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爲七大人種

臉部五官的位置重要的是互相的比例關,臉型就是指面部輪廓的形狀。臉的上半部是由上頜骨、顴骨、顳骨、額骨和頂骨構成的圓弧形結構,下半部則取決於下頜骨的形態。面部形態與人種因素相關很大,不同人種在面部形態上有許多差異。面形可形象化的分為方形、倒梯形、圓形、橢圓形、瓜子形等若干類型,亦可根據面高(鼻根至頦下)和麵寬(兩顴骨最高點間)之比分為寬面型與窄面型等五級;鼻型分為狹鼻、中鼻和闊鼻;鬍鬚多少可分為5級;蒙古褶(也叫做內眥贅皮)可分為四級。

中國人面部特徵主要分為七大類型:環渤海類型、華北類型、西北類型、中原類型、苗瑤類型、百越類型、北亞類型。環渤海類型、華北類型、西北類型均屬遠東(東亞)人種;中原類型、苗瑤類型均屬東亞人種與華南人種之間的過渡類型;百越類型屬於東南亞人種;北亞類型屬於北亞人種。

一、東南亞人種--百越類型

河姆渡文化及其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頭顱表明:面部低而略寬,,眼眶低,高顴骨,鼻型短寬,鼻根低矮,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60~163BM,女性平均身高152~155CM,主要分佈在在廣東、廣西、海南島、浙江、福建、江西、臺灣、,與東南亞11個國家民族有淵源關係。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絕多數是O1a、O2a,另有一部分O3-M122,母系mtDNA多數是B4、D*、F1a、M7

這類人群均屬東南亞人種百越類型:面部低而略寬,,幾乎沒有蒙古眼褶,眼眶低,高顴骨,鼻型短寬,鼻根低矮,口大厚咀唇上唇突出,鬍鬚較少,身材矮小。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二、過渡人種--苗瑤類型

大溪文化及其屈家嶺文化出土的人骨頭顱表明:面部低而略寬,,眼眶略低,鼻型短寬,鼻根低矮,多數表現為短圓臉型,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62.3CM,女性平均身高156.1CM,含有較多的接近現代南亞人種的因素,介於華南人種與東亞人種之間,主要分佈在在湖北、湖南、貴州、江西、重慶四川、江南地區。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絕多數是O2a、O3d、D1,母系mtDNA多數是B5a、C、D*、M*。

苗瑤類型:面部偏圓偏短,眼眶略低,鼻型短寬,鼻根低矮,內眥贅皮零級居多,蒙古褶不發達,鬍鬚較少,身材矮小。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三、過渡人種--中原類型

仰韶文化,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當前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具體分佈的遺址數量情況是:陝西省2040處、甘肅省1040處、河南省1000處、山西省1000處、河北省50處、湖北省23處。

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頭顱表明:面部低而略寬,,眼眶略低,鼻型較短,鼻根不高,多數表現為圓臉型,成人男人平均身高167M,女性平均身高158CM,含有較多的接近現代南亞人種的因素,又接近東亞人種,介於華南人種與東亞人種之間,主要分佈在在陝西、甘肅、河南、晉南、冀西南。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絕多數是O3-M134,母系mtDNA多數是D*、M*\M7。

中原類型:面部低而略寬,,眼眶略低,鼻型偏短,鼻根不高,下巴偏寬,鬍鬚較少,中等身材。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四、遠東人種--環渤海類型

大汶口文化及其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人骨表明:面部既高且寬,眼眶高,鼻型高挺,頜骨較寬,多數表現為長方臉或者國字臉型,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72.25M,女性平均身高163CM,在全國新石器時代居於首位。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在山東、豫東、冀東、遼東半島和淮海地區都有廣泛分佈,留下了東夷先人的活動遺蹟。山東、東北、冀東人群仍然保留了較多的大汶口人的體質特點,身材高大。在豫東、蘇北、淮北地區,相當一部分人也有大汶口人特徵。近代2000萬山東移民闖關東,現在有70%東北人都是近代山東移民後裔。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絕多數是O3*-M122、O3a4-002611,顯然是東夷集團的主體類型,因為這個單倍群在藏緬語人群中很稀少,但是在漢族裡的比例卻能佔到較大的比例;母系mtDNA多數均為B4、D*。

這類人群均屬遠東人種環渤海類型:面部既高且寬,眼眶高,下巴骨寬,鼻型高挺,內眥贅皮一級,鬍鬚較多,身材高大。

大汶口文化西夏侯組鼻高57.1MM,高於其它新石器文化,居於首位。

大汶口文化組顱高141.7~148.3MM,在全國新石器文化時代居於首位。

大汶口文化居民腦容量平均為1527.6毫升,是新石器時代最大的。

大汶口文化組平均身高172.25釐米,在全國新石器文化時代居於首位。

大汶口文化組上面高77.3MM明顯高。山東人常見的長方臉型,和這個數據有很大的關係。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五、東亞人種--華北類型

興隆窪及其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頭顱表明:面部狹長,眼眶高,鼻型狹窄,頜骨尖窄,多數表現為錐子臉或者瓜子臉型,成人男人平均身高166CM,女性平均身高157CM,主要分佈在在冀北、晉北、東北通古斯、內蒙古南部,最可能與日韓O2b人群有淵源關係。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O3-M117、O2b、N,母系mtDNA絕多數是D*、M*。

這類人群均屬東亞人種華北類型:面部狹長,眼眶高,下巴骨尖,鼻型狹窄,內眥贅皮2~3級居多,蒙古褶非常發達,鬍鬚稀少,中等身材偏瘦。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六、東亞人種--西北類型

大地灣文化及其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頭顱表明:面部略窄,眼眶,鼻型高挺,頜骨適中,多數表現為倒梯形型,成人男性平均身高167CM,女性平均身高159CM,主要分佈在在甘肅、陝北、青海、寧夏等黃土高原、羌藏族群。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多數是O3-M134、D1、D3,母系mtDNA多數是D*、M*。

這類人群均屬東亞人種西北類型:面部較窄,眼眶偏高,下巴稍窄,鼻型略窄,內眥贅皮1級居多,鬍鬚較少,中等身材。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七、北亞人種--北亞類型

北亞類型:面部既寬闊且扁平,內眥贅皮2~3級居多,蒙古褶非常發達,顴骨明顯突出,鼻根低矮,鬍鬚稀少,身材矮胖,主要分佈在中亞、外\內蒙古、東北亞(達斡爾族、赫哲、鄂倫春、鄂溫克、朝鮮族)。這類人群的父系Y-DNA單倍群多數均為C3、N,母系mtDNA全是C、D*、M*。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按人種學劃分,中國可分為七大人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