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果」的水果種植時代,該不該強制結束?

如果問一個消費者,你認為什麼是好水果?

那麼,消費者回答得肯定是“好吃的水果”。

但在實際消費情況中,我們做過一個小實驗,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水果時,比起水果的風味來,更加註重水果的外觀。

長得個小、歪頭兒的西瓜,即使再甜,也比不上那些個大形圓的西瓜受歡迎。這是在水果消費中很常見的消費情景。

適度的關注水果的外觀,是人之常情,也是消費者的一種審美需求。但隨著各大商家、水果收購商以水果的外形來設置水果標準,完全忽略了水果內在的風味,漸漸的形成了目前國內水果市場“過度以貌取果”行業規則。

導致了,無論是果農還是水果收購商,甚至一些消費者,都過於在乎水果的外觀,而忽略了水果的品質。

水果套袋、鋪反光膜等技術的爭論

“以貌取果”的水果種植時代,該不該強制結束?

在以貌取果的行業規則下,水果套袋技術,在蘋果、桃、梨,甚至葡萄、櫻桃上,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廣。

到目前為止,套袋蘋果的面積能達到90%以上,幾乎所有的蘋果都會套袋。套袋的種類除了透明塑料袋外,還有很多高端果習慣於套紙袋。另外,還有人研究出了藥袋,在套袋的時候放入藥粉,來防蟲防病。

水果套袋的主要目的一是為了防蟲,二就是為了讓水果變得好看。

以蘋果為例,套袋的蘋果接觸果園裡的灰土更少,自然更加乾淨。摘袋後,鋪反光膜給蘋果上色後,蘋果的果色會變得非常好看。

另外,套袋還可以防治一些果園的果蠅和降低農藥的殘留。

這些都是水果套袋的好處。

然而,相對的,水果套袋嚴重得降低了陽光的射入,導致了水果內在品種和風味的嚴重下降。而且,水果套袋需要的成本和人力是巨大的,間接造成了水果的生產成本過高,市場價格過高。

如果取消了水果的套袋的話,一是能提高水果的品質和風味,二是也能降低水果的成本。還能保護環境。

所以,目前很多果樹行業內的人支持取消水果套袋,統一不再進行水果套袋。

除了套袋外,還有蘋果種植常用的反光膜。

很多消費者見到蘋果是紅的,就以為所有的蘋果長出來就這麼紅。其實,實際情況是大多數果園都用了反光膜來給蘋果上色。

鋪反光膜也費時費力,而這麼做得原因就是為了讓蘋果變得更好看而已。

當然了,除了套袋和鋪反光膜外,果農為了讓水果更有光澤、個頭兒更大、或者讓水果的形狀更加的規則,還採用了很多的方法。

越來越多的果農種植水果,琢磨得不是怎麼讓水果更好吃,而是琢磨得怎麼讓水果變得更大更好看。

畢竟,在水果行業裡,目前長得好看的水果收購價格才更高。

該不該強制取消“以貌取果”?

“以貌取果”的水果種植時代,該不該強制結束?

在蘋果種植領域,已經有人提出來了應該強制取消蘋果的套袋。

理由很充分,一是目前國外,例如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都不再進行蘋果套袋。二是蘋果套袋“勞民傷財”。三是蘋果套袋汙染了環境,不符合綠色農業的趨勢。

總之,關於套袋這一點兒上,尤其是在蘋果種植領域,已經成了一個爭論的熱門話題。

但是將這個事兒放大到整個水果行業來說得話,我們該不該討論一下強制取消“以貌取果”的話題呢?

首先,目前水果價格的話語權收購商佔很大的一部分。

強制制定收購商不要“以貌取果”,要根據水果的風味和內在品質來收購,簡直是天方夜譚,也好像是在開玩笑。

畢竟,大家都是收購水果是要賺錢的,不是來搞水果風味品鑑的。

水果好吃不好吃,消費者肯定是看不到的。

但水果好看不好看,消費者一定能看到。

至於好看的水果,消費者吃後覺得不好吃?這和他們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消費者已經買了,錢已經到手了。消費者又不知道這個水果是哪裡來的?不好吃也找不到投訴的地方。

總體上來講,從商業屬性上說,水果好看比起水果好吃來更加重要。

筆者認為強制改變收購商的收購標準不太現實。

以貌取果的現象,未來還將繼續下去,不會改變。

果農和消費者要引導好

“以貌取果”的水果種植時代,該不該強制結束?

從水果收購商的收購標準去入手改變水果“以貌取果”的現象,上文已經說過了,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是從消費者和果農兩個方向來進行“強制取消”這一不合理的現象,或許是有可行性的。

以蘋果為例,可以全國性的取消蘋果套袋或者推行不套袋的蘋果補貼。對於不套袋的蘋果,由相關單位給一定的補貼。

這樣鼓勵果農將種植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搞好水果的風味上去。

如果能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一政策,那麼單單是蘋果的市場,必然會得到一定的改變。

都不套袋了,水果都長得“沒那麼好看了”,就也沒那麼多人在乎蘋果的好看與否了。

從消費者這一端,新聞和相關媒體要加大消費的引導,講清楚水果的“真實面目”,給消費者說明白,真實長出來的水果未必是經常看到得那樣好看。好看得水果也未必就那麼好吃,逐步通過宣傳的引導,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讓那些“長相不那麼好看”的水果,也能在水果的消費者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這樣或許有可能改變目前“以貌取果”的現狀。

另外,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水果評級機制。不僅僅是靠果形、果色來給水果進行模糊的判斷,更應該通過一些專業性的分析來給水果做一個比較詳細的“體檢”,給“好水果”和“懷水果”作出一個評級來。有了一定的分級模式,才能讓水果更好的彰顯其價值,贏得市場的信賴,賣上較高的價格。而不再拘泥於水果的外觀了。

以貌取人不可取,以貌取果也未必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