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出多麼巨大的愛,才能成爲一個真正誠懇的教育者

要拿出多麼巨大的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誠懇的教育者

【章紅專欄】

要拿出多麼巨大的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誠懇的教育者

原創作者|章紅(作家,新銳兒童教育專家)

(本文為作家、新銳兒童教育專家章紅原創,校長傳媒獲得章紅主編授權轉自她的微信公眾號“章紅寫作課堂 -ID:zhanghongwriting”)

要幫助孩子,我們必須花時間去研究和觀察他——這需要耐心、愛和關懷。然而當我們沒有愛也沒有了解時,我們便會把孩子強行納入到我們稱之為“理想”的行動模式中去。

——克里希那穆提

高二的時候他在無錫三中唸書,老師組織他們去參觀蘇州大學。在校園裡走了一圈,不知為什麼他就十分不喜歡這所大學,在心裡說寧願上江南大學也不報蘇州大學。

或許,因為蘇州大學是師範,他向來不認為自己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後來他上了南京大學。在大學裡也隨大流當過家教,僅僅當了一次,中途便知難而退。此後再未嘗試。再一次證實自己不愛當老師。

連我都差點以為他是不適合當老師的人。一個人,不愛說話,更不願將自己置於教育者的地位,那自然是不適合當老師的了。

直到秋秋上了中學,有時候他教她,主要是地理、歷史和數學,我無意旁聽了幾回,才發現他教得真好。比我不知好多少。牆上掛著一幅世界地圖一幅中國地圖,對著兩幅圖他把初中地理知識講得透透的,秋秋甚至把班上好友邀來聽他爸爸的地理課。無論講什麼他總是那麼從容溫和,對事物的理解恰如其分。

後來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我:沒有想到你是很會教別人的。你教秋秋比我教得好多了。

他:哦,關鍵是要誠懇地教。

我:怎麼?難道我不誠懇嗎?

他:是的。你會發火。

我:我承認是會急躁,態度不夠好。

他:態度不好就是不誠懇。

真像禪語啊。

但他是對的。

從前不願當老師,或許是他本能地感到,要拿出多麼巨大深厚的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誠懇的教育者。

而他自己身上的潛能,也只有巨大的愛才能激發。

要拿出多麼巨大的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誠懇的教育者

延伸閱讀1:

房祖名的家庭教育引發的一點感慨

原創作者|章紅(作家,新銳兒童教育專家)

(本文為作家、新銳兒童教育專家章紅原創,校長傳媒獲得章紅主編授權轉自她的微信公眾號“章紅寫作課堂 -ID:zhanghongwriting”)

讀一篇時評,談及房祖名因吸毒與容納吸毒被捕一事,歸因於其家庭物質豐厚,家教中又缺乏規矩、底線,不曾給他以警醒,才會有成年後的放縱。

實情並非如此。遠在多年以前,林鳳嬌談及兒子,是這麼說的:

“如果因為我對你的嚴格管教,將來你恨我,但全社會的人都喜歡你,我也無怨無悔了。”

可見房祖名並非被寵溺著長大。

如果一定要為他今天的行為尋找家庭根源,不如說他是不正常的家庭模式與嚴厲管教模式的受害者。

成龍一直刻意對外界隱瞞自己的家庭,幼年的房祖名連父親的面都絕少見到,在他成長過程中父親是缺席的。

他由母親單方面養大,母親又是奉行嚴厲教育的中國傳統母親,一意要打掉兒子的自由意志以獲得“全社會的喜歡”。

房祖名自訴他長這麼大,和家人一起吃飯的次數都寥寥可數。他其實是沒有得到什麼家庭溫暖與援助的。後來的演藝事業上成龍或許給了他蔭庇,但創傷早已成型,生命中有一個光線照不進的暗室。

曾經,為了“全社會”喜歡他,母親不惜讓“恨”成為彼此間的情感流動。

如果最終“全社會”不喜歡他,父母又如何來彌補對孩子生命的戕害?

身為孩子的養育者,卻自始至終只從自己的立場與感受去考慮問題。小孩子遇到這樣的家長真是噩夢。

當孩子生命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你“無怨無悔”又有什麼用?

