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底「租房貸」,以爲只是租了房,卻背上了貸款

揭底“租房貸”,以為只是租了房,卻背上了貸款

近日,租房貸這個名詞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各大長租公寓品牌相繼涉及其中,隨著關於租房貸的內幕不斷的爆出,在租房行業的這個產業鏈逐漸浮出水面。

彭某和三位同學均為武漢某大學的學生,為了方便假期學車,四人打算在學校附近租房,於是通過一家房地產中介公司尋找合適的房屋,該中介的業務員告知,由於沒有短租的房屋,只能籤一年的合同,但是兩個月過後可以轉租,四人就簽下了合同,準備現金支付房租,卻被告知需要平臺扣款,於是收集了四人的身份證,在一家網貸平臺註冊,雖然此時彭某四人已經起疑,但是被業務員忽悠過去,直到收到還款提示,才知道已經“被貸款”,通過多方協商無果,四人決定報警,房產中介的負責人一拖再拖,讓四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其實,類似彭某等人的情況在整個租房的行業中經常發生,那麼,租房貸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呢?

目前,長租公寓運營企業採用的模式,一般是與業主一次性簽訂3-5年的長期租賃合同,經過裝修之後,出租給租戶。租戶按月或按季度支付租金,而中間的差價,就是長租公寓運營企業的利潤。但在“租房貸”的模式下,租戶與長租公寓企業簽訂合同,長租公寓會用這份合同,以租客的名義向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臺申請房租分期貸款,第三方平臺會一次性給長租公寓支付合同期的全部租金,租戶名義上是按月繳納租金,但實際上是在歸還這份房租分期貸款的月供。

長租公寓運營企業一次性拿到了大量資金,有的把資金用來擴大規模;有的把資金用於其他高收益同時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一旦在規模擴張中出現了資金斷裂或者投資出現了風險,長租公寓企業很有可能就會無力向房屋業主支付租金,而房屋業主就會驅趕租客。

那麼,租房貸是否合法呢?

房地產行業律師告知,租房貸行為本身並不違法,但前提是貸款人要事先知情,且貸款要全部用於租金支付。

租房貸本身是好事,但一些中介或機構存在違規和截留的問題讓很多業內人士感到擔憂,多位業內專家和律師均建議,要加強錢款走向監管,防範信貸資金被挪用等騙貸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