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誤解的大唐第一位太子,他其實很有才華,並非昏聵無能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唐國公李淵趁機從太原起兵,攻佔隋都長安,並逐一消滅四處割據勢力,最終成就一統的大唐帝國。李淵登基稱帝后,冊立了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可是秦王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扳倒了帝王未來的儲君,自己順利成為大唐第二任皇帝。

一直被誤解的大唐第一位太子,他其實很有才華,並非昏聵無能

我們印象中的太子李建成形象是不堪的,他在歷史上被形容成昏庸無能、學識淺薄、妒賢嫉能之人,並對秦王步步緊逼,欲致其於死地,這才導致太宗的反抗。那麼,李建成果真是這樣的人嘛?

一直被誤解的大唐第一位太子,他其實很有才華,並非昏聵無能

李建成,小字毗沙門,隴西成紀人,作為高祖李淵的長子,襄助父親太原起事,親自率軍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可以說大唐的建立,他立下了赫赫戰功。李淵對皇太子寄予厚望,悉心栽培,此後,李建成又多次奉旨率軍抵禦突厥的南侵,並平息了山東的叛亂。

一直被誤解的大唐第一位太子,他其實很有才華,並非昏聵無能

皇太子李建成其人直率、寬簡、仁厚,禮賢下士又很有才能,很受唐高祖的欣賞和朝野的愛戴,並非史書所描繪的平庸無能之輩,他曾在唐朝建立之初推行改革稅法、建立官制政體、積極地發展農業、推行均田制、並且創辦了儒學、宣揚教化等政治經濟活動,為國家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直被誤解的大唐第一位太子,他其實很有才華,並非昏聵無能

只是,出身在帝王之家,心軟是不行的。由於秦王征戰多年,網羅了大批心腹之人,立下不少戰功,認為自己完全有資格競爭太子之位,總想取而代之。李淵眼見秦王的勢力越發膨脹,開始警惕,決意削弱其勢力,秦王府文武多被免官外放,府中只剩長孫無忌、高士廉、尉遲恭和張公謹等幾人,眾人都覺得前途昏暗,齊勸李世民今早行動,異主東宮。

一直被誤解的大唐第一位太子,他其實很有才華,並非昏聵無能

武德九年李世民帶領自己的八百死士發動玄武門之變後,親手殺死了太子李建成,頭顱被割下示眾。宮廷政變之後,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全部被殺,全家被逐出皇室宗籍。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正史大多由勝利者編寫,自然會傾向於襯托勝利者的光輝。唐朝的《高祖實錄》、《太宗實錄》等正史是由唐太宗的近臣房玄齡編纂的,那麼李建成的形象就難免負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