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預付卡商家套上誠信籠頭

給預付卡商家套上誠信籠頭

洗車卡、健身卡、餐飲卡、美容美髮卡、教育培訓卡……如今市民的錢包裡總能找出幾張預付卡,在消費領域,似乎已然卡行天下。然而,預付卡在帶來優惠與便利的同時,也滋生了種種亂象。據媒體報道,近日,全國連鎖兒童室內遊樂設施品牌“悠遊堂”旗下部分親子兒童樂園門店因關店、暫停營業等原因,出現會員卡無處可用或無法退款等問題,再次引發公眾對預付卡風險的關注。

預付卡遭遇跑路實質上是商家的誠信問題。預付卡商家捲款跑路,就像一顆顆炸彈,時不時引爆。僅上海市政府總客服“12345”市民服務熱線顯示,自2018年1月1日至4月9日,就收到單用途預付卡消費投訴電話10940件,與2017年同期4958件相比增幅達120.65%。從投訴內容看,美容美髮、洗浴、餐飲、寵物、生鮮等,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預付卡消費本來是兩利之舉,商家可迅速回籠資金,實現“錢生錢”,消費者可獲得較大幅度的折扣優惠。問題在於,一旦髮卡商家跑路或違反承諾,預付卡就變成“坑人卡”。

立法規範非常緊迫。商務部曾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要求對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單用途預付卡實行登記備案。但為數更多的街邊小店卻甚少備案,也恰恰成為跑路的重災區。現行法律法規對預付式經營沒有設置准入門檻,這給預付式經營監管帶來難度。依據《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一般規定調解預付式消費糾紛,難以對經營者做出實質性處罰。進行專門立法,明確預付卡發行主體、發行資質和發行程序,明確監管主體、監管範圍和監管方式,明確處罰規定和消費者救濟途徑,已勢在必行。

現在有的小微企業淨資產也就幾十萬元,髮卡金額能達數百萬元,箇中風險不言而喻。應對發售預付卡的企業進行資質限定,比如根據其經營規模、註冊資金等對髮卡最高限額進行限定,對發行總額超過一定數額的,實行申報許可制,以保障消費者的資金安全。為防止企業濫用挪用預付卡資金,可要求經營者提供擔保,或可將商家信用和銀行信用相結合,髮卡商按照所發售卡金額的比例,在其開戶銀行專用賬戶存入一定的金額,賬戶資金不得挪用,消費者權益受損時,從此賬戶中先行予以補償。只有立法規範預付式經營行為,讓其置於全社會的共同監督之下,才能使預付式消費站直走穩。

作為消費者,也需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並不好吃,對於優惠幅度大的預付消費,不可盲目輕信。在辦卡的同時,要注意瞭解商家的底細,妥善保存相關證據,留足後路,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尋求法律渠道解決。

辛剛/圖 張全林/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