角。我們讓“理想”成為動力,去激勵我們克服困難;讓“行業的多樣”拓寬我們道路,去尋找自己的優長,發掘自身的潛能;讓“可行的目標”滿足我們的成就感、增強我們的自信心。理想+優長+可行的目標,才是源動力的三要素。

培養優秀孩子的前提是——做優秀的自己

全惠星對做優秀母親需要具備的能力,概括得非常到位,字字珠機,但不得不說,做起來真不易:

母親應該在工作和家庭中找到一個均衡點。是否進入職場工作並不重要,關鍵的是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自己所承擔的職責,能否積極主動地自我發展,有無能力排列事情的先後順序,並解決家庭和事業相互衝突所產生的矛盾和困難。

我理解為以下幾點:

1、你可以不做職場女性,但必須要有一件除養育孩子之外的事情在做。(你可以從這件事情中找到樂趣,收穫成功的喜悅,人的心態就會積極向上,也會使整個家庭受益)

2、有了另一件事情(無論是否在職場,都稱其為“工作”),畢竟使生活變得忙碌起來,你需要找一個均衡點,來權衡“養育孩子”和“工作”之間的關係,無論是“養育孩子”還是“工作”,這個世界上都不存在“沒你不行”的事情。孩子可能因為“沒你在”而變得獨立,工作也可能因為“沒你在”而產生一種新的解決辦法(當然職場女性也有因為此而喪失機遇的可能性,那就看你如何取捨了。但我始終認為,事物的發展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總會失去)。

3、為了做好一個母親,必須積極主動的自我發展。孩子的發展程度不完全取決於父母,但必然會受制於父母。母親只有不斷地學習,努力地提高和完善自我,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據我自己諮詢案例中的所見所聞,當下真的有很多的父母因為自身的侷限(學識上、心理上的都有),在阻礙著孩子的發展。其根本原因在於,當下孩子生長的環境和資源大大優於他們的父母,孩子都在正常的發展、人格完善、他們的優長已在閃光;而他們的父母因成長環境的不足,人格尚未完善,卻用自己的狹窄去審視孩子的正常行為。而最最糟糕的是,干涉了孩子的正常生活而混然不知,讓孩子拿自己的母親無可奈何。這種情況如今已發生在十幾歲的孩子身上,而非成年。

4、做一個井井有條的母親,懂得排列事情的輕重緩急,用平和的心態處理家庭的衝突和矛盾。家中有這樣一位母親,哪怕平時生活中有點小小的不如意,也將是一個有安全感的、幸福的家庭。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有免費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