當父母的,千萬別讓“無怨無悔”的自我道德催眠,凌駕於孩子本身的生命需求與體驗之上。

寫於2014年09月21日

要拿出多麼巨大的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誠懇的教育者

延伸閱讀2:

被誤解的領導力

(本文為作家、新銳兒童教育專家章紅的女兒秋秋原創,校長傳媒獲得章紅主編授權轉自她的微信公眾號“章紅寫作課堂 -ID:zhanghongwriting”)

今天推送秋秋同學大一時寫的一篇隨感。 她現在埋頭寫代碼不寫文章了。我問她:“想把你那篇關於領導力的文章放在我公號上可以嗎?”她說:“哈,我都不相信我還寫過那麼一篇文章。都是五年前的事了,那時候我還會被這種過家家式的陳詞濫調綁架,一本正經地困惑著。現在工作了,發現沒有人care這件事,你有領導力也好沒領導力也好,如果你沒有專業能力,沒有任何人理你。”

我第一次聽說“領導力(leadership)”這個詞是在高中。老師站在講臺前頭,一本正經抑揚頓挫地說:“……美國人非常重視領導能力……你們要注意培養自己的領導能力……領導能力在申請的時候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因素……領導能力……導能力……能力……力……”

我當時心裡就咯噔一下,要我自己說我和世界上哪兩項能力最絕緣,一是樂感二是領導力。我算不上愛社交,也從來不享受集體生活。一直以來,我給自己的定位都是“技術人員”,不管是哪種技術,反正和企業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演說家以及一切要和人類打交道的“家”毫無關係。我當時就感覺突然有個人指著我鼻子說:“你這樣是沒前途的。因為你不愛參加活動,不愛組織活動,沒有領導力。”

鑑於我的拖延症和對自己的嬌慣,我在高中三年顯然沒怎麼參加活動。我高中時期一直有個疑問,有領導的人就有被領導的人,要是全世界都是領袖人物,那樣真的不會打起來嗎?我一貫是個難伺候的主,就算我再不喜歡當leader,我更討厭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領導。感覺像是成了那些一心要在簡歷上添一筆的小屁孩的筏子,極其不爽。

然後就到了大學。

然後發現作為外來人員,成為一名技術工作者貌似是最務實的一條路了。畢竟米帝人民也不會希望一箇中國人做他們的leader,留學生能做的leader都是亞洲組織,或者有色人種組織一類的。實際上,想混進米帝人民的社交圈就很難,還想領導那幫眼高於頂鼻子翹過天的米國人?

而且據我觀察,熱衷於leadership的美國人並不多,有那麼幾個,但大概只佔總數的十分之一【注1】。不像在中國的時候,不進學生會,不參加模聯,不去大社團就要塌了天似的。我至今沒有看見一份招聘啟事要求學生有領導能力,大多是些合作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之類。

前兩天去見學校的counsellor,談到leadership這種問題,我君子坦蕩蕩地說本人不是個領導型的人,沒可能有leadership這樣高端洋氣的東西,這該如何是好?

那位counsellor給出的回答一語驚醒夢中人。

他說leadership意味著挑戰自我,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所謂領袖只是一個榜樣而已,你可以在某一方面牛逼而成為一個leader,而並不是說一定要去做社團團長,學生會主席,參加某某會議某某活動,只是建議你去探索外面的世界罷了。

舉個例子,霍金教授不能說話,顯然沒法成為狹義上的leader,但是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他毫無疑問是物理學上的leader。

茅塞頓開。

我不知道是我自己以前偏激了還是以前學校的氛圍就是偏激的,我從來沒想過領袖並不等同於擁有權力控制別人。而他告訴我,哪怕整個世界只有你一個人,你依然可以是一名leader,就像一個將軍不需要用手下的小兵來證明自己是個將軍。

這算是近幾天我最有感觸的一件事吧,重新燃起了我對leadership的信心。也許所謂leadership,就是有自己的特色特長特點,區別於眾人罷了。

【注1】不保證估計的準確性,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宅者見宅。不排除只是我不認識那些leader的原因。同時不排除因為我們學校是個超級保守的學校,而導致的採樣問題。畢竟人哈佛裡全是leader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